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吕友者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1):101-103,112
鉴藏作为黄宾虹艺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他经济的来源,人际交往的窗口,也是他理论研究的基石。最为重要的是,鉴藏提高了黄宾虹的审美眼光和艺术思想,深刻影响了他的绘画风格,形成了他浑厚华滋、劲健圆浑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黄宾虹作为一名近现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师而闻名于世。然而,他的鉴藏生涯却没有引起世人相当的重视。事实上,黄氏绘画风格的产生是与其鉴藏紧密联系的。出生于徽商家庭的他,自小在书画的熏陶下成长,家族收藏让他绘画得以启蒙,进而练就了扎实的笔墨功底及确立早期疏朗清逸的风格。同时黄氏的书画鉴藏亦是个人理论研究的基础,并影响到艺术思想与笔墨特色。古印玺的收藏,让他领悟到用金石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之中,改变了简淡软弱的画风,最终形成了浑厚华滋、笔力遒劲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3.
论述黄宾虹的一些艺术思想,总结了黄宾虹的艺术成就对现代绘画的影响,启发今人对笔墨的深刻思考.黄宾虹艺术观暗合了回归艺术本位立场的时代潮流,又维护了传统文人画价值审美观在美学意义上的存在.他的用墨用水是他变法的集中反映,也是生活体验切实而巧妙地融会消化.  相似文献   

4.
黄宾虹山水画的盛名掩没了他花卉画的光彩.当目光从山水画转向他的花鸟画时,我们发现,这里同样也魅力四射.清淡、简约、稚拙、刚健等特点是黄宾虹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具有里程碑式的艺术大师、山水画家黄宾虹 ,他以丰富的人生阅历、艰辛的艺术实践对绘画艺术以及美学曾进行过一定的哲学思考 ,他所倡导的浑厚华滋美学观点 ,以及就艺术的民族特色、社会效果、辩证关系、中西画比较等阐述都值得我们很好总结。开发好黄宾虹的美学思想宝库 ,将使我们民族绘画有一个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黄宾虹说过,在他死后50年,他的画会热闹起来。这就是说,在他生前,尽管他已有了很高的艺术地位,但毕竟当时还拉不开时间的距离,还来不及让历史来检验,一时鱼目混珠,龙蛇杂处,也自是常事。然经时光消长,毁誉沉浮,乃水落石出,优胜劣汰,也为势然。就在黄宾虹去世后还不到50年,只30年,他的画的艺术价值、艺术地位就像晓雾渐收而山峦逐显,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1986年,在他老人去世后的31年,黄宾虹研究会在亦成立,林散之、李可染、张仃、赖少其、王伯敏、黄铸夫、王康乐、汪世清、邵洛羊等一大批艺术家、艺术评论…  相似文献   

7.
黄宾虹是中国古典山水画艺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黄宾虹一生的绘画与金石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金石美学又使他对书法和绘画的认识进入刚柔相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他于山水画创作中总结出“画之道在书法中”,“以书法之法入画”的系统理论,从而形成“雄浑古朴”的金石风格。  相似文献   

8.
艺术界一直有“白宾虹”变“黑宾虹”之说。“白宾虹”是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黑宾虹”则是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黄宾虹是近现代画家里第一个从笔墨的深度成功转变成为具有现代感并首屈一指的人物,浑厚华滋,参悟内美是黄宾虹绘画艺术精神的体现。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正是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人文因素,恰好造就了他的绘画艺术成功地由“白宾虹”转变为“黑宾虹”。  相似文献   

9.
由于黄宾虹把“技”提升到“道”的高度,一直令人很难把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艺术才渐渐受到重视。经历了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冲击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虽受到了挑战但更深入人心了。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30年代初,在友人介绍下,林散之到上海投奔黄宾虹,拜师学艺。他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勤学不缀,寒灯夜雨,汲汲穷年,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后因生活所迫,林散之不得不结束了一年的学习生活。临别时,黄宾虹谆谆告诫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扩……林散之记住了恩师的教诲,立下了远游之志。  相似文献   

11.
1932年秋,年届古稀的宾虹老人赴四川讲学、游览,历时半载,登峨嵋,游青城,涉夹江,抵灌县,又顺嘉陵江东下,探巫山十二峰。此次入蜀中的独特体验,成为黄宾虹艺术从中期到晚期转折的重要契机。次年早春,70岁的黄宾虹去青城遇雨,尽管雨下得很大,他的全身湿透,可是看到对面崖壁悬挂着许多条飞瀑,老人索性选了块平整的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众多的山水画家中,黄宾虹以他浑厚的创造力,实现了古典山水艺术最后的可能性,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他大气磅礴的艺术,内美蕴藉的精神,大器晚成的个人特质,在中国现代艺术的反衬下,表现了特殊的统一性。他的山水艺术具有独创的风格,在东方的艺海中掀起了巨浪。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虚实表现是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魅力所在。黄宾虹山水画作品中的虚与实 ,有别于传统绘画中笔墨章法呈现的黑白、疏密与详略关系 ,是作品中内与外、物象与形式的关系 ;是笔墨章法与宇宙生命力、民族精神的关系 ;是笔墨章法与物象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个层面上 ,黄宾虹山水画作品中的虚实表现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近现代绘画史上,黄宾虹一直是颇受争议的画家。他在世时难觅知音,被讥为"乱涂乱画"。1936年,当时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认为:黄宾虹是个"落魄画家"。他的画作不为时人所喜,更是难以得到"专业画坛"的认可,以至于在生命弥留之际,黄宾虹抒发了"我的画要50年后才能为世所知"的感慨。虽然在50年之后,黄宾虹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中屡创高价,在画坛形成了"黄宾虹热":  相似文献   

