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玲 《考试周刊》2012,(14):177-178
一、引言与背景从当教师开始,我就与公开课结下了不解之缘,公开课促进了我的成长,我对它也有了鲜活的认识。随着教学技能的日趋成熟,我在思考:"学困生"在公开课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是局外人、旁观者还是……?三次公开课的经历,让我慢慢地体会与明白,公开课不仅仅是教师教研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公开课?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觉得公开课是要开,公开课虽说让人负重前行,可压力衍生动力,催人奋进。但有些公开课让人感到太假了,无法看到真实的课堂。一遍遍地试讲,是以牺牲个体的直接生命成长为代价的,完全忽视了学生生命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正>创新,对不起。今天你又没有来学校。这件事情,我想我是有责任的。发自内心的愧疚让我现在一想起对你、对全班学生造成的伤害,如坐针毡。一众所周知,当教师的肯定不能绕开的一个词就是“公开课”。哪个年龄段的教师上公开课或者被上公开课的概率大呢?大多都是“新人”“年轻人”。虽然我已经不再年轻,讲台上站了十几个春秋,但是由于新到一个单位,依然要上公开课。对于公开课,我是从来不畏惧的,十来年的磨炼让我明白:公开课是对自己的一种锤炼、一种成长、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似乎让人很纠结,有人喜欢,有人怨。但教师需要与公开课打交道,获得更快成长。那么,如何改进公开课?我想,公开课必须拒绝虚假的"表演",反对单纯的"真实",呼唤自然纯真。回想我上公开课的经历,其中三次让我难以忘怀,对公开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第一次公开课,我准备的是校内公开课。开课头一天,听说县教研室领导  相似文献   

5.
提起公开课,所有的老师都似乎有话要说,话语中时常带着欣喜、辛酸、无奈。它是一个既让我们欢喜,又令我们忧愁的家园。几多欢喜,几多忧,请听来自一线教师的声音——也许是年过不惑的缘故,只感觉心中的激情开始一天天远逝。课堂,慢慢地成了一种可以闭了眼睛完成的技术活儿,于是我想,我是不是需要上一些公开课了,因为公开课能使我变得赋有激情。从工作的第三个年头算起,已无法统计上了多少节公开课。我是一个个性孤傲的人,公开课,并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总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将教科书握在手中,一遍遍地诵读,一点点地找寻心中的触动。很多…  相似文献   

6.
和许多老师一样,我喜欢听公开课。因为公开课是集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学科智慧的课。与一般老师不同的是,我喜欢关注公开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琢磨公开课上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关注多了,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对公开课上大多数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7.
毕业多年,上过的公开课已无法记清了,但始终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当年第一次上公开课前的一幕。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段时间,圈内一些人士对公开课微词颇多,认为“作秀”味浓,“表演”成份多,与“镜中花、水中月”相仿,可借鉴性小。更有甚者认为,公开课是一些教育人教育教学浮躁心态的表征,是教育诚信缺失的外显,诸如此类的指责,不一而足,有人干脆提出“让公开课安静地走开”的观点。对此,我却不敢苟同。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公开课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我是在咀嚼公开课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由于是新手上路,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还颇感陌生,年轻气盛的自己又不想碌碌无为,正当我摸着石头在水中挣扎的时候,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于…  相似文献   

9.
寄语因为创造,所以我存在!有一次公开课,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破解密码的教学环节,如果密码破解成功的话,看到的是一张由点阵组成的卡通兔子图。评课时有教师问,为什么是兔子?我的回答是:第一,我喜欢兔  相似文献   

10.
先从两个怪现象说起。 第一个怪现象,是关于作文公开课的。老师们总喜欢上自己开发的作文内容:或玩一个游戏,让孩子们根据游戏写作文;或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们带着体验写作文;或干脆让孩子写想象中的事物……我也是怪现象的制造者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有些语文课,包括一些名师的课堂,听一次就够了,如果有第二次,那简直就是折磨。然而窦老师的《游园不值》,却再三地让我感动。是公开课那种近乎完美的精致让我着魔吗?单纯地从教学论的角度讲,公开课也无非就是这些因素: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生成,等等,只不过窦老师发挥得更自然更妥帖罢了——顺便说一句,有人把公开课贬得一钱不值,但我以为公开课对于优秀教师的成长,对于广大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曾经说过,优秀的公开课是多种“营养素”的集合体,教师们只要把其中的一种吸收到日常的教学中,课堂就会有质的飞跃。是…  相似文献   

12.
刘帅 《课外阅读》2011,(5):172-173
在2010年的12月9日,我参加了大连市优质课大赛。这是我工作两年多以来第一次上全市的公开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与提升的机会,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从这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它让我品尝着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多彩课堂     
课堂像一个多彩的盒子,有着丰富无穷的知识,有着美妙动听的词汇。星期二的公开课始终让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教师在我任教的班级上公开课。这是一位很有激情的教师,她的课曾经让学生唏嘘不已,就连听课的教师也为之动容。课上完后,我就课堂上的一个小  相似文献   

15.
一次作文公开课,我上的是"作文与联想"。课上,我是这样给学生出题的:我的手从纸袋里拿出一个红苹果,先让学生观察。接下来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这个苹果好  相似文献   

16.
从事韩国语专业教学很多年了,从曾经的稚嫩到如今的思考与谨慎,公开课成为了我提高和进步的一个载体。本学期照例要开设一节面向全校的的公开课,于是我选择了11级学生的韩国语视听说课程作为公开课内容。由于视听说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选择了有一定韩语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开课。其实在选上这节公开课前,我也是无比纠结的。第一是我从来没有将视听课程作为公开课上过,因此没有任何的视听公开课的经验;第二是因为我深知公开课更是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性和学生活动的活跃性。而我所带的高年级班级由于种种原因只有五个人参与公开课,虽然平日上课学生也非常积极,但如果是公开课,也许看起来过于惨淡了些。  相似文献   

17.
下面是我听过的一节公开课.是一年级赦学《我又长高了》的教学片段,这节课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1米-100厘米这样一个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一张长10厘米,宽1厘米的彩色纸条。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听了一些多媒体教学公开课,面对着这些公开课,让我陷入沉思:语文课是电视动画欣赏课吗?为什么这样想,因为这些多媒体教学出现有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议公开课     
薛燕芬 《学子》2014,(4):83-83
正作为教师,"公开课"这个词语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老师,从教也已经十几年了,和同事们一起听了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不计其数,然而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开课后,"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公开课似乎永远只是课堂教学的乌托邦,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范本。公开课的目的是让我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前一段时间,中国教育报开展了“公开课可不可以打磨”的讨论,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之前,经常有老师对此进行探讨。公开课打磨到作秀的程度的问题已成为学校教学中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行为,心照不宣的话题。公开课要不要打磨?要打磨!因为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公开课,只要是“公开”,理所当然地要打磨得好些,亮些,让“公开”的东西更美些,让公开课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起到交流教学技巧,传播教学理念的目的。但凡事必有个度,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公开课打磨过分了,成为作秀课,使公开课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