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莹《谈艺图》系江阴画家吴俊于道光十七年(1837)秋所作。图后诸家题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姚莹在扬州的交游以及《谈艺图》的创作情况,体现了姚莹重视道艺均进以及以天下自任的经世思想,披露了麻溪姚氏与鲁谼方氏世代师承的关系以及姚莹晚年与乡贤往来的一些细节,同时还透视出李鸿章、江云龙、沈曾植、严复等名贤忧患时局的特殊心情。  相似文献   

2.
姚莹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被陶澍、林则徐举荐,于道光十四年至十七年(1834~1837)间管理两淮盐务。在此期间,姚莹主张恤商体民,以保盐课;融北买谷,以畅盐路;纲票并济,以完新法。这一系列措施,是姚莹经世思想的重要践履,同时也对道光年间的两淮盐政改革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姚莹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对姚莹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迄今为止,学界主要以姚莹的《康輶纪行》和他抗英保台的海国思想、军事思想、游民政策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所蕴涵的经世思想和边防思想则较少涉及。全面而深入地对姚莹其人其学进行研究仍将是学界努力的方向,而研究层面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对史料著作进行系统整理和考订将是达成这一研究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时期的姚莹是晚清经世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晚清重要的封疆大吏,姚莹任职长达30余年,期间,他的治民思想和采取的一系列治民政策,不但使其治下存在的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稳定了属地的社会秩序,也为后世积淀出丰富而自成系统的治民思想。  相似文献   

5.
明中叶是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在思想上主要体现为程朱理学的衰落及各种思潮的产生。在此背景下,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重新受到重视,并在部分士人的推动下形成一时潮流。嘉靖初年活跃于政坛的"议礼派"官员,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代表。他们提倡"黜虚崇实"与"体用结合",重视思想上的诚敬与行动上的笃行相结合,并以复古作为其学术上务实、政治上革新的有效途径,同时抨击宋明理学"灭人欲"的道德观,主张义利并重,这些内容都与明中后期经世思想的主体相吻合,从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晚明的经世思潮不仅是批判理学和王学的思想武器,更引发了整个社会重视实学实用的经世风潮,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  相似文献   

6.
明中叶是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在思想上主要体现为程朱理学的衰落及各种思潮的产生。在此背景下,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重新受到重视,并在部分士人的推动下形成一时潮流。嘉靖初年活跃于政坛的"议礼派"官员,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代表。他们提倡"黜虚崇实"与"体用结合",重视思想上的诚敬与行动上的笃行相结合,并以复古作为其学术上务实、政治上革新的有效途径,同时抨击宋明理学"灭人欲"的道德观,主张义利并重,这些内容都与明中后期经世思想的主体相吻合,从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晚明的经世思潮不仅是批判理学和王学的思想武器,更引发了整个社会重视实学实用的经世风潮,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  相似文献   

7.
桐城麻溪姚氏家族是清代著名的文学世家,有着深厚的家族文化。以姚莹、姚濬昌等为典型代表的家族成员整理、刊刻先祖的著述对姚氏家族文化的累积与传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体现出重要的文化价值与文化意蕴,这主要表现在:追述先德,表彰家族文化成就;保存文献,加深家族文化成色;昭示后人,承继家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魏源经学观继承明清之际的经世学风,既通过诠解圣人作经的经世关怀,凸显圣人与经典所体现的忧患意识,又通过对六经治政内涵的发掘,来贯彻“通经致用”的思想传统。同时,魏源又非全然以经学来诠释其治政思想,而是以经学系统中核心的求实、致用、博通等观念为学,由此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希望借此达成其经世目的。  相似文献   

9.
嘉道之际,清王朝由盛转衰.汤鹏以天下为己任,"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他作<浮邱子>,指陈前代得失,通论军国利病,吏治人事.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在政治方面抨击时弊,倡导改革;经济方面重视农业,鼓励发展工商业;军事方面主张增强军力,改善军队建设,洞悉敌情,综合分析研究敌我力量,通过"储武"、"寓饷"积极筹军备战.汤鹏的思想承前启后,其若干经世改革主张对后世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理学经世思想的主要内容分为4个方面:1.修身、内省。曾国藩非常重视按儒家的标准进行个人品德修养,并且是一个虔诚的自我修养的实践家。2.崇仁、孝,尚勤俭。曾国藩所崇尚的仁、孝、勤、俭,都是儒家理学思想。3.教子与经世。曾国藩不仅强调自身的修身、内省,而且特别重视用儒家思想,尤其是理学对儿子进行教育,使他的学问和能力并没有“一世而亡”。4.经国治世、富国强兵与办洋务结合。曾国藩主张通过办理洋务来实现经世致国、富国强兵的目的。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