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怜的克拉丽莎被贪婪和淫荡所害,度过了悲惨的一生。她的柔情被历代读者嘲笑、斥责。但最后,电视确认塞缪尔·理查森的书信体小说的女主人,并非死得徒然。数年前,当英国广播公司戏剧部决定将塞缪尔·理查森(1689—1761)的名著《克拉丽莎》改编成电视剧时,他们肯定,克拉丽莎的名字不会在一般观众中引起震动。在新的大卫·科波菲尔和新的简·爱会引起一片欢呼的地方,新的克拉丽莎只会让人耸耸肩膀,打个哈欠,漠然走开。  相似文献   

2.
留法一年     
我原是北京171中学的学生。1999年被中国教育部选送到法国交流学习。登上飞机12小时后,我抵巴黎戴高乐机场。我被安排在一个生活宽裕的法国志愿者家中,他们有一套独处且宽敞的住宅。家庭成员由男、女主人和他们住校的一女一子组成。他们全家对我像亲人一样友好。在我即将回国前,女主人动情地说:“你在这里的一年,使我的家庭充满了欢乐。”她的话让我流下了眼泪。至今我仍保持着与法国妈妈的联系。开学第一天,法国妈妈开车送我到校,她将我介绍给校长和班主任。学校全称查理·戴高乐欧洲中学,是以法国前总统查理·戴高乐将军的名字命名的,…  相似文献   

3.
早秋的邂逅     
他们相爱的时候,比尔还很年轻。很多个夜晚都在他们一起散步、谈天中消磨过去。后来由于两人之间的一点小事,他们便不在一起了。一时冲动之下,她和另外一个自以为爱的人结了婚。比尔被女人伤透了心,远走他乡。昨天,穿过华盛顿广场时,久别多年的她和他不期而遇。她喊道:“比尔·沃克尔。”他站住了,开始他并没有认出她。对他来说,她显得太老了。“玛丽!你怎么在这儿?”她下意识地仰起脸来,似乎是在期待一个吻。但是他却伸出了手。她和他握了手。她说:“我现在住在纽约。”“哦,”他有礼貌地微笑着,很快又皱起眉来。“我一直很想知道你过得…  相似文献   

4.
几乎没有人想到伟大的法国小说家维克多·雨果还是一位具有惊人创造才华的室内装饰家。但当时,却很少有人拜访过他的家。有一位作家把雨果的家称之为“恐怖之屋”。几天前,一位向导领着游客参观时说:“是有点怪诞,一点不假。”她在一件称为“真是令人作呕”的作品前停下脚步,沉思地说:“这些玩意儿是不是雨果故意制作的  相似文献   

5.
爱的礼物     
暮秋 《世界文化》2003,(4):13-15
“艾玛阿姨,真高兴您能来和我们一起住,”简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件手工编织的婴儿睡毯放进艾玛存放纪念品的大皮箱里。简今年12岁了,此刻,她正和她的妈妈一起帮助艾玛阿姨收拾东西,为她搬家做着准备。妈妈刚才下楼去将艾玛阿姨的炊具装箱,让简留在楼上帮助艾玛阿姨收拾那些容易引起她伤感的物品。这时,简停下手中的活计,抬起头,透过艾玛阿姨家的窗户向外望去。她正好可以看到自家房屋的屋顶,她的家就在玉米地的那一头。此刻,她的爸爸正挥舞着手中的铁锤,骄傲地为家中加盖的房屋做着收尾工作,风将锤子的敲打声吹了过来,“叮叮当当”,仿佛是在唱…  相似文献   

6.
他们活着     
父亲打算同管家先生去察看庄稼,玛露也要跟着去玩。她喜欢跟着父亲到野地里跑一跑。可是妈妈不同意,对父亲说:“不要总让她跟着你。已经十三啦,你去哪儿,她也跟着跑。”“这有什么?”父亲回答说,“她还是个孩子。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连门坎都不让迈的时代已经  相似文献   

