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23(4):I0001-I0002
哲学研究·政治理论研究论马克思“经济学”、“哲学”与人的二重性存在史少博(1):5周敦颐:儒学本体论思维向度的开启者何善蒙(1):11试析黑格尔从自我意识的起源论个体性存在的思想范晓丽(1):17普罗提诺论Being章雪富(2):30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哲学的归宿———略论波伏娃《第二  相似文献   

2.
周敦颐被后人尊称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到的25位中国大思想家之一。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成为儒学经典的宇宙本体论思想根基,为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方式,把本体论从此前的生成论重新回溯到形上层面,实现了天地人合而为一体的形上本体论证方式,为贯通天人之道提供理论根基,“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的人生终极目标自此圆通。欲至人极,必遵循以“诚”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修养功夫论。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哲学思想是宋明理学重要旨归,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瑰宝,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文章主要研究周敦颐“无极而太极”哲学思想内涵及其践行这一思想的重要范式:“诚”之修养。  相似文献   

3.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创者.他以儒学为本位,揉合道、佛思想,开辟宋代理学的形而上学.他以《易传》、《中庸》建构其思想体系——道德的形而上学;并根据先秦儒学的仁与诚等概念作为道德实践的根源和动力建构其宇宙论、本体论与工夫论.  相似文献   

4.
周敦颐的理学地位与他的本体论思想息息相关。他的本体论思想是在儒、释、道三教论争中而形成的。周敦颐是宋明理学本体论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宋志明提出"五个向度"的构想,将现代新儒学研究从"述"的层面转向"论"的视阈。基于现代性向度、全球化向度、本体论向度、价值论向度、民族精神向度的深度考察,他从宏观上廓清了新儒学的理论特质和整体风貌。总的来说,"五个向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新儒学研究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6.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的第二期发展,克服了传统儒学先天性的哲理贫乏、思辨不足的局限,完成了重建封建伦常道德,建立专制主义新文化的时代要求。而这是通过当时思想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内容向儒学注入理性思维的新血液而实现的。与周敦颐“援道入儒”建立“无极而太极”的宇宙本体论改造儒学宇宙观不同;也与张载立足当时自然科学最高成就,熔铸《易经》建立“气本论”而弥补了儒学的哲理贫乏性不同,程颢程颐则是通过援引佛学的理论结构、论证方式等佛学精义,又融合《六经》建立起“理本论”而提高了儒学的哲理性思辨性,进而实现了儒学的新发展。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来展示二程援引佛学改造儒学的历史根据和理论特征,再略析其历史理论价值,以就教于学界同仁。一儒学被尊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在汉代就确立了它的统治地位,但到魏晋却受到  相似文献   

7.
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然而对周敦颐的学说及学派性质历来颇有争议。本认为,周敦颐“开山祖师”地位的确立,主要表现在从儒、道融合的角度为儒学的复兴开启了新的方向。周敦颐对理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引进道家思想资料构建的理学体系奠定了理形学上学、宇宙论的基础,更在于他的儒学改造为以后理学家兴建儒学的新形态 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敦颐对儒学的主要贡献王勇周敦颐是北宋中期一个著名的儒家学者,他为官三十年,但均为中下层官吏。他为人清高脱俗,常以隐居山林为“生平之志”,以“莲花”自喻,表明自己的生活情趣,即要做一名“君子”。黄庭坚称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  相似文献   

