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杨世花 《文教资料》2008,(13):36-37,91
学者们研究<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大多注意到其民俗史、文化史、文学史上的价值,该书反映了近代汉语的演变过程,对我们研究汉语词汇史具有重要的语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子弟书文本在传抄、刻印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讹误,车王府版子弟书亦是。由于子弟书押韵规律很强,每回一韵到底,且押平声韵。是以从押韵规律入手,可以看出部分韵脚用字之误;从而尝试对其进行校勘,并解释其讹误之由。  相似文献   

3.
王府藏子弟书中的满语词分为音译词、音译后加注汉语语素两种类型。满语音译词指的是按照满语的发音在汉语中找到发音相同或类似音的汉字与之对译之后形成的词。音译后加注汉语语素的满语词也可称为满汉融合词,加注的汉语语素一般是用来表示意义类属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有抄本《剧选》二集,收录剧本152种,以往被认为属于车王府藏曲本的复抄本。经笔者比较考证,其中70种当源于车王府藏本,此外82种当为1930年前后由张干卿等人抄录,为民国初期京剧剧本的复抄本。其中有一部分曲本如《绣囊记》、《黄土岗》、《吴绛雪》等剧等较为稀见,论文从来源、特点及价值三方面对这些稀见剧本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子弟书是清代中后期盛行于京沈两地的一种曲艺形式,其文本具有明显的叙事性,是了解清代社会与民俗文化的重要文学文献。21世纪以来子弟书研究有很大进展,包括文本搜集整理及版本研究、子弟书渊源及其作家作品等考证阐释、子弟书与其他文艺形式的比较研究、子弟书的审美特征及其文学性研究、子弟书语言艺术及其审美特征研究、子弟书的民俗文化研究等。对新世纪的子弟书研究作系统综述,有助于给子弟书研究的创新以客观全面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战晓峰 《考试周刊》2013,(36):19-22
叠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学者的关注,在国际语言学界,叠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领域,对它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国内对汉语叠词的研究则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不仅起步很晚,而且主要集中于叠词的收集整理,从语言学方面对其进行的理论性研究还很不够。现部分学者开始从事汉英叠词的比较研究,但由于受到汉语叠词研究水平的制约,这类研究大多处于文本分析或者译文比较的层面,没有突破。近年来,语言类型学这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传入了中国,它是跨语言比较、分析语言共同特征、进行语言类型划分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借助语言类型学的基本理论对汉英叠词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帮助理清汉语叠词存在的名称不当、内涵混乱、分类不科学的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典型汉英叠词的共同特征为其划分出更有益于指导翻译实践的类别,以期填补国内汉英叠词研究的空白,同时为汉英叠词的互译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指导,推动汉英叠词的翻译实践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叠词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每一类叠词,提供了在Antconc中的正则表达式,方便各类叠词的提取。基于1对4《傲慢与偏见》平行语料库对翻译汉语文本中的叠词展开研究,发现在翻译汉语中叠词的分布符合Zipf-Alekseev的分布规律,词类的分布同样符合该规律。在了解翻译汉语中叠词分布规律的同时,最终帮助译者更好地使用叠词这一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8.
桑原骘藏是日本近代著名的东洋史学京都学派的学者,其研究在学术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但目前对其研究甚少。本文对桑原骘藏的生平,其主要研究成果,学术界对桑原骘藏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要介绍,以形成对桑原骘藏最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赵婷婷  余晋 《英语广场》2023,(17):45-50
本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考察AABB式叠词在《洛丽塔》黄译本、于译本和主译本中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三个译本中状语叠词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定语叠词,而且黄译本和主译本中AABB式叠词的使用数量远远超过于译本,因为黄译本和主译本倾向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研究黄译本和主译本中增译的叠词,本文发现主译本在归化的同时,对原著思想张力的还原也是高保真的,而黄译本更偏向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以上差异主要是由AABB叠词的语义功能、句法功能以及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原则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汉语与韩语词汇中的同音叠词为研究对象,以《延世韩国语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全部叠词为基础,对韩中两国的同音叠词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中韩同音叠词在结构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希望能够成为日后中韩叠词教育的有用资料  相似文献   

