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诱导性与强制性的叙事本,实质上左右了观众对影片意义的理解方式,同时为影片的全部意义提供一个潜在的认知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对观众接受、体验方式的角色定位是电影制作极为重要的环节。电影观众便成为一个由电影的制作、观看与观看情境共同建构的电影叙事体系中的角色,一个我们可以潜入其中“窥视”影片内容的“假想替身”。不论是作为“窥视”、“先知”还是“认同”,观众都已经成为电影叙事本中的一部分,观众都被建构为叙事的主体并与影片的作共同“生产”影片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中,直接受到西方电影叙事方法的影响而不断发展的。“五四”前后,欧洲早期电影的唯美主义注重影片的艺术价值和电影画面造型的艺术表现力的美学观念和电影经验,丰富了伦理情节剧的表现手法,对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产生了影响;好莱坞情节剧强调叙事的戏剧性,拓展了叙事的空间和选择的可能。在叙事情节的安排上,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线型结构、格里菲斯确立的平行叙述原则、体现紧张叙事节奏的“交叉蒙太奇”技巧,以及突出戏剧性效果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等叙事方法,都在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叙事体系中得到了成功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电影叙事中的画格空间与叙事性李显杰关键词电影叙事,画格空间,视觉性,叙事性电影叙事虽然如其他叙事体艺术一样遵循因果关系规律,并以时间链的延展、伸长过程作为叙事动力,但电影叙事还有一个强大的、非同凡响的叙事序列,即它的空间性。这里所说的“空间”或“空...  相似文献   

4.
电影是故事的载体,通过镜头衔接来表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文学叙事是通过文字叙述将故事内容呈现给读者。电影叙事依托于演员、情节、音效、场景等等多方面因素,而文学叙事依托的是文字魅力和故事情节。两者相比,电影叙事凭借视听说三方面的有效结合比文学叙事更具艺术魅力。本文分析了文学叙事和电影叙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5.
申丹《叙事学》以其国际化的视野对叙事学、文体学、翻译学进行交叉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化叙事理论轨迹。文章引用其观点展开对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叙事解读,通过影片“叙事主体”的追问来证明女性形象的陪衬地位。在“叙事色彩”的特点上,笔者通过“顺逆时序的色彩”、“时距中的叙事频率”以及“叙事空间与视角”、“叙事空间的阐释”来凸显“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中的色彩性。最后,通过“叙事补充”,让原本被影片“过滤”掉的历史重新浮现,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叙事补充”等。  相似文献   

6.
与好莱坞电影不同.中国武侠电影保持了主流电影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由于宗教的介入,中国武侠电影叙事体系中出现了“第三种力量”,改变了二元化叙事格局,也改变了武侠电影的精神模式。中国电影巧妙地将宗教伦理与影片叙事情节交融起来,宗教伦理在为正义力量提供合理道德依据的同时,通过皈依宗教流露出否定暴力的“出世情结”,使中国武侠电影的化精神在世界动作影片的历史序列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是中国电影改编不可或缺的艺术资源,它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电影改编的意义走向:传统叙事因其具有跨越历史、跨越文化、跨越媒介的特性而纵贯于中国电影改编史;原型叙事为电影改编提供方向性与策略性的经验;教化传统是电影改编无法回避的叙事立场,它不仅为电影改编提供素材,而且提供成熟的叙事经验或策略;传统叙事美学常常成为电影改编的美学向度,两者存在着传承与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狄更新的小说不仅思想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生动,叙事风格更是独具特色,俄国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称其为“电影化”特色.《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是英国人最爱读的狄更斯作品,最具其“电影化”特色,曾多次被搬上大银幕.我们将从《远大前程》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两方面来分析狄更新的电影化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电影中的性别话语作为一种文化话语是一种功能、运动和关系,其意义也在这些功能、运动和关系中产生、发展和变化,英雄叙事功能本身就构成一个复杂的话语系统。因此,“十七年”电影英雄叙事的性别话语研究就必须结合其他话语系统如意识形态、历史等,才能充分考虑背后的权力关系,即叙事运作的策略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长征电影的真正叙事者是官方政治,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变迁,官方政治要用电影影响民众,就得“把接受者缝合在故事当中”,而接受者被影响的程度,还得靠官方政治的“叙事技巧”。因此,研究长互电影的叙事策略,考察政治、电影、民众之间的影响关系,对于繁荣长征电影、培育先进文化都不无裨益。“政治诗意化”等叙事是常见的叙事策略。非平面化的、立体、垂直的“深度模式”叙事则是追求的理想范式。  相似文献   

