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画报的产生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过约100年的发展,地方画报由起初重点反映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艺术的综合性,新闻性刊物逐渐走向分化.本文分析地方画报分化和转型的背景和方向,探讨地方画报在分化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画报的定位、营销策略的转型和编辑风格的转变等三个方面对改版后的《城市画报》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城市画报》转型过程的创新之举。指出《城市画报》的转型为地方画报改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画报的分化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资源的整合才是画报新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曾颖 《传媒》2016,(7):37-38
2016年,《山东画报》正式创刊73周年,这不仅是一次重要的历史回望,也是新时代的全新出发.《山东画报》与其他省级画报存在许多共同点,在转型与创新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作为党办报刊的元老级画报,对其影响力提升策略的研究,无疑具有较强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有综合类画报数十种,除了《人民画报》、《民族画报》、《解放军画报》等中央国家机关主管主办的几种之外,其余就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办的每省一种的综合性画报。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综合性画报都出现了市场萎缩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徐沛 《国际新闻界》2013,(3):124-134
当前人文研究中出现的文化转向起源于对文本的重新认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近代画报出现并风行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图像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也是某种观看方式的载体。近代画报图像所承载的新的观看方式意味着新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这种新关系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现代性在大众传媒中的表征。本文认为,从视觉文化角度关照近代画报,探索图像表征现代性的诸多可能,研究画报对普通读者所具有的教化功能,将有助于新闻传播学界在人文学科文化转向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近代画报图像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理解当前各种层出不穷的视觉文化现象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夏进 《传媒》2023,(S1):90-93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读图时代”,以刊载精美图片为特色的传统画报类期刊与其他期刊的“界限”已变得越发模糊。随着新闻出版方式和影像传播形态的改变,画报类期刊正由传统以纸质为主的出版发行方式,向内容数字化生产、跨介质出版传播的现代融合出版经营模式转型。为把珍贵的影像资料转变成具有版权保护的数字资产,切实发挥其史料文献价值和品牌传播价值,《贵州画报》以推进“贵图云”影像资源管理与传播服务平台建设为路径,奋力走出一条期刊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7.
陆欣 《中国出版》2022,(21):67-71
通过对清末画报的发行渠道、编辑策略、人员构成和信息来源等的梳理,探讨社会公益如何作为近代图像出版的基础与动力。在分析地方公益活动对于图画报刊发展的关键作用和延续性影响基础上,以《时事画报》为例具体说明以公益为中心所形成的美术同业联盟与图像出版样态。文章认为,社会公益不仅拓展了图像的流通渠道与内容机制,也串联起画报在视觉技术层面的图式嬗变轨迹。以公益为价值旨归的岭南画家办报活动,展示了近代报人群体生成的别样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丹超 《新闻世界》2013,(4):208-210
画报在新闻事业发展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我国,从1884年5月创刊的《点石斋画报》开始,画报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改革发展。本文在收集了大量近现代画报研究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对(《点石斋画报》、《良友画报》、《人民画报》和当代图片杂志与网络画报的分析,从不同时期画报所体现出的特性和历史背景,以画报传递信息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论述读图时代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1930年,《时事画报月刊》在美国芝加哥创刊,这是一份海外华侨华人创办的画报.画报刊载的内容,构建了一幅“家”之地方图像、国之民族国家图像以及向外张望的世界图像.“家”“国”图景的呈现体现了海外华侨族群的血缘地缘的自我身份认同以及民族国家归属感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的民国“画报潮”,发生在画报史的铜版时期,它在彼时的读者视野中是一场热闹的画报出版与传播活动,被建构为时人记忆中的“画报潮”与出版热。本文借助阅读史的方法,从读者的视角切入,聚焦“画报潮”中的编读互动过程,再现其带来的意义共享实践。研究发现,在画报的日常生产实践中,编者和读者之间在印刷、版面、选材等方面展开了探索式的交流,以此调适画报的出版,使画报生产呈现出开放性和动态性;而编读间在平日的积极互动与节庆中的消极应对两方面的默契,则反映了“画报潮”建构的社会空间。这一过程使作为主要读者群的知识阶层在“国家徘徊于歧路”的困顿中聊以慰藉。  相似文献   

