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宇 《大观周刊》2011,(23):129-129
随着我国煤矿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大型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由此造成的是电网中谐波含量的大量增加,这对电能质量形成了严重的干扰,从而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了威胁。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分析了煤矿供电系统中谐波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抑制谐波的有效措施,并提出谐波补偿滤波装置安装位置的合理确定,以保证煤矿电网的稳定运行和企业的安全用电。  相似文献   

2.
永安煤矿始建于1974年(原名东沟煤矿),年生产规模15万吨,井田面积1.3138Km,隶属于榆次区乌金山镇集体企业,1996年煤矿在井田中部新开一对井口,矿井经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开采,现有职工150人,矿井距榆次城区23公里,距玉湖铁路集运站18公里,矿区有直达城区的公路,交通便利。矿井实行双回路供电,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矿井装有静压洒水系统。2005年煤矿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主井安装了TD75型皮带运输机,井下安装了SPJ/650皮带运输机,刮极运输机多部,工作面采用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3.
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安全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但是由于煤矿井下空间狭小、环境潮湿、经常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使井下供电系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煤矿井下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从分析矿井低压供电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入手,针对低压供电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如线路布线,材料选择,设备安装等一系列预防措施来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王金矿 《大观周刊》2011,(37):137-137
煤矿提升钢丝绳处于矿井的“咽喉”部位,在矿井的安全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钢丝绳的质量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煤矿正常生产、人员生命安全及经济运转。多年来,为搞好煤矿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煤炭系统从上到下各级领导对煤矿提升运输用的钢丝绳质量极为重视。在《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生产条例》都有明确要求和规定,同时制定了煤矿钢丝绳产品质量检验实施细则。但于由国内钢丝绳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现有的规程、条例已不能满足要求,现就煤矿钢丝绳如何进行维护与保养,有效的延长钢丝绳使用周期做以下浅析。  相似文献   

5.
代君 《新闻世界》2010,(6):204-205
安全生产是煤矿管理的永恒主题,也是制约煤矿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效的安全思想教育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要谨防煤矿安全思想教育中的一些"泡沫"现象,要对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矿井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赵海卫 《大观周刊》2011,(24):31-31
煤矿机电管理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煤矿煤层开采已经逐渐转入深部开采。矿井的延伸开采,对煤矿机电的性能和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煤矿无线通讯的利用可以解决煤矿中人员定位信息的获取和传输问题,已经在现代化煤矿中广泛应用。该技术系统的运用可以帮助煤炭生产企业实现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并且将损失降到最低,各矿山的开发单位与管理部门必须对该系统的建设工程给予充分的关注,积极响应国家煤矿数字化工程的要求,结合实际选择合理、高效无线通讯技术,进一步完善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通讯联络设备,以大大提高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本文分析比较了目前煤矿几种常见的煤矿无线通讯系统,并论述了煤矿无线通讯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煤矿井下暗立井提升系统安装相当于煤矿副井提升系统安装,包含提升机安装、井筒装备安装、提升设施安装、井口设备安装、井底设备安装共五个单位工程。本文介绍了暗立井提升系统各单位工程安装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采用平行施工方案、工作盘改吊架、吹氧融钢法等新技术,缩短了暗井建设的工期、有效地保证施工安全,提高了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9.
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中岭山煤矿矿井设计能力为9万吨/年,服务年限为30年。2001年,郝国平担任矿长以来,发扬"团结奋进、任人为先、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强化煤矿企业管理,大力开展以采煤方法改革为主的煤矿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中岭山煤矿  相似文献   

10.
赵强 《新闻世界》2008,(10):88-89
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煤矿是一座具有六十余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前些年高强度开采,导致矿井采掘严重失调,水平接替脱节,致使安全、生产、经营处于被动状态,凸显了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近年来,矿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管理转型为契机,科学规划矿井发展思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加快向机械化矿井转变步伐,着力构建安全发展、利益分配、干群关系和人文环境相和谐的现代化矿井,企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煤矿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分析煤矿企业各办公应用系统与矿井内的瓦斯监测、产量监测、工业视频以及人员定位及考勤等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对如何利用中间件技术将这些系统整合到一起进行了研究,使各应用系统有机的统一起来,数据得到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地处吕梁山区的汾西矿务局水峪煤矿,是煤炭部命名的高产高效矿井,矿井生产规模为年产量300万吨,是汾西矿务局的骨干矿井。近年来,这个矿注重特色管理,他们以“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抓人本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标准化工作,促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熏陶,引导职工家属争做文明人,大办文明事,全矿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获得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田晓琴 《大观周刊》2012,(52):17-17,20
班组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安全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班组安全管理是矿井安全生产的“根基”,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职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从近年来发生的煤矿事故案例分析来看,进一步深化煤矿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如何深化煤矿企业班组安全管理,笔者认为主要途径是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加强班组成员教育培训;加强班组长选拔任用和提升班组长的综合素质,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抓好班组现场安全管理,提升班组自主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动班组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7大措施推进煤矿企业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煤矿在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发生很人变化,国有重点煤矿普遍安装生产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电网电力调度、铁路调运、计量销售等工业自动化建设。如神华集团神东公司,在地面调度室可操纵全矿并下多种机器设备,实时监测监控井下安全生产情况和生产设备运转情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周跃鹏 《新闻天地》2010,(12):I0003-I0003
耒阳市富兴煤矿始建于1997年,现有在职员工4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30人,其中工程师5人,安全管理人员20人,瓦斯工程人员7人,防突工20人,年产煤6万吨,矿属洗煤场一个,省三;级矿井,全市标准化矿井,今年被评为“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衡阳市煤碳十佳企业,连续三年评为耒阳市煤碳十佳企业,连续多年评为衡阳市、耒阳市煤碳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  相似文献   

16.
到今年6月底,潞安集团漳村煤矿安全生产周期已突破3450天,在全国同类企业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这与他们大搞数字化矿山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矿长肖亚宁告诉记者,要实现矿井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精"字上下功夫.煤矿综合自动化与信息管理数字化建设,促进了减员增效和安全生产,使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刘梅 《大观周刊》2012,(52):61-62
在煤矿作业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发展、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课题,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事故的频发让这个问题重新被人们认识,做好有救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是矿井作业安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嘉乐泉煤矿作为太原煤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配套矿井,在多年的探索中形成以“安全理念渗透、安全行为养成、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投入保障”为一体的“四因素”管理法,始终以“安全、文明、和谐”的企业形象为目标,逐步建设起一座极具企业文化特色的百万吨矿井。  相似文献   

19.
陈建华 《大观周刊》2011,(49):56-56
煤矿机电设备是煤矿生产的基础,只有在安全的保障下,才能保证煤矿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机械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目前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弘斌 《大观周刊》2012,(36):21-21
最近几年,地方小煤矿事故频发,为彻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国家下令关停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使整合后的矿井达到一定生产规模,改善生产技术条件,完善安全生产设施,使其有能够进行科学管理的技术支撑,然后再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使其成为现代化矿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