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时下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镇中小学,尤其是一些省市示范中小学和一些民办贵族学校,为了展示其窗口学校学生的淑女、绅士风采及学校卓尔不俗的形象,将校园卫生外包给一些家政公司。有的甚至将教室、学生寝室的卫生、寄宿生的内务、被服鞋袜的整理清洗等等通通打包外包。家政公司在卫生整洁、保洁等方面的确更职业化、更专业化,它们承包的校园环境确实更整洁、更鲜亮、更抢人眼球。同时校园卫生外包还可以让学生把  相似文献   

2.
材料:在当代,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如失业保险、医疗卫生保险、老年保险、儿童补贴、实行国民义务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3.
沧海 《湖北教育》2004,(24):32-32
这篇章在对校长、对教师和对学生这几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比方说:“校长不是官,应该是一位学”,并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提出“应让学校硬件软化:赋予思想意义;软件硬化:有章可循、依法办学”的思路等等。这些可循、依法办学”的思路等等。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所学校.为了加强学校各方面管理,主要采用罚款的方式对师生的学习、生活进行约束。罚款的范围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卫生工作、教师出勤、备课管理、教学质量等等。由于措施严厉,又与经济挂钩,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也确实很有成效。但一段时间下来.这种以罚款为主的管理弊端渐渐暴露出来: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紧张.教师由于受罚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已经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表示和“看”相关的动词有许多,其含义十分丰富;有的动词表示“看”的状态,如:stare,glare,observe等等;有的动词表示“看”的结果,如:findout,see,等等。尤其描写用眼睛“看”的动词很生动形象,如:盯着看,凝视,偷看等等。动词“看”还有表达观察和发现之意。另外“看”作为汉语中的多音字,其词意以及和“看”字本身连用的短语就更为丰富了。掌握好他们相对应的意思,对文章理解和表达以及对话、交流都很有帮助。下面就归纳、介绍一些与“看”相关的动词和短语。相关的动词和短语。1.照看:lookafter,takecareof,…  相似文献   

6.
谈起教师形象,人们可以说出许多赞美之词,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人们评价好教师也可以说出教师的许多优点,如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勤恳耐心等等,对教师的赞美之词自古以来就层出不穷。这里笔者要从一些具体的方面来阐述教师如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师: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作就是想心思,我想:这里“心思”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我们拿到一个题目之后,围绕它进行构思.如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谋篇布局,怎么遣词造句等等。另一层就是要在别人司空见惯且觉得“毫无疑问”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恰当地思索、研究.得出具有一定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第一题是一道命题作,命题作也有一定的开放性。既可写“沟通”给我们带来的新变化,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便利:如“人与人之间隔阂少了,友谊多了”、“父母与子女感情加深了”、“老师与同学更加融洽了”等等。也可写“沟通”中的种种反常行为:考试时相互对答案。竞选班干部为选票而相互利用等等,你甚至可以写写曲解“沟通”的一些现象:单位里一些人与上司沟通感情,目的是为了博得上司的好感,争取升迁。你也可以写一写不同的人,如教师、学生、家长对“沟通”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心态,这样就可以做到“符合题意”这一基础等级。  相似文献   

9.
所谓课堂突变,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一些意外变故。如:学生的“先期学习”加剧了班级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使教师陷入评价的两难境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个别学生有意扰乱课堂、故意转移话题;来自课堂外的一些突变;还有教师自己出了差错,如上课时写错字、说错话之类的;等等。面对突变,  相似文献   

10.
毛树春 《河北教育》2002,(11):39-39
在英语中,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汇随着语言的发展被赋予一些特定的用法,尤其在口语中经常被使用,如果不掌握它们的用法,我们就会迷惑不解,就不能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思,因此掌握它们的这些用法是很有必要的。一、有些颜色表示心理、情绪的变化:表示不悦、悲伤和沮丧的有:black,blue,dark,grey等等。如:beinblack情绪低落inone'sblack(dark)moods在某人不悦的情绪中feelblue感到悲伤lookblue看上去很伤心ablue(grey,black)day乏味的一天;阴郁的一天adarkface一张忧郁的脸表示愤怒的:White,red,black,purple等等。如:be…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江苏、浙江、山西和吉林四省将率先进行“3+X”高考考试科目改革,并逐步向全国推开,其中的“综合能力测试”最为引人关注,它与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基本一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对二者的基本性质、功能和特点以及测试的主要目标和内容等等,都作了一致性的规定和要求。所不同的只是一些细节方面,如试卷类型上前者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保送生试卷不分文理;试卷结构上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比例前者为30:70,后者为20:80,等等。因此,分析高校招收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总结命题和答卷的得与失,对于…  相似文献   