11.
画报因其把图片作为主要内容而被置于杂志的特殊类别,相对于其它媒体而言有着特别的独立存在的效用与价值。中国画报源于何时?为何种画报?学者有很多说法。本文以诸多学者说法为据,追溯中国画报的源流与发展,并探讨了影响中国画报发展的文化、技术、时代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校媒合作模式在新闻人才的培养中注重理论与应用的双重价值,在高等教育逐步转型分化的趋势之下,地方高校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新闻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契合地方经济社会的需求。地方媒体对新闻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却面临一定的困境,建立校媒合作背景下地方高校"需研教一体化"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有针对性地回应行业与地方媒体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海自开埠通商以来,逐步成为中国最为典型的商业化都市。上海社会文化环境的巨大变化为女性参与休闲娱乐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创办于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和《图画日报》敏锐地发现和记录了晚清时期上海女性生活的变化,成功地展示了她们新旧杂陈、多姿多彩的娱乐生活。透过这两种画报,简要地勾勒上海女性的休闲娱乐生活,并试图分析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人民画报>迎来了"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60周年暨<人民画报>创刊60周年"纪念.<人民画报>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作为"中国国家画报",60年来,<人民画报>与新中国一路同行,肩负起报道中国与国际传播的使命,持续不断地用真实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生动见证.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的画报画刊有别于当今装帧精美的画报画刊,它是一种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真实历史与社会状况的媒介形式。在"西学东渐"和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办刊活动的影响下,中国的报界和杂志界掀起了创办画报画刊的热潮。相对于传统报刊单一的文字报道,画报画刊可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宣传时事政治、揭露社会黑暗、记录奇闻轶事等,因而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回应社会各界民众的期待,大量的官方出版机构和民间力量致力于画报画刊的创办与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11,(2):17-17
事由:2011年是湖南卫视悄然向高端转型的一年。湖南卫视倾力打造的纸媒《芒果画报》将率先突破,与湖南卫视三个零点档的高端节目《锋尚之王》、《天下女人》、《零点锋云》联手,合力打造一本凸显芒果文化品牌的高端杂志。  相似文献   

17.
画报,这种介乎于新闻与艺术之间的传播形式,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传统的精美型画报多年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是,新的形势向画报提出了新的问题,诸如电视及有形读物的普及;读者审美心理及阅读要求的变化等等,都向传统型画报提出了无情的挑战。过去那种综合性、灌输性和展览式为主的画报结构已经悄悄开始改变。  相似文献   

18.
王晏殊 《编辑之友》2017,(12):98-102
文章通过对民国时期先后涌现出的全国性、地区性的画报进行梳理和分析,试图以民国画报编辑群体的组织形成与流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以画报主创为核心的人际网络的形成及其特征,并进一步探究这一人际网络是如何在画报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结成、运作并产生影响的,为民国乃至现代传媒团体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探讨中国近代画报的历史流变和发展轨迹。由于上海是画报的策源地,以上海画报为研究中心,可由此表征全国画报的整体状况。文章从中国近代第一份画报——1875年的《小孩月报》开始溯源,至1949年《华北画报》迁至北平出版,将近代画报的背景、源流和演变过程纳入视野,试找寻其在技术和刊物旨趣规约下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段力  苗健 《今传媒》2020,28(1):96-98
陈沂,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文化部首任部长,兼解放军画报社首任社长(1950年9月至1953年5月)。陈沂领导了解放军画报社的创建与《解放军画报》的创办,亲自为《解放军画报》撰写发刊词,规定了《解放军画报》的四项历史使命,参与《解放军画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在他担任解放军画报社社长的两年多时间,《解放军画报》迅速打开局面,成为深受军内外读者喜欢的国家级摄影画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