11.
《集宁师专学报》2020,(1):66-70
海力王府、永寿寺、好德歌沁民间艺术文化位于内蒙古敖汉旗乌兰召村。乌兰召村在清朝时是重要的政治中心。文革时期,海力王府、永寿寺被拆毁,至今能看到残余瓦片,只有好德歌沁文化薪火相传。学术界在研究中忽略了海力王府、永寿寺、好德歌沁之间的关系。本文试着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2.
子弟书是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红楼梦子弟书是《红楼梦》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其艺术生命的继承和延续,子弟书其独特的体制特点造就了红楼梦子弟书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主要表现在子弟书对《红楼梦》人物、故事情节及语言艺术的继承和接受。故《红楼梦》子弟书在某种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本文基于此探讨《红楼梦》子弟书的文化意义,得出结论:第一,《红楼梦》子弟书在内容上放大了原有的文化价值,具有文化增值意义;第二,在思想上继承了著作的悲剧精神,具有思想的继承意义;第三,从创作而言,打破了传统的叙事诗文体,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子弟书"是我国满族的民间曲艺.它属于我国俗文学中的说唱艺术.在子弟书的研究中,关于子弟书渊源的争论和探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本文试对子弟书的产生来源作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14.
日汉语中存在大量叠词。其中由同一个汉字构成的,我们称之为同形叠词。正因为同形,稍不留意就容易发生误用。对于汉语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了解其意义及用法的异同,对其进行区别使用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具体词例的对比分析,考察日汉同形叠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从语素构成角度,对在日语形容词中占有相当比例,但研究尚且不足的日语叠词型形容词进行考察,如“重々し い”“ぼかぼかしい”等.针对搜集到的66个叠词型形容词,分析其构成要素,并进行具体归类,揭示日语叠词型形容词的构成特点,并对部分难以理解的具体单词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期为人们更好地理解日语叠词型形容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大量叠词的使用是福州方言童谣的突出特点。研究主要从声音叠词、动作叠词和性状叠词三方面入手,旨在分析不同叠词形式背后所隐含的儿童趣味与生活美感,由此探寻出成人对儿童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7.
<诗经>叠词是融形美,音美和意美为一体的绝佳的语言艺术.朴实中透着灵动,诗意盎然.首先从汉英对比角度对汉英叠词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同时提供了若干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以供赏析.从<诗经>中叠词的具体特征出发,详细探讨了其翻译方法,将其分为两类:普通叠词的翻译和文化叠词的翻译,并提出了各自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元朝秘史》文献版本研究不仅涉及到流传、影响诸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反映了人们对这部名著的认知水平。本文首先披露了一部鲜为人知的蒙古王府藏本,继而就其来源、内容作了考证,指出清朝统治者把这部名著视为治军建国的一面镜子,这是《秘史》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部《秘史》是一部证佐凿凿的内廷抄本,是唯一可考的蒙古王府藏本,是撷采独特的完古节本。  相似文献   

19.
子弟书(单唱鼓词),是中国鼓词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性产物,以清代"旗人"阶层为社会基础产生的一种民间曲艺。自清中叶以来二百多年间,子弟书的创作、研究、编辑、出版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清中后期至民国初年:子弟书目录文本的传抄和发行。二是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子弟书的长足发展和研究领域的百家争鸣。三是20世纪末以来:子弟书研究成为融贯中西的国际性学问。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有大量叠词,其构成方式繁多,独具特点,就其语音,英语叠词大致可分为:(1)完全叠声,即组成的两个部分完全相同,其中元音及辅音均无变化。(2)双声,即两个部分的辅音相同,而中间元音不同。(3)叠韵,即两个部分的元音相同,开首辅音不同,就其语义;英语叠词可分为:(1)叠词词义由两个组成部分原共同表达或引伸而得。(2)其词义由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的原义单独表达或引伸而得。(3)两个组成部分均无意义,而构成的叠词被赋予特殊意义,(4)两个组成部分均有意义,但部分或全部失去原义,组成的叠词具有新义,英语叠词多半属于非正式体,具有增义强势,摹声助情,增强贬抑等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