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2.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 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4.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5.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6.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7.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艺术长河中显现的当代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修辞学和文化研究的视野中 ,宗璞的短篇小说《我是谁 ?》与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知识分子自我认同 ,在艺术描写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空间。一、从文化身份认同的路径看《我是谁 ?》《我是谁 ?》的故事线索跟踪的是追问“我”的身份。文化身份 ,对于中国人来说 ,在相当漫长的时段里是极为陌生的。在巨大变故中个体的处境有所改变时 ,这种潜隐的意识往往伴随着失落或者痛苦的复杂情绪表达出来。《我是谁 ?》虽然是用第三人称叙事 ,但是“我是谁”的询问来自主人公第一人称。在故事层中这种询问是主人公以痛苦失落 ,并且希望…  相似文献   

9.
我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这样一个神秘而又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家安家落户自然不乏理由。然而,在多数西方人的眼里,这个亚洲巨星仍然是遥远未知的,人们可以列举的也只有中国的几个少数历史事件而已,如马可波罗的游记或毛泽东的“化大革命”……。对其它外国人来说,中国最吸引人的还有各色美食;而对我来说则梦想着有一天能登上中国的万里长城,或去看看神秘的紫禁城以及世界雕塑史上的瑰宝兵马俑。  相似文献   

10.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影响着世界。 为了共同研究和探讨“全球资本新格局与金融中国”这一命题,中国金融网主办召开了“第二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3天会议期间,有千余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廊坊“天下第一城”相聚。就“全球资本市场变化、城市投融资、金融生态”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会议旨在通过金融生态概念将金融机构、城市政府部门和企业密切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推动金融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实现银、政、企紧密合作、互惠共赢。于是有人说,这是奥运中国前夜的一次思想盛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发给大会的贺信中说:“‘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这项政策从设计、规划到实施过程中,金融的作用是巨大的。金融对提高中国的生产力、对推动社会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曾几何时,人们以为金融离自己很远,但当中国的市长和银行在这次会议上为城市发展共商民生大计,当路透集团在会上告诉我们,它的盈利点中传媒只占5名,其余都是在金融业的作为时,当“以新闻手法解读经济方略,以专家视角点评财经事件”的中国著名专栏作家水皮活跃在现场,而各大媒体的记者也纷纷对中国金融网拿出助阵之势时,谁还会说,金融离我们很远,谁又能说,金融报道是窄众的?且听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在全球背景下解读中国金融传媒……  相似文献   

11.
千古绝唱《游子吟》 游干乡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1992年,香港举办“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民意测验,《游子吟》名列榜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各国推荐《游子吟》为小学生必修课。温家宝总理出访美国和欧洲,在华侨华人中也曾深情吟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相似文献   

12.
一切艺术都是对美的形态的表现,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花鸟画艺术在这点上最具汉文化特色;那就是对“意境美”的充分表达。花鸟画艺术同山水画一样皆是通过对意境的表达来反映内涵的,来抒发作者心中之情和心中之爱的。对自然美的抒情性表现是花鸟画意境美的本质所在,画家首先要从生活中发掘意境美,然后把它转化为“我”的思想,通过艺术的再创造刻划成典型的“物象”,感物言“情”,在艺术的表现中“即兴描绘”创造出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张计划 《职业圈》2011,(16):58-59
虽然大家对营销一词耳熟能详,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营销是欺诈式推销,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花言巧语,颠倒黑白,即所谓的“忽悠”;有人认为营销是死缠烂打式的强制销售,受不了麻烦只好买单……这些观点在我们身边尤为常见,其实都是对营销概念的误读和误用。真正的营销不是短期的,不是局部的,更不是欺诈性的,而是为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虽然大家对营销一词耳熟能详,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营销是欺诈式推销,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花言巧语,颠倒黑白,即所谓的“忽悠”;有人认为营销是死缠烂打式的强制销售,受不了麻烦只好买单……这些观点在我们身边尤为常见,其实都是对营销概念的误读和误用。真正的营销不是短期的,不是局部的,更不是欺诈性的,而是为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这使得一直只关心欧美国家的西方主流媒体,突然将目光投向中国,形成了西方主流媒体的“中国热”现象……“世界正在向北京走来”是我不久前在《纽约时报》总部讲的。我四月份来过北京,看到北京到处都在建设,即使在纽约,发展也没有这么快。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关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卢森堡馆馆长托马斯 托马斯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圈里有相当大的知名度,这是因为他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钟山脚下学汉语时,与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的画家毛焰合作,在“托马斯系列”中以很酷的姿态出镜,落雪无痕地融入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玄妙语境。  相似文献   

17.
美摄欣赏     
《文化交流》2009,(4):42-43
安徽黟县宏村南湖的风景照片,已是屡见不鲜了,但这幅作品却“秀”出了新意;静的水面波纹不惊,倒影摇曳;群绿丛中红枫突立,对比鲜明。可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乃摄影创作之不变真理,无论是实拍还是后期的“PS”,对于艺术创新而言,都不为过。  相似文献   

18.
读过沧海 ,才能理解 ,“没有不散的宴席”是一句全世界都知道的寓意深刻的生活经典。咋听起来 ,似很消极 ,其实 ,是个真理。比如 ,从无到有 ,我创办了《中国文化研究》 ,并以九年的心血灌溉它耕耘它 ,使它从胚胎到婴儿 ,再到一个美少年。可我不可能编它到永远。逝水滔滔 ,无论是人无论是神 ,谁也无法留住岁月的脚步 ;因为人 ,———总要退休 ,或者说总会死亡 ,这个人生句号属于自然法规 ,谁也不能违抗。在我告别《中国文化研究》 ,告别我们的顾问、编辑、作者和读者的时候 ,我要向大家说一声 :“谢谢 !谢谢……”我知道 ,没有你们的支持与关…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可谓风云四起——央视经济频道十年打造的“年度经济人物”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让人们触碰到这个时代的经济脉搏;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从媒体的责任以及媒体的眼光出发,展现出媒体的价值取向;《南方周末》评选的“年度传媒人物”,则以另一种角度碰撞着社会的良知和正义。本专栏中的人物,有的是名牌企业的打造者,有的是以一种精神感动了社会的个体劳动者,有的是在政府机构履行职能的公务员……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以自己的行为或业绩影响着中国某一方面的建设进程,同时,作为行走在东西方交汇点上的人物,也都有自己的沉淀和思考。敬请大家对此栏目给予关注并推荐稿件。  相似文献   

20.
该文旨在探讨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发现,中国元素是指中国文化环境外在有形和内在无形的物质载体,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多样性、传承性和包容性。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中,应用中国元素应遵循拒绝标签化、防止偏执化和坚持创新性原则,拒绝标签化意味着不能简单地将中国元素视为一种符号进行化简和归类,而是要充分体现其多样性和复杂性;防止偏执化意味着不因中国元素的盛行就忽视其他国家和文化的特色,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并进行多元对话;坚持创新性意味着在传播中国元素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注重与当代艺术和文化形态的结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跨文化环境。基于此,该文从服装、电影、建筑和音乐舞蹈等角度对“中国元素”跨文化艺术传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可以为推动中国元素在跨文化艺术传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