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对方以右掌或右拳击我胸部,我速以右手在对方右腕下转上反握其腕,左手速起托住对方肘部,两手同时用力,将对方手臂托直,在左手向上收合,右手向右侧下方  相似文献   

2.
钟思城 《武当》2006,(6):33-33
摔手,以其动作全无征兆,快如闪电而著称,为我国许多拳术流派所高度重视。如,螳螂拳就以摔手作为主要技法;甚至有一个分支干脆就叫摔手螳螂。五行通背拳也将摔手列为其最重要的五种手法之一。另外,鹤拳,西北八门拳、南拳等流派中,也非常喜欢练用摔手技法。  相似文献   

3.
动作名称【第一式】起势【第二式】云手【第三式】单鞭【第四式】肘底捶【第五式】白鹤亮翅【第六式】左搂膝拗步【第七式】手挥琵琶【第八式】高探马穿掌【第九式】转身撇身捶【第十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一式】上步揽雀尾【第十二式】十字手【第十三式】 收势  相似文献   

4.
动作名称【第一式】懒扎衣【第二式】开合手【第三式】单鞭【第四式】云手【第五式】右通背掌【第六式】王女穿梭【第七式】上步七星【第八式】右起脚【第九式】转身左蹬脚【第十式】践步打捶【第十一式】翻身双摆莲【第十二式】双撞捶【第十三式】阴阳混一  相似文献   

5.
第四手捋须手[动作过程]1.开立式与托按手的“开立式”相同。(图29)Form four:Hands Stroke the Beard 1.Commencing Stance Same as in Raise up and PressDown.(Fig29)  相似文献   

6.
第十二式 掩手肱捶1、身体左转,双腿缠法仍保持左顺右逆。同时右手继续逆缠,向右向上画弧转至右膝上方,掌心斜向下。掌指斜向前上方;左手逆缠向前向上转至左膝前上方,掌心斜向前,掌指向上,眼法不变(图58)。2、身体稍右转,双腿缠法变为右顺左逆,步型不变,暗换档劲。同时右手继续沿弧线向上转至肩高,收肘向内转至右胸前,手变顺缠,屈指向内握拳,拳心向内;同时左手变顺缠,向左前方伸展,掌心向上,掌指向左前方,眼法不变(图59)。  相似文献   

7.
(1)自然站立,右脚向前上步右腿屈膝,头随上体前倾含胸低头,右臂靠胸向左后插伸;同时,左手扶地右肩着地,左脚向上掀起,身体屈圆抱紧(图1)。(2)由右肩背经腰至左臀部滚翻一周,完成后呈右仆步,两手自然在身前扶地,目视仆腿方向。  相似文献   

8.
第一段1.起式教法提示:并步站立-开步举臂-马步下按。(l)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站立,头上顶,下颌内收,胸腹舒展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于大腿外侧;精神集中,两眼平视前方,呼吸保持自然(图1)。(2)提起左脚向左平行开步,与肩同宽,两脚尖向前;接着,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图2)。(3)身法不变,保持正直;两手轻轻下按至腹高,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同时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与两肘相对,眼法不变(图3)。要点:要做到两肩下沉,两肘松垂,两手自然伸展。屈膝坐胯,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掌下按要与两腿下蹲同时完成。2. 左右野马分…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6,(4):2-5
一、手型 1.拳五指卷屈,拇指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拳面要平 (图1)。 2.掌五指分开自然伸展,掌心微内含,虎口撑圆呈圆形,掌指要富有弹性(图2)。 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图3)。  相似文献   

10.
这里谈谈练习六手太极功中具有共性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4,(22):54-55
我是刚刚学习围棋的棋迷,请问什么是“手筋”?答:“手筋”原为日本围棋术语,现为我国棋界所沿用。“手筋”就是精彩的“手段”或“技巧”的意思,是指对局时,着在攻守紧要之处,使对方难于应付,或使己方变为宽舒有利。手筋也可理解为局部的妙手,或某一局部的最有效着手,它是攻击急所的“筋”和防守急所的“形”的总称。手筋经常运用在中盘和死活的战斗当中,一般可以分为攻击性的手筋和防守性的手筋两种,下面作简要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第五十三式 六封四闭 1、身体稍左转,右腿变逆缠,膝仍弓住;左腿仍顺缠,松胯塌劲成右偏马步。同时右手顺缠沉肘,将肘收至右肋旁,随身体稍左转将手收至腹前,掌心斜向左,掌指斜向右;左手在腹前与右腕交叉向搭,右手在外左手在内,掌心斜向右,掌指斜向上,眼看右前方(图243)。  相似文献   

13.
王殿才 《钓鱼》2004,(11):45-45
时下,巾帼钓手挥竿垂纶于池塘边、赛场上亦不足为奇,可许多钓手都说,屡次和女钓手同池竞技,往往被打败。钓技相差无几,饵料出自一团,为何钓绩不如巾帼?这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真的是鲫鱼也“花心”吗?  相似文献   

14.
张凯 《中华武术》2004,(8):22-25
甲右乙左,乙方向前上左步,用右拳自下向上,冲打甲方头部,左掌附于体前,掌心朝右,目视右手拳。甲方迅速用右拳自下向上拦截格挡,将乙方击头拳挂开。左拳附于右腋下,拳心朝下,目视格挡手,同时向前上右步,于乙方在脚前(图1)。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2004,(2):20-21
现代许多人都对太极拳强身健心、防病治病的作用有所认识,但具体操作又无从下手。有的人,学简化太极拳亦觉太复杂、太难,希望能有比24式更为简单易学的太极拳问世。同样,有些人初学气功,静不下来,也希望有简便的、能引导入门的东西出现,“六手太极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6.
教法提示:弓步按掌一弓步云手一并步左按。弓步按掌:身体右转,右腿屈膝塌劲,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自然伸直,脚尖翘起,向内扣转,形成右弓步;同时右勾手变掌,掌心斜向前,掌指向上,左手向下向内经腹前转至右肘内下侧,掌心斜向内,掌指斜向右,眼看右手前方。  相似文献   

17.
吴芜 《垂钓》2004,(10):65-65
河北秦皇岛讯 自2002年10月一位天津钓手在秦皇岛拿了冠军之后,连续两届“海狮杯”最终都是北京钓手折桂。  相似文献   

18.
动作名称【第一式】金刚三大对【第二式】懒擦衣【第三式】单鞭【第四式】云手【第五式】转身拍脚【第六式】搂膝拗步【第七式】倒卷肱【第八式】搂膝斜行【第九式】海底针【第十式】闪通背【第十一式】野马分鬃【第十二式】双摆莲【第十三式】搬弓射虎  相似文献   

19.
武华彦 《精武》2004,(1):4-7
六手翻短小精悍,编排巧妙,技法丰富,易学好用,集八极拳搏击术之大成,实用价值很高。为使武术爱好者完整地学练六手翻,笔者把此拳分作单练、对接和秘技三大部分,介绍出来,以供广大读者研习。 单练六手翻时,要注意突出八极拳的主要特点,还要表现六手翻的独到之处。八极拳谚说:“学会六手翻,打架把人掀。”六手翻主要目的是把人摔倒,手法以六大开(顶、抱、单、提、挎、撞)中的“挎”为主,所以要重点把出现次数较多的“圈挎”、“翻挎”练好。六手翻的单打练熟了,对接就容易了,技法运用就能得心应手,在实战中就能发挥出威力。  相似文献   

20.
聂卫平 《围棋天地》2007,(13):51-56
问题是,这样的“先手”,其使用的价值如何?其付出的代价又如何? 在棋中,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要争先手,都要去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