15.
<正>黄宾虹善于用墨,提出"五笔七墨"说,为书画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其高徒林散之,则把他的用墨理论及方法运用于草书创作中,最终达到了"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高境界,被尊为"当代草圣"。林散之对墨法的出色把握,得益于黄宾虹的谆谆教导及其自身超凡的艺术实践与领悟能力。黄宾虹在《画法要旨》中,把笔法、墨法、章法归结为书画之三要,并明确将用墨法之要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2017年,笔者在从事古筝演奏30年之际,在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习阶段,从中华传统艺术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出发,将传统非遗工艺与工业设计创意设计结合,设计完成了"敦煌听筝堂2017合作款——任洁定制款汝瓷古筝":"人杰地灵"、"雨过天青"两款古筝,受到业界好评,被于2017年12月被中国汝瓷博物馆收藏,成为唯一被博物馆收藏的当代古筝。它的出现和鉴藏经历,对丰富当代古筝的设计、制作、鉴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显示出了积极的意义,标志着当代古筝的制作和鉴藏走进了新的阶段。当代艺术品鉴藏的对象,本身也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晶,这印证了与艺术有关的技术条件和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鉴藏活动开掘了艺术品的经济价值,推进了艺术的实践探索和与之相关的工艺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笔者作为"雨过天青"、"人杰地灵"的设计者,对作品进行了反复思考和细心体会,对作品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对设计、制作、完成定制古筝的过程记录,使更多人了解当代古筝设计、制作、鉴藏的发展现状。推动当代古筝设计、制作、鉴藏发展的更加深入和广泛。  相似文献   

17.
国画大师黄宾虹,不惟以其超越前人的艺术创作不朽于国画艺术史册,而且在金石、考古、书画理论研究上也达到极高造诣,世所推崇;同时,他的漫长的一生,编辑出版活动又构成其生活和事业的重要方面。作为当时学术和出版界一位负有声望的活跃人物,黄宾虹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位。本文依据黄宾虹《木刻纪游画册》序文、《任耕感言》、自叙生平》及有关传记材料,将其从事编辑出版活动的主要情况作一简略叙述。一、《国粹学报》与《南社丛刻》黄宾虹1865年,旧历清同治四年已丑的元旦生于浙江金华。当时正值我国近代社会最动乱、…  相似文献   

18.
黄宾虹从笔墨中找到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途径 ,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 ,然而他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 ,看到了“笔墨精神”及笔墨精神所表达的自然生命节律与神韵之内美 ,这只是黄宾虹笔墨价值所昭示的一个方面。他绘画的全部内涵通过作品本身的笔墨建构来实现。它不靠诗文题跋的想象与补充 ,画就是画本身笔墨之间的种种构成关系 ,也就是从自然中悟得的种种感觉与内美。将绘画还原给“视觉器官”回归到艺术本体 ,可谓在董其昌之后对绘画本体的开拓作了又一次总结 ,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现代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 ,这对开启未来绘画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黄宾虹的笔墨价值还在于它在东方文化背景上不期然地与西方文化取得了某种“交汇” ,使中国绘画在自身演进中与西方现代绘画形成某种暗合 ,与西方抽象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9.
黄宾虹的艺术胸襟与笔墨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学人、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以奇特的阅历,深厚的学养、博大的胸怀,穷毕生精力.师古人之法,觅造化之真,容纳宋元山水的笔墨优长;取“新安画派”的写生美德.将南北山水的雄峻与秀润、骨力与气脉融会贯通,创造出“五笔”、“七墨”法和“黑山水”。且以“熟后求生”的笔墨革命,构建出崭新的山水艺术体系,黄宾虹源于传统而又超前的艺术实践,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新的天地,标志着山水艺术走向了新境界。他的人格学养、艺术奉献和创新精神以广博的艺术胸襟和笔墨气象,为人们的创新拓展了思索空间。  相似文献   

20.
黄宾虹是集中国画之大成的画家,他以毕生的精力验证了中国画承续延伸的活力.他的山水画艺术体现了从综合到分化的发展历程.前期山水画的综合,是中国画笔墨之道的要求,体现在对山水画笔墨之道的"知性"和对传统山水画艺术审美的"悟性"上.山水画的分化体现为两个层次:一是从中期他逐渐走向以师造化为主,山水画重视从自然山川获取感受并运用于创作之中;二是晚期山水画变革升华,尽显自己独特风格个性和创造表现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