11.
电影的叙事革命强调否定性、非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及多元性,并非常重视人类的体验。这些特性将有助于研究者对教育叙事研究的重新反思,有助于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及教育叙事研究中“相互对话”、“隐喻”的进一步强调。  相似文献   

12.
从电影文体创立至今,"经典叙事"就一直占据着电影创作的主流地位.随着电影实践家对影视语言的不断探索,我们意识到这种封闭式的"经典叙事"在具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文章从电影接受美学、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对经典叙事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经典叙事模式的优点及不足,并结合现代以及后现代叙事方法阐释说明开放式结局对经典叙事模式是相容的并且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梳理、论证了当代叙事学和电影叙事理论的理论源头、基本框架和理论特征。文章指出20 世纪以来的两大思潮四脉流向对叙事学的产生具有重大的和直接的影响:一是以索绪尔的语言学和皮尔士的符号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理论思潮;二是以俄苏形式主义文论和斯特劳斯、弗莱的神话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诗学——神话学理论思潮。进而区分了当代叙事学与古典叙事理论的不同理论特征。文章认为,当代电影叙事理论已经形成了四种有影响的理论形态,一是以麦茨为代表的以建构电影“句法学”为主要研究特征的“语言结构表意说”。二是以艾柯、沃伦为代表的主要着眼于电影影像符号学的“影像符号编码说”。三是被人们称之为第二电影符号学的电影叙事理论,可称之为“本文修辞策略说”。四是以米特里、波德威尔为代表的带有综合色彩的“叙事美学与艺术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际电影事业的不断壮大,我国的电影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期中"叙事"被公认为是影视创作成败的重中之重,多数导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更注重画面对叙事的表现,或是语言叙事能力,却忽略了场景音乐在电影中隐藏的作用,场景音乐在电影中对环境、人物性格、场景气氛烘托和情绪的渲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当的场景音乐会给电影的叙事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5.
《枕边禁书》是一部实验性电影。该片大胆采用多线索叙事,多重情节交织,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叙事风格。导演采用“在身体上书写”的形式贯穿全片,形成了全片的中心线索,将多情节依附于此进行展开,具备较强的实验性色彩。  相似文献   

16.
传统空间观念随千年文脉流淌,在诸多传统艺术作品中显现/隐匿着。中国电影同样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为典型的空间叙事观:其趋于延展化的画境空间承载着可游可居的美学追求;其颇具审美表现化的意象空间涌现出景即是情的审美观念;在画面之外,其借助可供感知与联想的声音元素开拓出层次丰富的电影空间,凝聚着秘响旁通的艺术认知;另外,中国电影还通过创作主观化的空间组合,展现出俯仰天地的艺术况味。可以说,空间这一“芥子”中容纳着中国传统文化这座“须弥山”。  相似文献   

17.
当下国产爱情电影过多地利用商业元素进行包装,消解了影片“爱情本位”的审美意义;喜剧化的爱情电影由于片面追求搞笑而淡化了爱情主题;传统的爱情叙事转向个人叙事,在突出人物个性的同时,使影片的爱情审美意义表现不足。  相似文献   

18.
电影语言是一种视觉符号,它通过色彩而非文字来展开叙事,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成功运用了色彩这一电影语言形式。该片中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环境、情节、人物的生成转换都是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完成的,色彩是《英雄》中真正的“主角”。  相似文献   

19.
刘恒 《天中学刊》2014,(4):108-110
陈凯歌电影有着多元化的主题和叙事方式,其中运用戏剧影像参与影片叙事是其电影的独特之处。陈凯歌电影中的戏剧影像在展示人物生活时代的戏剧文化、给电影涂抹上浓重的戏剧意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陈凯歌在其电影中建立起了一套独具中国传统美学特征的戏剧影像,以此来完成电影叙事并传播和阐释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显示了华语电影民族化生存的意义和可能。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的发展,宣告了“后电影时代”的来临,其主要标志是电影的主体地位开始受到短视频等的强烈冲击。随着“新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以及量子理论等新理论的未来启示,后电影时代的纵深性正日益显现出来。正是基于此背景,文章从元宇宙景观化、叙事凝结化、技术意识化三个方面,详细论证了后电影时代的新特征,即:胶囊元宇宙和全域元宇宙的张力正在造成一种“智能洞穴”的新型景观政治,元宇宙电影的新型叙事渐渐趋向于一种凝结态,而叙事的凝结化则是全球技术意识化的一种缩影。毫无疑问,“后电影”正引导人类社会完成与现实的“再次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