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王军成几乎每年的三分之一时间都在海上度过,那般劈波斩浪、与海搏斗的惊险刺激几乎天天上演。归根结底,如此不畏生死与大海搏斗的波澜岁月,不过是为了还那片蔚蓝一份安宁与和平。30余载与茫茫海洋的博弈,王军成早已与大海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据说,四千万年前,现今喜马拉雅山的所在地是一片大海,这片大海很骄傲,他夸口说:"我特提斯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谁敢跟我比?不信就来试试,保准叫他谁来谁没(mò)顶。"  相似文献   

3.
起风了。我站在沙滩上。蔚蓝的大海,不再沉默,海水来回翻涌着,激荡着,冲撞出一串串的珍珠,然后飞溅着坠入了蓝色的海洋中。这是大海在不安地颤抖吗?不,不是的。他太兴奋了——他听见了风的声音,以至于按捺不住心中  相似文献   

4.
远望那片海     
程颖 《中文自修》2007,(1):43-43
海浩瀚,容“日月之行”于无际;海宽容,包“星汉灿烂”于无限。忽然想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言于他,是片诗歌的海洋。海子的诗不仅仅是面朝大海,而是一种豁达的超脱。忽然想起荀子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言于他,是片学习的海洋。海就其本身来看,广博万里、海纳百川,学海也莫过如此。忽然想起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言于他,是片思念的海洋。思念像是一条绸带,剪不断、思不断、念不断。  相似文献   

5.
我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海底生物繁多,海洋资源异常丰富。海洋底下是什么样子的呢?一位海底摄影师为我们揭开了海底世界之谜。他叫王嵘,是中国第一位专业水下摄影师。白海葵他非常热爱大海,在蔚蓝色的海洋深处,尽情地拍摄。王嵘说:“在水里工作,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下海”的第一步王嵘在日本和光大学选修了“潜水”这门体育课。一位体育老师得知他会摄影,就请他管口鱼帮忙拍摄学校潜水俱乐部的活动。这是王嵘迈向水下摄影职业的第一步。当时他对水下摄影还不了解,老师告诉他:“这很简单,我教你潜水,你用水下相机拍就成了。”他…  相似文献   

6.
正【名家选段】那个冬日,走在回校的路上,这孩子的心里第一次产生了自责。老师亲切地抚着他的头,指着远方跟他说:"一路同学,你很聪明,我希望你将来能流进大海!"流进大海,人生的状态就像大海,人就成了大海,获得了大海的丰富和博大。几十年过去了,我没有流进浩渺无垠的大海。可是,  相似文献   

7.
《奥德赛》被认定为西方海洋文学的开山之作,其具备了这样的要素:在情节安排上,海岛成了史诗主人公浪迹的核心场所;在环境描写上,大海不断延展了史诗主人公活动舞台;在立意构筑上,海岛和大海是作品主旨表达重要支撑.不仅如此,它的认识价值也从中得到凸现:第一,记载了海洋文明兴起之因子;第二,书写了人与海洋关系新转折.  相似文献   

8.
晋江市深泸镇是一座海滨小镇,海洋就是深泸人的第二故乡。可是近几年一来,海滩上散落着垃圾,还多出了几个污水坑,有时候海水会变得混浊不清。看到美丽的大海成了这副模样,深泸镇内坑小学的队员们心里真是又焦急又困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了探究大海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相关题目】沧海赋大海颂海边拾趣海魂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海潮大海的早晨海上生明月宁静的海湾向往大海面朝大海【写作指要】大海的景象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涨潮时惊涛骇浪,落潮后恬静安详,日出时灿烂辉煌,月光下隽妙神秘……这是大海的魅力之所在,也为海景  相似文献   

