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研究采用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了吸附性能良好的活性炭。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和Box—BehnkenDesign(BBD)设计法对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6个条件进行筛选优化。PB实验设计与统计学分析表明酸屑比、研磨时间、活化温度、磷酸浓度是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四个关键因素。以碘吸附值为响应目标,对四因素进行BBD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二阶模型,确定了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磷酸活性炭的较优操作条件为:酸屑比2.00,研磨时间22min,活化温度406℃,磷酸浓度20%,活性炭的碘吸附值达1195.23mg/g。  相似文献   

2.
利用以白芍秸秆废料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了磷酸浓度、浸渍时间、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对白芍秸秆活性炭产品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和收率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达到677.7 m2/g,对碘的吸附值为1098.6 mg/g,亚甲基蓝的吸附值为316.4 mg/g,收率为60.5%。  相似文献   

3.
采用磷酸浸渍葵花籽壳在350850℃的炭化温度下制备生物质活性炭并用自制的生物质活性炭吸附水溶液中的硝基苯.通过对磷酸浸渍比、磷酸浓度、炭化温度、溶液的p 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结果的影响等因素的研究,得到在磷酸浸渍比为2:1、磷酸浓度为50%、炭化温度为650℃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1494.883 m2·g-1;在吸附时间110 min、吸附温度为20℃、溶液p H为7的条件下其对水溶液中的硝基苯有最佳吸附效果.硝基苯的吸附去除率可达到95.82%、吸附量达到47.91 mg·g-1.  相似文献   

4.
以福州市大学城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管式炉热解法制备污泥基活性炭.结果表明,氯化锌化学活化-管式炉热解法制备污泥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亚甲基蓝吸附值和得率作为控制指标,综合考虑所得最佳水平组合为活化剂浓度为3 mol/L、热解温度为550℃、热解时间为2h、液固比为1.5∶1,所得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41.9 mg/g,得率为48.9%.并在此基础上,表征、分析了污泥、污泥活性炭和商品活性炭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浸出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5.
以桐壳为原料,采用以氯化锌为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法制备桐壳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物料比(氯化锌/桐壳质量比)等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SA3100型表面积和细孔分析仪、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值等对活性炭进行表征,确定了制备活性炭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锌/桐壳比为3/1,在400℃下活化1 h时所制备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吸附值分别为373和450 mg/g;对染料废水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以废弃的羊肚菌菌棒为原料,ZnCl_2为活化剂制备废弃菌棒活性炭.考察了废弃菌棒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质量浸渍比为30%、炭化时间为45 min、炭化温度为500℃时制备的活性炭碘吸附值最大,为720 mg/g.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改性前后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进行测定,改性后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幅度提升,达到657.5 m2/g.  相似文献   

7.
味精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色素和类黑色素会带入麸酸中,因而需要使用活性炭对其进行脱色精制。文章研究了磷酸法颗粒活性炭对麸酸脱色及酸碱再生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孔径分布的磷酸法颗粒炭对麸酸中和脱色及酸碱再生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常规吸附检测项目探索麸酸脱色及酸碱再生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亚基蓝吸附值、高碘与麸酸中和液脱色及酸碱再生效果未呈正相关关系。YL-600-2大孔径型磷酸法颗粒活性炭比YL-600-1高比表面积型的活性炭更适合用于麸酸中和液的脱色和酸碱再生;通过颗粒活性炭的脱色、再生模拟实验获得适宜的颗粒活性炭的孔径范围。以上结果对味精生产厂家进行颗粒活性炭替代粉状活性炭的再生利用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加深学生对碳排放、碳中和在化学工程与能源利用领域的理解,设计了一个完全基于生物质资源的活性炭制备与吸附性能探究综合性实验.以生物质热解液替代常规化学品(如磷酸、氢氧化钾或氯化锌等)作为活化剂,以玉米芯或核桃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时间对活性炭吸附量影响不大,浸渍比对玉米芯基活性炭吸附...  相似文献   

9.
以磷酸溶液:花生壳质量比为1.5:1的磷酸浸渍花生壳。在300℃~900℃的炭化温度制备生物质活性炭;用自制的活性炭吸附水溶液中的硝基苯。并从磷酸浸渍比、炭化温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的pH值几方面考查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浸渍比为30%、炭化温度为800℃、吸附时间为80~90 min、吸附温度为15℃、溶液pH为6~8时条件下的吸附效果最好。硝基苯的吸附去除率为90.06%、吸附量为45.03 mg.g-1。  相似文献   

