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厚载汪迎     
樊建峰 《科教文汇》2013,(27):F0003-F0003
欣闻《黄宾虹、林散之、胡小明、汪迎书法师承展》不久前在连云港开幕,十分高兴。展览期间还编有《黄宾虹、林散之、胡小明、汪迎书法师承展作品集》发行。汪迎兄去年在中国书法网《名家在线》用其字“厚载”应邀开版,其后我常去拜读,内容多披露其师林散之先生的一些不为人所知的高洁言行,他行文如行云流水,读来如沐甘霖,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2.
《科教文汇》2013,(27):I0003-I0006
汪迎,又名厚载,祖籍安徽歙县,1957年10月出生于南京。现任职于南京东南大学。汪迎幼承庭训,日习书画,少年时期即得林散之、钱瘦竹先生之厚爱,悉心传授书艺。林散老生前曾评汪迎书印有“浑厚雅净”四字,以资鼓励。其作品有清气,合古意,深得林老三昧。在得到林、钱二老教导的同时,汪迎先生与现当代著名书画家多有交往,探讨书艺,  相似文献   

3.
<正>罗红胜简介罗红胜,男,1969年11月生于湖南汉寿。现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术系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书法艺委会主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秘书长、湖南省中小学《写字》教材审定委员会主任。作品入展首届"学院派"书法展、湖南省中青年代表书家晋京展等大型展览。著有《楷书习作评改》,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写字》教材两册,合著《大学书法鉴赏》《中国书法》等,多篇论文在《中国书法》《书法研究》《求索》等期刊发表。  相似文献   

4.
《科教文汇》2013,(29):I0003-I0006
川原千代简介 川原千代,斋名千住庵,1950年7月生,日本神奈川人。师承:小永井、山本忘名。自幼喜爱书法,擅篆、隶、行、草等书体。曾先后六次在日本各地举办个展,参加日本国家级书画展二十余次,多次获奖,并入选日本现代艺术家名鉴、日本美术名典。1990年前后,多次来华进行书法艺术交流活动,作品在中国《青少年书法报》、《羲之书画报55、《纪念黄宾虹诞辰百四十周年专辑55、  相似文献   

5.
周继中 《科教文汇》2014,(17):F0003-F0003
书法大师林散之的老家和州有我一个哥们,他叫汪平,擅长隶书,个子比我大,我年龄比我长,学历比我高,理所当然我叫他汪哥。汪哥人好,字好,一年中,连中三次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并有一次获奖。  相似文献   

6.
《科教文汇》2010,(6):F0004-F0004
秦龙志,湖北浠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黄冈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五届新人新作展、“冼夫人奖”书法大展、“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中央电视台第二届杏花村杯电视书法大赛展、西泠印社第三届国际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首届手卷书法展、《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湖北书法晋京展、《书法报》海选精品展等重要展览。  相似文献   

7.
今年85岁高龄的王伯敏先生又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中国民间剪纸史》。王伯敏先生是黄宾虹的入室弟子,他在传播黄宾虹学术思想、整理其相关文献、修缮黄宾虹故居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王伯敏先生高风跨俗,不攀附权责,以谦谦君子立世,以恕道仁慈立身,对人心胸坦荡,乐于扶持新人,堪称当世为数不多的大儒、大学者之一。他现任安徽省新安画院、黄宾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画院、研究院就是在他的倡导、关心下创办起来的),对新安画院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今择其新著《中国民间剪纸史》部分内容及画作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王伯敏 《科教文汇》2007,(6X):F0002-F0002,F0003
今年85岁高龄的王伯敏先生又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中国民间剪纸史》。王伯敏先生是黄宾虹的入室弟子,他在传播黄宾虹学术思想、整理其相关文献、修缮黄宾虹故居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王伯敏先生高风跨俗,不攀附权贵,以谦谦君子立世,以恕道仁慈立身,对人心胸坦荡,乐于扶持新人,堪称当世为数不多的大儒,大学者之一。他现任安徽省新安画院、黄宾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画院、研究院就是在他的倡导、关心下创办起采的),对新安画院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今择其新著《中国民间剪纸史》部分内容及画作刊出,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正>书法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其发展离不开诗词歌赋与历史文化的滋养。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有言:"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大凡在书史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着深厚的学养。罗红胜亦中如此。他本着培根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之句,不仅研习书法名家名帖,熟读书法史论,而且对古典诗词,中国历史等亦有所涉猎。他的创作室里赫然放着全套《二十四史》和各类书籍。见其人,才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正含义。罗红胜,1969年11月生于湖南汉寿,现为中南大学艺术学  相似文献   

10.
滋芜 《科教文汇》2011,(10):F0003-F0003
作为新安画派的传承人,凌华在省里担任多项头衔,安徽省新安画院副院长、黄宾虹艺术研究院院长,安徽省美协会员,《美术教育研究》杂志策划、总编助理,《科教文汇》杂志美术编辑等等.尤其在绘画上,在省城已被列入山水画名家之列了。最近他要出一册画集,嘱我写一序言。作为与凌华相知相交30余年的老朋友,我欣然答应为他写几句。  相似文献   

11.
<正>《许坚书弟子规》即将付梓。作者书家嘱我为其写序。信赖之情令我感动,然而作为书法外行实在不敢造次。谢辞再三,还是被他的诚挚所俘虏。那就浮光掠影谈点对作者书家的印象吧。认识书法家许坚同志,是在2010年春夏之交。本院筹备"中国首次军人的崇高书画艺术大展",一位温文尔雅的书法家亲自到本院送来了他的书法作品。几位在场的书法家称赞他功力雄厚、书写认真、独具特点。而他谦称自己"半路出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点墨或点色黄宾虹作画,补笔之后,有时站立起来,对全局画面,作一番细心的观察,待心中有了一个谱,再行点墨或点色。点墨或点色是黄宾虹画山水的最重要环节。黄宾虹山水画的奇妙,往往出于他的"点"。黄宾虹用起点来,千点万点,他的那枝秃笔,好象在纸上跳"踏歌舞"。圆点、扁点、尖点、梅花点、胡椒点交错  相似文献   