10.
渡河少年     
数年后,少年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相似文献   

11.
海的模样     
从小,我们就对大海充满好奇.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源泉,我们敬畏大海,同时也想了解大海.海洋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资源.那么,大海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模样呢? 来自新东方的同学们就用他们的文字和图画,描绘出了大海在他们心中的模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于大海的向往,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低落过。这或许是因为大海是我们的原乡吧——46亿年前,生命的原始形态就是从海洋走向了陆地。当今时代,海洋在全球事务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一个陆海兼备的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着广泛的海洋利益,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必须到海洋上开拓生存发展的新空间。而要将我国由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关键是要精心打造一支数量多、门类全、素质高的海洋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3.
看海     
有人说大海是忧郁的,因为蓝色代表忧郁。在我看来,大海应该是多情的、可爱的、神圣的……今天,我终于踏上了去海边的旅程。未见大海,就先感觉到了一阵阵海风迎面吹来。这海风不像城市中的风那样浑浊,也不像湖边的风那样清爽。海风,它吹来了海洋的气息、海洋的活力,让人更加向往着美丽的大海!我不知不觉地加快了步伐,走向大海。刚看见大海,我的脑海里就立刻被一个字所占满—蓝。蓝蓝的天空和蓝蓝的海洋相约在天际相会,这景色实在太美了!忽然,一阵阵喧闹声从海边传来,我顺着声音朝那边望去,只见一大群人在金黄色的沙滩上嬉戏:有的在捡贝壳、有…  相似文献   

14.
海难     
《海外英语》2012,(5):8-9
众所周知,全球海洋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71%,大洋中的财富是人类无法预测的。从人们建造第一艘船开始,大海便成了人类驰骋的疆场。  相似文献   

15.
大海的回报     
吴芸 《中文自修》2006,(2):45-45
老人与海的情缘就此结下了。老人热爱大海,那是他赖以为生的地方。大海赋予了海洋生命的活力,也承载了老人的生计。但大海也不完全是老人的朋友, 在海上捕鱼的日子里,老人曾八十多日没有捕到鱼,被人们嘲笑。也是因为大海,老人费尽全力捕来的一条硕大无比的鱼成了鲨鱼的腹中餐,最终只  相似文献   

16.
海水取铀     
铀的总蕴藏量虽然丰富(与锡、铅相同),但很分散。坚硬的岩石、浩瀚的大海……到处都是它的安身之地。铀本身易变迁,会从岩石中转移到水里,又随着水流到江河、湖泊和海洋。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随河流迁入海洋的铀约有2.7万吨,因而海水中富集了大量的铀,经测算海水中含铀总量约为45亿吨。  相似文献   

17.
佛祖释迦牟尼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冥思苦想:“一滴水,一阵风就能把它吹没,一撮土就能把它吸干,怎么能不干呢?”没有一个弟子能回答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一滴水被放进大海,它就与周围的伙伴融为一体,再也不分彼此。除非地球上的水全部干涸,它才会真正消逝。人,也就像这小小的一滴水,也应该把自己融入社会这个大海洋中。在这里,他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在这里,他才会懂得该怎样活着;在这里,他才会学到坚强和爱心;在这里,他才会受到别人的关怀和帮助。只有当人作为群体出现时,他才具有不可征服的力…  相似文献   

18.
陆地上的条条江河昼夜不停地奔流着,这些水绝大部分注入了大海。可是海洋就像无底洞,总也灌不满。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水在作循环旅行。它从海洋出发,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9,(4):38-42
广西北部湾作家群的著名诗人庞白创作了许多海洋诗,他善于写大海及与之相关的事物,这些事物不仅作为景观或其中的元素呈现于诗中,还往往被人格化并赋予神秘的力量;他笔下的北部湾因此而绮丽多变、充满诗性,海滨城市北海浪漫多雨,洋溢着热带和亚热带风情;他的海洋诗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塑造了中国式的硬汉形象。这种个性鲜明的海洋诗,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体验,填补了当下中国文学海洋诗歌的空缺,具有不可否认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小溪和大海     
从前,小溪和大海是邻居。大海魁梧高大,穿着深蓝色的衣服。他的脾气十分暴躁,朋友很少。小溪非常瘦小,他喜欢穿浅绿色的衣服,对人也十分谦和。小溪挺关心大海的,一有什么事总想着大海。为了不让大海那么寂寞,小溪把自己的鱼虾送给了大海,让大海变得更有生气。渐渐地,大海不免有些瞧不起小溪了。有一年,天气干燥,两个月没下一滴雨。小溪有些受不了,溪水一天比一天少,都快干涸了。而大海呢,依然是茫茫的海水一眼望不到头,可他却不肯向小溪伸出援助之手。这天,从远处走来一位老婆婆,嘴唇干得都裂开了,看样子她已好几天没喝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