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我校举行了“家教论坛”活动时。一位嘉宾在回答(你是怎么教育子女的?)时说“:其实,我对孩子根本就没有进行教育,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就具有那些所谓的‘优点’。”奇怪!不教育,孩子怎么就成了同学的榜样,怎么就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宝”?当仔细看这位家长时,我顿时发现,她孩子的言谈举止与她简直就是出于一个模型。我想:这个家长其实就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她其实施行的是一种“无声教育”!身教重于言传,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现在家长往往更注重言传,教育孩子什么要做,什么不能做云云。有的心平气和,循循善诱,有的脾气暴躁、大声呵斥。前者,孩子也…  相似文献   

2.
吴军 《成才之路》2012,(15):98-I0018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也就是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勇敢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 有一次和家长聊天,一位家长说:“孩子不喜欢收拾东西,给他买的那套玩具他很喜欢,可是玩后又丢得到处都是。”我就问这位家长:“那你接下来是怎么处理的呢?”她说:“我只能帮孩子收拾好呀!”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在遇到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时,基本上都是先讲道理,不听就批评,再行不通就责骂,接着就自己无奈地收拾。  相似文献   

3.
“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绩这么差?”教师对家长横眉冷目。“这学生你是怎么教的?你还有脸质问我!”家长对教师一脸怒容。“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为你操心费力,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家长开始追究孩子的责任。“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教师也开始追究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家长们常常焦虑于孩子有挑食、偏食、厌食的毛病,尤其是不喜欢吃蔬菜、喝牛奶。一些家长感叹:“不知孩子到底要吃什么!”这时有的老年人就介绍经验:“让他饿去,看他吃不吃饭。”其实这话不无道理。因为“好吃”本是孩子的天性,是食欲的关键,但现在的孩子根本就不饿,怎么去“好吃”?分析起来,出现挑食和厌食的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5.
B(来话者。以下简称B):我有点小孩的事想问一下。A(咨询员。以下简称A):您的小孩多大了?B:我的小孩子现在8岁,上小学二年级,是个女孩。A:您的小孩遇到什么问题了?B:孩子是择校生,因为我们家附近没有学校。孩子去了以后,开始比较淘气,不是蹦啊、跑啊,就是又跳又闹。老师就不喜欢她。后来老师又说她不是这一片的,孩子就有了负担。孩子回来就对我说:我以后不要去上学了。我就去和老师交流,老师就说你们在家也不教育教育她,其实我们在家每天都教育孩子,没有一天不说。A:您每天都是怎么教育的?B:就是帮助她默写、朗读,告诉…  相似文献   

6.
姜凤君 《家长》2024,(7):27-28
<正>都说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说和做缺一不可,可很多父母都败在了“说”上。唯有父母管住自己的嘴巴,多信任孩子一分,多了解孩子一分,才能在教育的路上轻装前行。有位家长朋友专门找到我,想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说儿子进入严重的叛逆期,她很无语,更是无助。据介绍,她儿子之前很乖巧,可最近变得特别不听话:做作业拖拉,睡前故意不刷牙,作业没做就想玩手机,总想约同学出去玩……我问:“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朋友叹了口气说:“还能怎么处理?只能不断地提醒他呀!可是同样一件事,我反反复复说了多少遍,他就是不听。”我疑惑地问:“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她开始诉苦:“以前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写作业、刷牙等事情我也就是提醒一下,孩子基本都能乖乖地自己完成。今年老公赚钱多了,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我就当了全职妈妈,时间充裕了,就想多提醒孩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结果孩子的自觉性反而变得更差了。”  相似文献   

7.
“老师,你看,这个拼音她就读不好,我想请您教教她。”一天放学后,孩子家长拉住我急切地说着,一边的孩子手上捧着一年级的语文教材,泪汪汪的。“其实没关系的,她才五岁。”我说。“怎么没关系?她班里的好多同学都读得很好了,再不读,她可就要输在起跑线上了!”看着家长和孩子一脸的愁容,我心里也真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8.
复旦投毒案撕开“校园分裂”伤口 “这世上怎么就有这种人啊?她真当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照顾她还成了我们的义务,天经地义的了。竟然还会有那样的家长!我当寝室长都快当得崩溃了!”  相似文献   

9.
稻草人妈妈     
开过家长会,女儿跟我说:“妈妈,我发现一个现象。每次,老师让学习好的同学家长介绍经验时,他们的妈妈都推辞说,其实我从没管过孩子,全凭他自己。”她叹口气,看着我继续说:“我感觉你没管过我呀,我的成绩怎么不优秀呢?”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吃午饭时,我的孩子拿着筷子挑挑米饭,就是不张口。我看到了,对厌食的她说:“老是这样不吃饭。你别以为吃饭是给别人吃的!”她瞪大眼睛冲着我说:“老是这样一句话,真没劲!你就不会换句别的?!”我只是笑了笑。老套的话,叫孩子怎么乐意接受?同样,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叫学生如何喜欢上你的课?新课程呼唤新的课改理念和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做教师的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一点儿也不爱学习,不认真做作业,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老师,孩子根本不听我的,您帮我多管管”。显然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陷入了一个误区:学校就是管学习的地方,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任务。其实,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的,特别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徐岫茹 《宁夏教育》2006,(7):138-138
近日,一位家长谈到一件事。一天要吃晚饭了,8岁的儿子却说:“我不想吃饭,只想吃羊肉串!”妈妈说:“不行,饭做好了,不能吃那个!”孩子仍坚持要吃,爸爸说:“羊肉串不卫生,就不能吃,不好好吃饭我揍你!”于是,孩子大哭。奶奶说:“乖乖别哭!吃个羊肉串怕啥?奶奶给你钱!”爷爷说:“你俩跟孩子发什么火?走,爷爷带你吃羊肉串去!”父母的“教育”都无济于事了。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无论是父母对孩子强制命令而造成的亲子关系的对立.还是老人缺乏原则地对孩子的迁就,都犯了同一个毛病,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被孩子所控制了。  相似文献   