9.
一“其功在孔孟之间”--周敦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其功在孔孟之间”,这是南宋湖湘学者胡宏对周敦颐的评价。周敦颐,字茂叔,后人尊称“濂溪先生”。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永州道县)人。周敦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由于他为宋明理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被称为“理学开山”。宋明理学的成立是中国学术史、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有了理学,传统儒学得到了更新,注入了新的精神活力,得以和佛教、道教的思想相抗衡,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宋元明清四朝的主流学术思想和官方意识形态。周敦颐对于理学有开创之功,这是他主要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0.
唐君毅则在晚年撰成了洋洋80万言的《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一书,把现代新儒家的这一诉求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本体论方面,他借鉴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诠释儒家的心性之学,力图证成“道德理性”的本体论地位。在价值观方面,他提出“人生九境”说,阐发儒学现代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金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3):95-98,118
周敦颐在理论上创立了儒学宇宙本体论和道德本体论,为宋明理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实践上,他一生积极追求儒家价值理想,自觉践履儒家道德原则,彰显出儒家君子人格风范,为有宋以来儒家士大夫树立了一座道德人格丰碑,对我们今天构建现代人格理论和实践模式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敦颐在理论上创立了儒学宇宙本体论和道德本体论,为宋明理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实践上,他一生积极追求儒家价值理想,自觉践履儒家道德原则,彰显出儒家君子人格风范,为有宋以来儒家士大夫树立了一座道德人格丰碑,对我们今天构建现代人格理论和实践模式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周太谷的政治思想是对以往儒学政治思想的一次总结和发展。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末世统治,周太谷针对现实,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民本主义思想,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仁政”的施政主张:他的这些思想主张超脱了以往儒家政治思想的高度,是向晚清改良主义思想过渡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4.
孟子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孟子》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之一,其学说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思想、文化、学术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较唐代前后的《经籍志》发现,由唐至宋,《孟子》一书的地位由子部升为经部,就是周予同先生所说的“孟子升格运动”,而唐代是其转变之前的积蓄期。笔者即以此为基点,从文献学的角度,对于唐代的《孟子》学作一简略的叙述。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思想,儒家德治理念形成了中国道德至善的优秀文化,但儒家德治是在西周君主天命论的基础之上发展延伸的,君主依托"天命"而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特权,从而决定了"德"的走向,形成了古代"有权即有德"的政治与社会局面。君主拥有特权以及导致的不平等,本身是与"德"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16.
《尚书》是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一部政治公文汇编,其中有一篇《洪范》有别于其他所有的篇目,是一部标准的法典。孔传曰:"洪,大。范,法也。言天地之大法。"又曰:"箕子作之。""天地之大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现代国家的行政大法通称"宪法"。《洪范》内容是一部标准的国家宪法,行文分为序言、纲目、条文三个层次。序言交待《洪范》产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作者。纲目和序言规范国家行政大纲,闪射民主性的光芒,产生于中国古代,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西周建国,周人用革命手段夺取全国政权,急需一部法典来安定社会,组建国家,《洪范》产生于周初这一时代大背景顺理成章。《洪范》后来成为儒家经典,受到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的重视,也是经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但是儒化后的《洪范》,没有发扬它的民主性精华,而是层累上层层迷雾,走向民主性的反面,成为与天人感应神学结合的专制集权理论。本文解读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周济提出"寄托出入"说,并提出著名的"词亦有史"的观点,同时,周济追求"归诸中正"的雅正美学风格,周济词学思想向儒家文艺思想的回归是很明显的。周济词学思想的儒家色彩既是在清代的时代背景下,推尊词体的表现,但同时也是对词体的消解。  相似文献   

18.
陈洪波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4,7
《周易》被称为儒家经典之首,但又被看作是占筮之书。本文着重探讨《周易》从古老的占筮之书到表现儒家的宇宙观、价值观的人文哲理之书的改造历程,并由此进而探讨了《周易》所表现出来的取象思维、动态思维、衍生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的特殊思维方式以及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后,是战国后期楚地儒家学者研究《周易》的学术著作。其中提出"观其德义"的主张,表现出鲜明的经典化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将《周易》的义理和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在阐释《周易》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思想附会于《周易》卦爻辞的含义中,将其作为理论来源和载体,作为社会伦理道德的理论依据。这种倾向体现了儒家思想重视人道德心性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是先秦时期道德心性观念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20.
周代社会礼坏乐崩,贵族诗书礼仪越不被人重视,越来逐渐失传。官学下达,私学由此兴起,儒家应势而生。研究周代儒家文化的兴起,对于正确把握孔子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