7.
刘帆 《世界文化》2006,(11):51-51
现时在美国,当父母的常常参与成年子女的恋爱事宜,他们为子女在网站上登征婚广告并且付费,为子女选择未来的配偶而操心,甚至在子女做出不当选择时直接插手干涉。迪娜·沃比特认为自己的女儿不应该与某个“投机分子”去约会。因此她为女儿写一份个人形象描述,将她登在Jdate.com,一个为犹太裔单身者建立的征婚网站上。“我原以为她不会参与这件事,”23岁的琳达·沃比特在谈到母亲时说道。“她把我放到了Jdate.com网站上”。迪娜最近认可了她女儿正在约会的一个男青年。“妈妈在告诉我她的要求时十分直截了当。”琳达解释道。她和母亲居住在费…  相似文献   

8.
1963年出生的艾莉森·拉佩尔患有“海豹肢症”,先天残疾,没有双手、膝盖,脚和上身由大腿骨连接,双腿特别短小。出生后几周内就被母亲送到“残疾之家”,度过了无助而孤寂的童年。3岁时,她就开始学会用脚摆弄画笔;16岁时用脚创作的绘画作品已在当地绘画竞赛中获奖。残疾人画家协会得知后特意派人拜访,她被吸收为协会的学生会员,每个月可获一小笔收入,用来购买绘画工具。后来,她进入萨顿学院成人班艺术专业。1984年,19岁的拉佩尔来到伦敦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她被获准到布赖顿大学艺术学院学习人体素描。刚开始,她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健全人体的…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是理性动物”,却往往做出非理性甚至是非常愚蠢的决策。美国当代女作家、人类学家薇妮斯蒂·马丁(Wednesday Martin)在其回忆录《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Primates of Park Avenue,2015)中记录的正是理性的她为了儿子的前途,在纽约超级富豪聚居的曼哈顿上东区所经历的6年非理性生活,以及她从人类学角度对身边“贵族宝妈”疯狂生活的观察与研究,读后令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0.
失忆的母亲     
妈妈凶巴巴地瞪着我,“这事没什么好笑的。”她说道,声音干得像一块裂了缝的木头。我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想哄她,让她别那么固执,可她翻来覆去就是那一句话:“扶我上床去!”护士早就说过很多次了,一天有几小时要坐起来,才不会得褥疮或什么更厉害的病。  相似文献   

11.
话说大象     
1985年,科内尔大学生物学家凯瑟琳·佩恩在俄勒冈州波特兰的华盛顿动物园观察一群大象时,感觉到周围的空气中有种异常的颤音。她回忆说:“就象一架大管风琴上最低音调发出的颤音。”经过进一步的调查之后,佩恩和科内尔大学的研究员们发现,巨大的动物在14—24赫兹的频率中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波。这种声波人类是听不见的。  相似文献   

12.
道歉仪式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女儿不在家。我和老公恶吵了一架,我们已经有几年没这样吵了。当时的我伤心极了,感觉婚姻生活已没了希望,接下来便是冷战。三天后。女儿发现家里的气氛有点不对劲,便悄悄问我:“妈妈,这两天你是不是和爸爸吵架?”我矢口否认.不想让她知道。可她说:“那你们为什么不说话?”我只淡淡的说:“累了。”确实心太累了!过了一天,女儿又悄悄地对我说:“妈妈,我问过爸爸了,你们是吵架了!不要生气了,多想想我,好吗?等星期五的晚上,我要为你们主持一个仪式。”  相似文献   

13.
幽默     
儿子不同意母亲想让年轻的儿子娶一位大龄富姐,儿子不同意。“你对她哪方面不满意呢?”母亲问。“她的过去。”儿子回答说。“她的过去是无可非议的。”母亲反驳道。“我不否认这点,”儿子辩解说,“但是,她的过去对我来讲太长了。”超重弗朗索瓦兹跟着母亲一起到邮局寄信。信封上已贴好一张邮票,但它显然是重了些。邮局职员称重后说:“夫人,您的信太重了,应该再贴一张邮票。”这时,弗朗索瓦兹扬头对母亲说:“妈妈,如果我们再贴一张邮票,这封信不是更重了吗?”事出有因海伦:汤姆,每逢我唱歌的时候,你都要躲到阳台上去,难道你不喜欢我引吭高…  相似文献   