13.
学会感恩     
媒体报道:一个初一女生,因为妈妈工作太忙没有及时给她买新书包,就采用自残的方式割腕自杀来要挟家长。对此,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他们缺少些什么?我想,他们不缺吃不缺穿,缺的是一颗懂得回报、懂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4.
一、家长“软暴力”的表现类型 过度否定型 讽刺挖苦、数落训斥,乃至于辱骂,这是家长“软暴力”最常见、最典型的行为表现,是家长对孩子某方面或整个人持否定态度的体现。一些调查表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满意度普遍偏低。孩子在哪个方面不和父母心意,就对孩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你怎么这么傻?”“你怎么这么笨?”成了一些家长经常脱1:3而出的口头禅。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为了发泄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讥讽孩子说:“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上来,简直是个榆木脑袋!”“你连狗都不如,狗还可以看家护院,还可以宰了吃肉;你既不能看家护院,  相似文献   

15.
“别拉了,你看你拉的什么破玩意,是曲子吗?什么调呀!平时都是怎么学的,怎么跟人家王紫月一起学二胡,人家拉得就那么好,你就这么差呢……”
  我连珠炮般的一番轰炸,女儿早已坐在那里哭成了泪人。看着小脸上的眼泪,我也于心不忍,但即使是这样,我也从来不放松对她的督促。这样比较与训斥持续了半年多,女儿的二胡拉的依然没有进步,难道是我做错了吗?我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反思过后发现,其实我犯了很多家长都犯的错误,就是希望通过孩子间的比较来激励孩子努力向前。长此以往,就是形成了家庭教育中一种传统——“比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期开学,我带着孩子到户外去玩大型玩具,孩子们都很高兴,有的滑滑梯,有的坐转椅。但是我发现有个女孩子呆呆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地看着其他的孩子玩。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她:“燕秋,你怎么不去玩呢?你看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孩子说:“怎么玩啊,老师我不想玩。”我说:“那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去玩吗?”燕秋说:“老师,我不会玩。”怎么不会玩呢?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啊。我觉得很纳闷,一定是孩子不喜欢和陌生的伙伴交往,怕羞吧。  相似文献   

17.
说到用语言教育孩子还是用行动教育孩子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父亲带着孩子去参加儿童攀岩比赛,父亲是个攀岩爱好者,儿子的身体素质也不错。比赛时父亲站在场外不停地给儿子喊加油,儿子也能清晰地听见父亲的声音“别紧张!”“快一点儿!”“别害怕!”可是最终儿子还是输掉了比赛。事后孩子对他的父亲说:“其实当时我一点儿也不紧张,也不害怕,可就是不知道哪一个支点最有利于继续向上爬,而且手指头在岩壁上怎么也使不上劲。由于没选好支点,最后脱手了,才会输给对手。”父亲听后有些遗憾,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2006,(7):56-57
“老师,小玉又抓人了!”随着孩子们的叫声,我发现历历捂着脸哭,坐在一旁的小玉一脸的无辜。我赶紧走过去,小玉着急地解释着:“我喜欢她!”我对她说:“喜欢别人也不能抓人啊,别人喜欢你,可是没有抓你,抓人是不对的!”她不再吭声了,显得很无奈。这是她第五次抓伤小朋友了,被抓伤的幼儿家长都有意见了,建议这样的孩子应该单坐。小玉的爸爸对我说:“老师,真不好意思,总是给你们添麻烦,要不让她单坐几天吧!”既然她的家长这样说了,我就把小玉调到老师旁边的小桌子单坐。游戏时,让她自己在桌上玩玩具,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向一起玩的小朋友投去羡慕的目光,看到这些我心里酸酸的,同时思考自己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小玉毕竟是个孩子,这样会不会伤她的自尊心,但是就这样让她回去再抓伤别人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朝阳老师:您好!我一给孩子念童话听,他立刻就说“这都是骗人”、“小狗怎么说话?”再不愿听下去。对孩子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呢?东东家长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下午,某家长气冲冲地到办公室找园长。一进门就很生气地说:“你们幼儿园的老师怎么这样,我把孩子放在你们这儿.是因为我看得起你们,但是你们是怎么对我们家长的,你们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带孩子的保姆嘛。”园长一听,愣了,但是仍客气地向家长了解事惰缘由。原来她是中班某幼儿的妈妈,因为孩子有点感冒,她不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