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两年来,各地公办名校(中小学重点学校)纷纷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姻”,输出“名校”品牌,大搞“名校”办分校。“名校”办分校的具体形式,就是“名校”出让校名冠名权,派出校本部师资,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民校,形成了“名校办民校”的态势。据估计,广州市与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联办的民校近50所,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我国其他城市也出现“名校办民校”风潮。一、“名校办民校”的利弊得失“名校办民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了教育界最富争议性的话题。人们褒贬不一,是拓宽了教育投入渠道还…  相似文献   

2.
陈峰 《教育导刊》2010,(10):32-35
"名校办民校"通常是指由优质的公办学校或独立举办,或以出让冠名权、输出管理、派出教师、辅助教学等方式与企事业单位合办的民办性质的附校、分校或分部的一种办学模式。参与举办的公办学校既有公办中小学名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公办中小学“名校办民校”的批评很多。基于国家加大对义务教育政策调整的力度和义务教育转为政府主办的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优质公办中小学已有的“名校办民校”和以别的形式出现的改制学校等办学形式给予清理整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名校办民校”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特定概念。从有关政策和操作实践来看,所谓“名校办民校”特指公办学校以种种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行为。从其实际内涵与办学模式考量,称“名校办民校”为“公校办民校”应更准确。  相似文献   

5.
张涛 《内蒙古教育》2006,(12):23-24
所谓“校中校”就是优质公办学校办的分校.即公办“名校”在同一校园内办“民校”.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作为“校中校”初级形式的“实验班”就在一些重点中学出现了.当初的“实验班”是耙一些学习成绩较好或者单科成绩突出的学生单独组班,[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实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办学,旨在让社会力量进入公办学校,实现公办学校形式多样化,增大国有教育资源,加强政府在民办教育中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名校办民校"在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文中客观地分析了"名校办民校"的利弊,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办学,旨在让社会力量进入公办学校,实现公办学校形式多样化,增大国有教育资源,加强政府在民办教育中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名校办民校"在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文中客观地分析了"名校办民校"的利弊,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信息平台     
本月聚焦:名校办民校 事件:近几年,名校办民校成为部分省市的重要教育发展政策,有些省市表示将充分利用本地名校优势吸引更多的资金合作办学。而苏州市副市长、教育学家朱永新则提出:停止名校办民校。他认为:“名校办民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国家培养的师资和长期积累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家长掏钱买他们本来不应该买的单,这会使义务教育大打折扣。名校办民校夺走了许多普通中小学的大批优秀生源,容易导致一些普通公办学校越办越差。”这番言论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资料: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广州市有1/3 左右的学生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享…  相似文献   

9.
信息宽带     
山西省人大出台法规:“名校办民校”被叫停山西省人大近日出台的《山西省实施民办教育促进办法》规定,所有“公参民”学校须在1年内完成整改,审批机关停止批准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该办法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据悉,由省级人大出台法规叫停“名校办民校”,这在全国还不多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办名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因为知名度和办学实力明显优于很多学校,又不必受公办学校收费金额、就近入学等条件所  相似文献   

10.
公办普通高中名校办民校是一个教育热点问题,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普通高中教育需求趋势、学校布局现状以及普通高中的性质,决定了名校办民校不是必要的。从思想条件、体制条件和资源条件等方面考察,一般而言,名校也不具备办民校的相应条件。名校办民校,不一定办出名校,难以达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公办普通高中名校办民校是一个教育热点问题,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普通高中教育需求趋势、学校布局现状以及普通高中的性质,决定了名校办民校不是必要的.从思想条件、体制条件和资源条件等方面考察,一般而言,名校也不具备办民校的相应条件.名校办民校,不一定办出名校,难以达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名校”办“民校”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教育资源紧缺、社会追逐优质教育的现状。“名校”办“民校”本是件可让学校和社会双赢的事,然而近几年却陷入了重重责难的尴尬境地。从当前情况看,名校的民校办与不办、上与不上,已经是个无法继续听之任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公办名校办的“民校”遍地开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名校办民校”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拓宽教育经费投入渠道,探索多元办学模式等,可视作教育市场的一条“鲶鱼”,有助于搅动起生机。但笔者认为这种积极作用相对其危害而言,是极其有限的。事实上,我国名校办的“民校”大多是“假民办”,没有真正的独立法人、独立财务、政校不分,产权不明。在中学,主要是各种形式的“校中校”或“校外校”,由优质公办学校用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名义举办的另外一个“儿子”学校。在大学,则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名校办民校”这一做法在社会各界引起了 广泛的讨论。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改革公办学校制度过 程中的一种产物,全国各地把这一改革方式愈演愈烈, 但似乎越来越背离了改革的初衷,而渐渐地失去其合 理成分,变成了几近讨伐的对象。现实的并不都是合理 的,公办学校的身份是特殊的,对其改革也具有相应的 限度,否则,改革的代价将增加,改革的成效将降低。本 文试图追问“名校办民校”的合理性何在、合理性有多 大以及其不合理的地方在哪里,从而揭示我国公立学 校转制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限度问题。 一、“名校办民校”的背景及其定位 就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名校办民校"是指优质公办学校借助其品牌、师资和管理等资源,独立或与其他社会团体联合举办的民营性质学校,旨在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拉动薄弱的民办学校向优质学校靠近,满足人们的多元化教育需求。但在实施中不少地方弊端丛生,虽经多次整治,却收效甚微。"名校办民校"究竟该如何规范,值得人们理性思考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6.
名校办民校:制度越轨还是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以A中学举办民办分校的案例为线索,借用制度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讨论了“名校办民校”过程中所涉及的国有资产流失和教育公平两个焦点问题,最后对“名校办民校”这一现象进行了概括性评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名校办民校”模式在全国的普及,近几年来“名校办民校”已成为我国社会各哥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名校办民校”的内涵、动因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以期对“名校办民校”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刘建银 《教育》2008,(12):32-33
进入新世纪以来,名校办民校现象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种办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一些重点中小学或者独立举办,或者以出让冠名权、派出教师、辅助教研等方式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联合举办独立的民办分校或分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民办分校的“独立性”,因为国家多项政策已经严格禁止“校中校”、  相似文献   

19.
“名校”办“民校”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教育资源紧缺、社会追逐优质教育的现状,“名校”办“民校”本是件可让学校和社会双赢的事,然而近几年却陷入了重重责难的尴尬境地。从当前情况看,名校的民校办与不办、上与不上,已经是个无法继续听之任之的问题。一、“名校”办“民校”的基本情况1.嬗变中国经济改革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伟大进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采用了一种智慧而且进取、积极的双轨制:旧体制(存量)继续维持,以避免过度的震荡,减轻转型期的社会痛苦;新体制(增量)则逐渐生长,新旧两种体制虽长期并存,但以增量逐…  相似文献   

20.
近十余年来,民办学校迅猛发展,我国教育走向多元发展道路。但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名校办民校"挤压真正的民办学校的生存空间,也影响了公办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