13.
赵淼 《科技风》2012,(18):212
黄宾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位巨匠,对"七墨法"的运用是出神入化的,本文从黄宾虹的"七墨法"的演变中探究了其墨法的渊源及用墨特点。他对我们的山水画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阿颖 《世界发明》2010,(8):72-73
闵祥德先生,1949年生,安徽宿州人。闵先生自幼酷爱书法,后师从于皖籍书法大家林散之老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南京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副主任。  相似文献   

15.
<正>张春生张春生简介,笔名实践,1943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安徽省新安画院、中国老子画院名誉院长,陶行知教育基金会理事长。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其一直在安徽省、市党政机关任职,业余时间坚持学习中国画,主攻墨竹,先后在中国美院和中央美院进修水墨花鸟画,师从卢坤峰、王伯敏、程大利、宋雨桂、张立辰。纵观其笔下的竹子,醇厚质朴、自然逼真,气韵生动、妙趣天成。2000年任伯年诞辰16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他报送的《百年沧桑》,水墨淋漓,用笔酣畅,挥洒自如,获得大赛一等奖。2008年在全国人大代表和企业家联谊会举办的国画大赛上,他报送的《朝气蓬勃》突出书法用笔,竿如铁、叶似剑,神清气足,玉叶临风,栩栩如生,获得了大赛银奖。他的作品多次被国内外新闻媒体介绍报道,被行家同道誉为"板桥传人"。出版《张春生墨竹艺术》三集。其传略被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多部辞书。,笔名实践,1943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安徽省新安画院、中国老子画院名誉院长,陶行知教育基金会理事长。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其一直在安徽省、市党政机关任职,业余时间坚持学习中国画,主攻墨竹,先后在中国美院和中央美院进修水墨花鸟画,师从卢坤峰、王伯敏、程大利、宋雨桂、张立辰。纵观其笔下的竹子,醇厚质朴、自然逼真,气韵生动、妙趣天成。2000年任伯年诞辰16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他报送的《百年沧桑》,水墨淋漓,用笔酣畅,挥洒自如,获得大赛一等奖。2008年在全国人大代表和企业家联谊会举办的国画大赛上,他报送的《朝气蓬勃》突出书法用笔,竿如铁、叶似剑,神清气足,玉叶临风,栩栩如生,获得了大赛银奖。他的作品多次被国内外新闻媒体介绍报道,被行家同道誉为"板桥传人"。出版《张春生墨竹艺术》三集。其传略被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多部辞书。  相似文献   

16.
<正>去年,我们《美术教育研究》先后失去了两位重量级的顾问:黄澍、王伯敏。黄澍先生97岁仙逝,王伯敏先生90岁辞世。他们都得善终,走时安详平静,是前世修来的福啊。今年3月下旬,我路过钱塘西湖苏堤,孤山脚下,忆起昔年王伯敏曾与我来此膜拜他恩师、先贤黄宾虹的旧居。触景生情,我想起了吴惟信的一首短诗,是关于清明即事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  相似文献   

17.
正师从流沙河先生读书做学问已有十七个年头。与先生简单纯粹的交往中,思想变得辽阔而空净,内心温馨而充盈,浑身仿佛积蓄着无限力量。先生的教诲语言温暖,却又字字千钧,我牢牢铭记,认真遵循。在先生指导下,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丰富而宁静。我坚持每周末下乡拍照片,坚持每天读书写字。出版《高原人》、《父老乡亲》系列摄影集时,先生都欣然为书题签。先生自幼习字,书案上常置笔墨纸砚,读书写字几乎是他全部的生活。他的书法清秀隽永,独成一体,为人所爱。但他不爱慕钱财,不为权所动,有  相似文献   

18.
<正>认识书法家许坚同志,是在2010年春夏之交。本院筹备"中国首次军人的崇高书画艺术大展",一位温文尔雅的书法家亲自到本院送来了他的作品。几位在场的书法家称赞他功力雄厚、书写认真、独具特点。而他谦称自己"半路出家",工作之余,兼习书法。不久,他在本院举办的中国首次走进崇高理论研讨会上发言《由"一点"想到的》,以平和、清晰的声音阐述了书法中"点、横、竖、撇、捺"中的一"点",与生活中的"一  相似文献   

19.
周德钿 《科教文汇》2012,(28):F0002-F0002,F0003
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认识吴宪鸿同志了。那时我接手主编《歙县文艺》.他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常给我们投稿,我还去过他们学校看过他。后来他调城里工作,我们见面机会就多了。他主要是写小说,也写报告文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深夜追夫》(1984年第3期《歙县文艺》)和《文革趣事录》(1989年第1期《歙县文艺》),我觉得他写的小说很有点感觉。发过他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鞋匠补缀丹青梦》(1997年1、2期合刊《歙县文艺》)。还发过一些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20.
《科教文汇》2014,(29):I0003-I0006
王召法简介王召法,又名王朝发,1974年生于山东薛城。自幼酷爱绘画,随父练习书法、学习篆刻;师承高龙章、刘海梅、秦振芝。1995年入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从杨象宪等先生学习中国画;1999年投身杏坛,从教之余,舞笔弄墨,主攻山水、人物又兼花鸟画。作品选入《山东省大学生艺术博览55《山东省跨世纪中国画精品集》《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作品集55《现代书画艺术名家翰墨藏典》《中国当代美术家2010精品鉴藏》等。著有《王朝发画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