14.
李荷卿 《世界文化》2008,(10):26-26
隆冬时节,我躺在温暖的床上。妈妈来向我素吻道晚安。“我爱你,”她说,然后,把我的被子向上拉了拉,并紧紧地掖在我的下巴底下。  相似文献   

15.
流泪的故事     
我的妻子爱珍是在冬天去世的,她患有白血病,只在医院里挨过了短短的三个星期。我送她回家过了最后一个元旦,她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指给我看放证券和身份证的地方,还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后来,她把手袋拿在手里,要和女儿分手了,一岁半的雯雯吃惊的抬起头望着母亲问:“妈妈,你要到哪去?”“我的心肝,我的宝贝。”爱珍跪在地上,把女儿拢住,“再跟妈亲亲,妈要出国。”她们母女俩脸贴着脸,爱珍的脸颊上流下两行泪水。一坐进出租车里,妻子便号啕大哭起来,身子在车座上匍匐、滑动,我一面Aizhen,mywife,diedlastwinteraftershehadbeentormentedbyl…  相似文献   

16.
晚饭后的无数个夜晚,小华盛顿·欧文总是悄悄地溜出家门,去附近一家剧院看戏;到九点钟光景,又恋恋不舍地及时从剧院回来参加全家的晚祷;然后,再次跑出去看看戏的结局。他母亲时常悲叹道;“唉,华盛顿,你要是听话该多好啊!”但她万万没有料到,她小儿子所喜爱的游逛日后使他得以走遍世界各地,从中发掘创作素材,进而成为美国文坛上第一位享有崇高声誉的文学家。欧文出生于1783年,正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际。当时,最后一批英军仍行进在纽约街头。他一开始提笔写作,欧美两洲的人们都惊异地觉察到这个美国人写起小说、散文和历史传记来俨如一个生  相似文献   

17.
盖茨的童年往事杨殿蓉编译1965年,我在华盛顿的一所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有一天,一位负责教九岁儿童班的老师来找我,说她班上有个学生功课完成得比其他所有孩子都快,他想再找个事儿干,能否在图书馆里干点什么。我说:“让他来吧”。一会儿,一个身材瘦小,沙色头...  相似文献   

18.
马伦哥战役中,奥军被法军击溃,奥军指挥官马可将军被俘,囚于法国。然而有一天,他乘戒备松弛之机逃跑了。拿破仑的部下忐忑不安地来见他,报告了这一情况。“也没带副官,将军就这样只身离去了?”拿破仑问道。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他说:“立刻打发他的副官也随同去吧——这么显要的人物只身独行是不成体统的。这位将军以后  相似文献   

19.
一个12岁的女孩问妈妈:"为什么在屋里走动时,总像怕踩地雷似的?"妈妈笑了,说:"楼下不是也住着一户人家吗?"女孩虽然明白妈妈的意思,但她还是觉得在自己的家里该轻松地生活。妈妈挺认真,她接着说,"咱们家的地板是楼下张爷爷家的天棚,走路声音大了,爷爷奶奶受不了。"女孩撅着小嘴:"那为什么咱家楼上那家不这  相似文献   

20.
这又是一个晚上,一个美国家庭里。时针正好指向五点半,门开了。“喂,亲爱的,我回来了!”走进家的亲爱的老父亲,他上了一天的班,感觉十分疲倦。爸爸回到了家,妈妈戴着围裙向他问好。他们有三个孩子,幸福而快乐。妈妈已经做好了饭,是一锅炖肉,那香喷喷的味道扑面而来。一家人悠闲地吃完晚餐后,妈妈就去刷锅洗碗了。毕竟,那是她工作的一部分。然后,全家就来到了客厅。一家人在这里或是玩拼字游戏,或是看电视。然后,大家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早晨,爸爸和孩子们被妈妈做饭的声音吵醒了。妈妈正在准备早餐,什么烙饼啦,香肠啦,那香喷喷的味道使你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