12.
比喻是出现最早、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格的一种,它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复杂的表现形式,如比喻体或相似点出现多样化,又如喻体为几个事物的关系等等。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将具有多个相似点或多个喻体事物的比喻称为复杂比喻。如果一个比喻只有本体是几个事物,而喻体事物和相似点都是单一的,那么这个比喻仍不能算作复杂比喻。如:  相似文献   

13.
主题由来: 毕业在即,一些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放松了思想,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如:扰乱教室秩序、睡懒觉、无节制上网、抽烟、结伙闹事等等,认为反正要毕业了,未来也不知如何,现在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针对这种情况,我选择了关于对“时间、现在、生命”理解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1.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加深幼儿对美的认识 在幼儿审美教育中,单单选择生活中美好事物,如艺术的美、自然界的美景等等,只能培养幼儿对美的赞叹、向往。如果通过图片等向幼儿渗透一些社会生活中不遵守交通秩序、乱扔果皮、跟老人挤座位、骂人、打架等等一些不美的事物,并加以正确引导,幼儿便可从中知道丑在哪里,不美在哪,从而培养幼儿识别美丑的初步能力。这也是审美教育,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2.应注重审美教育活动的过程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如“上”文所述,涉及到四五个方面: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意的以及文化素养的,等等。这诸多的内容是由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决定的,是语文教学本身固有不可或缺的。这四五个方面的内容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关系,它们以各种不同又富有弹性的方式联系着:  相似文献   

16.
何进  CyббoTNHa  T 《职教译丛》2001,(1):15-17
本围绕“教育与人力资本”、“国家用于教育的开支”、“中等和高等学校”三个方面的问题,把俄罗斯和世界一些国家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如市场经济能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国民的化程度提高对整个国家大为有益等等。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我观摩了全国各层次的课堂教学不下千节。我把这些课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章无法,脚踩西瓜皮,如一些新教师和农村教师的课;二是有章有法,循规蹈矩,如一些本地优秀教师的课;三是不拘成法,随机应变,出神入化,满堂生辉,如一些知名特级教师像左友仁、贾志敏等人的课。为改变农村教学的现状,多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如举办培训班提高素质,开研讨会研究教法,请外地著名教师上课,还有送教下乡、举办教学观摩赛给教师作示范等等,但都收效甚微。是不是面对农村课堂教学的落后状况,我们就无路可走、无法可…  相似文献   

18.
孙艺 《辽宁教育》2002,(5):34-35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期是人生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培养孩子健康的个性品质是目前小学教育一项重要的任务。人的个性品质包括许多方面:如自卑、自私和孤独、谦虚等等,而这些品质又都不同形式地反映在孩子的身上。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儿童的群体中有着一些远离他人的孩子;从个性品质的角度分析,这是一些孤独的孩子,他们的外在表现很明显:不与他人主动交往,不参与群体的活动,言谈较少,象一只离群的小鸟。这些表现都与我们现今提倡的教育目标相背离,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害无益,是一种不良的个性品质。虽…  相似文献   

19.
世界现行通用文字从结构上来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方块字,如中国的汉字;另一类则是以字母形式出现的文字,如英文、希腊文、法文、俄文等等。而这些完全不相似的文字均源于人类早期的象形文字。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是没有文字的,为了记录或表达某种意思,他们在石头、木片以及骨头上刻画一些相应的图画,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已全面推开,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了可喜变化。但同时中学地理的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难题与深层次问题,如学生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问题,又如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再如地理课堂教学的正确评价问题等等。有一位教育局长说的好:“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