10.
用杏核为原料经炭化、活化制备的活性炭,具有较发达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吸附效果,用杏壳活性炭吸附法替代制金常用的混汞法和氰化法回收金,可以获得较佳的吸附效果,同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of activated carbon (AC) on its wettability, electrode coating technology and electric chemical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to assemble nonaqueous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s (EDLCs) for high power requir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otal pore volume of AC decrease from 2 137 m^2/g to 1 683 m^2/g, and 0.95 cm^3/g to 0.78 cm^3/g, respectively, if it is ball-milled for 8 h.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are similar in the range of 0.7 nm to 3.5 nm for different ball-milling time. There exists oxidation on the surface of AC during the ball-milling process and the ratios of O-C=O oxygen compositions increase whereas those of C-O, C=O decrease. The peeling strength of AC coated on current collector is almost inverse proportion with the particle size of AC as well as the resistance of EDLCs, and its capacitance decreases about 6%.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氨水浸渍法对果壳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讨论不同氨水浓度(5%、10%、15%、20%)对果壳活性炭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改性后的果壳活性炭结构及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水浓度对果壳活性炭的结构及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氨水浓度为10%时,活性炭表面形态清晰,凹槽分布均匀,比表面积提高至775.1382m2/g,较改性前提高了6.5%;改性前后活性炭微孔孔径集中分布在3.5 nm;果壳活性炭的吸附率随氨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氨水浓度为10%和15%时,吸附率分别达到86.51%和86.54%,吸附率相比改性前有所提高。而当氨水浓度进一步增加时,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率略微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法,以果壳活性炭为载体,制备活性炭(AC)/二氧化锰(MnO2)纳米线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TG)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所得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实现活性炭与MnO2的有效复合。在复合材料中,MnO2纳米线多以无定形态的形式存在且尺寸均一,将活性炭有效胶结在一起,从而使得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降低,但其孔径大小保持不变。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AC/MnO2复合材料对于有机染料具有明显、高效的降解效果,对亚甲基蓝的降解主要是吸附和光催化两者协同效应的结果。该结果拓展了活性炭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2,2′-dichlorohydrazobenzene (DHB) is a com-mercially important intermediate, and is convention-ally manufactured by zinc reduction of or-tho-nitrochlorobenzene (Xu, 1996). The major dis-advantage of this process is the generation of largeamounts of sludge in reduction. A single step catalytichydrogenation of ortho-nitrochlorobenzene to DHBusing supported noble metal catalyst in the presenceof aqueous sodium hydroxide medium becomes moreimportant, because it is enviro…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改变反先驱体中氯金酸含量,用水热法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负载。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分析仪(IR)、同步热分析仪(TG)、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所得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均匀负载。负载金纳米颗粒在对活性炭组成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升活性炭的热稳定性。随着负载量的增加,金纳米颗粒附着在活性炭的孔洞上引起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逐渐减小。将活性炭负载金纳米颗粒的复合物对苯酚进行吸附处理,通过调整负载金纳米颗粒的数量可对活性炭吸附性能进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6.
以氯化锶、钛酸丁酯为原料,以CTAB为模板,固相合成锶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I—IR)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以xPA—VII型光化学反应仪对茜素红进行可见光降解.结果表明,锶离子已进入TiO2的晶格中,锶掺杂二氧化钛(Sr/TiO:)样品的晶粒尺寸在7—20nm之间,Sr-O-Ti键的弯曲伸缩振动峰为l089cm-1,并改变TiO2表面极性.Sr/TiO,样品对茜素红水溶液具有很强的可见光降解能力,在温度200C、pH为7的条件下,20mg/L的茜素红水溶液60rain内的降解率达98.2%,远高于纯TiO,的降解率(28.7%).  相似文献   

17.
以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为吸附剂,分别进行空气热氧化、硝酸浸渍、过氧化氢浸渍改性处理,对改性处理的PAN-ACF样品进行表征,包括SEM表面形态、比表面积BET、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光谱(FTIR)表面基团以及总表面酸性基团;研究对痕量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分析PAN-ACF改性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经过过氧化氢浸渍改性处理的ACF3炭微晶尺度变小,导致结构无序化,较大地提升了比表面积,但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势不明显;其对微污染水中六价铬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等温线相对于Langmuir方程,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