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等数字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数字劳动这一概念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数字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异化问题也随之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从数字劳动这一概念的界定出发,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论证了数字劳动的物质性,之后说明了数字劳动异化的四种表现形式。在面对数字劳动异化时要积极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观点,从劳动者、劳动平台、数字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去除数字劳动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重要论断,它指出劳动作为人自由的创造性活动,不仅创造出生物学意义的人,还创造着人类社会,这一论断对体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人文价值具有重大启示作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培养青年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在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塑造时代新人,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发扬奋斗精神、助推实现中国梦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剥夺剩余价值的本质。但是随着创新型经济在人类经济活动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有必要对创新性经济的价值来源——创造性劳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是创造性劳动的产品,并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是创造性劳动。本文认为创造性劳动不同于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常常在极短的时间内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是一种难以换算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具有突发性与突变性特点的人类劳动,因此,应当在商品的劳动价值公式中增加创造性劳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向传统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紧密结合实践,推进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创新,努力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服务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产品以活动形态存在;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说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首先把劳动引入经济学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古典经济学家。然而,早期的古典经济学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并没科学地回答:其一,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其二,劳动如何创造价值;其三,劳动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价值。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具有二重性的观点出发,发现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回答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7.
数字劳动已成为当今社会新型的劳动形态.数字劳动使劳动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劳动本质并没有改变.数据是人造物,数字劳动的具体劳动创造数据的使用价值,数据产品是劳动力的消耗凝结,抽象劳动创造数据的价值.数字平台使众多销声匿迹的劳工全天候地为资本超强度工作,创造了丰厚的剩余价值.数字劳动平台化提高了生产的剩余价值率,增加了资...  相似文献   

8.
当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属性高度彰显,创新劳动的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非线性相关,创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新劳动与重复劳动在劳动性质、劳动风险、劳动价值等方面差异明显,表现为原创型劳动、改进型劳动和创业型劳动三种类型.大学生创新劳动具有满足内在需求、推动自由发展、实现核心价值的个体价值,以及优化专业质量、储备创新人才、助推社会进步的社会价值,可从思想纠偏、专业夯基、实践锻造、氛围营造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拓展其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劳动在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在人之外不可能有任何自然力量或超自然的力量能够进行创造性活动。人的劳动之所以具有创造性就在于:一方面,人具有创造的需要和能力;另一方面,劳动过程的要素和结构具有创造性的内在机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本质的思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劳动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它创造了人及其人类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和确证,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以“一般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劳动。这是人类劳动形式在劳动方式、劳动内容和雇佣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但是在生产性、价值形成、劳资关系等方面依然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论述。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视域探讨社会主义数字经济中数字劳动的“变”与“不变”,是为了激发数字劳动的价值创造性,更好地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问题的讨论中,不断有修正、发展和否定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涌现出来。否定和修正劳动价值论的观点都存在着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误解,根源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劳动、价值、价值决定以及需求理论的内涵和本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逻辑没有矛盾,并且能用来解释一些现实问题,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在商品价值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如:社会劳动创造价值;生产资料创造价值;劳动生产率创造价值。这些观点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只概括了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而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也应包括在内,这才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不创造价值,主要是因为科学在其两种存在形态上,作为以往的“物化”了的科学理论不能直接进入生产过程而无法成为创造价值的要素;正在进行的活劳动形态的科学劳动,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直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劳动,而不是经过交换实现个别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以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4.
采猎劳动、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是依次更替的三种劳动形态。在采猎劳动阶段,产品是大自然生产的。在生产劳动阶段,产品是人通过劳动资料加工劳动对象的结果。生产劳动既是劳动者作为主体的自觉创造过程,又是劳动者作为客体的体力耗费过程。作为自觉创造,生产劳动创造出一个日益丰富的使用价值体系,它激发了人们对产品的积累欲;作为体力耗费,生产劳动意味着超过一定限度的体力支出、意味着人体作为力学器官被禁锢在自然必然性中,这导致了人们对劳动耗费的逃避。追逐财富和逃避劳动这个矛盾的解决办法和相应的结果就是无偿支配别人劳动的关系,即阶级关系。随着生产劳动转化为自由劳动,体力耗费不再成为生产财富的基础,劳动时间不再成为财富的尺度;逃避劳动和转嫁劳动不再是个人获得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将克服分裂状态而实现自由人的联合。  相似文献   

15.
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使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劳动及劳动价值论面临新的挑战。章结合“七一”讲话,把生产劳动和劳动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首重论述了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并强调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对于在新的形势下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字劳动本质上依然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生产性劳动。在平台形成一定垄断地位之前,数字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主要来源于雇佣关系下的数字劳动者。在平台对信息资源形成一定垄断之后,数字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不仅来源于雇佣关系下的数字劳动者,还来源于需要支付酬金给平台的劳动提供者、生产有价值信息的信息提供者以及部分实体经济中的劳动者。相对平等的分配正义才是真正的分配正义,保障数字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保障社会公众访问信息的自由,提高社会劳动者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保障信息弱势群体获取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才能实现数字劳动下剩余价值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7.
建国50多年来,经济学界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如何界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二、价值源泉问题上的劳动价值一元论与价值多元论之争;三、价值决定同题上是“实现论”、“决定论”还是“共同决定论”;四、在价值分配问题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如何?现阶段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何在?五、对劳动价值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劳动价值理论从方法论、理论发展、理论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认识。指出要深入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谛,防止曲解和断章取义;要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包括劳动的主体性、劳动范畴的广泛性、劳动形式的多样性、劳动价值计算的复杂性、劳动价值决定的国际性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数智时代,技术不断变革并推动着劳动形态的不断革新,出现了诸如数字劳动、智能劳动和情感劳动等劳动新形态。劳动形态的变化给人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数字劳动形成多元联结网络,导致用户成为去主体化的数字虚体;智能劳动打破劳动的“类同一性”,致使人成为去关系化的抽象个体;情感劳动泛化感性体验,造成劳动者去人格化的伪个性发展。学校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要树立全面的劳动教育观,“五育融合”开展劳动教育;要树立发展的劳动教育观,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要树立实践的劳动教育观,“身体力行”开展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劳动成为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双重把控下的一种新型劳动形式,仍然属于异化劳动,在资本逻辑的控制下,数字劳动者遭受着隐秘的剥削。对数字劳动异化的批判,需要探索和洞悉数字劳动异化的本质,探究处于数字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数字劳动异化的新特征,在对数字劳动四重异化现象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探寻扬弃数字劳动异化之路径,更新劳动观念,秉承共享的价值理念,共同建设共享的社会主义数字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