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迄今,流传下来的清代回纥蒙古文历史文献有10余部,成书时间为清初至晚清。这些蒙古文文献从不同角度和各个层面反映了历代蒙古社会变迁与清朝统一蒙古各部及统治蒙古地区的历史,具有其他文献史料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有着蒙古民族不平凡的历史和独特的草原游牧文化。千余年的蒙古族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蒙古文古籍文献。这些古籍文献具有文字独特、内容丰富、历史价值高等特点。《中国蒙古文占籍总目》收录了1949年以前我国用蒙古文刻写印刷的图书、经卷、档案、金石拓片、期刊等近一万三千余种文献资料目录,是一部大型的综合性蒙古文古籍目录,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蒙古文古籍的全貌。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我国蒙古文文献的发展状况和历史地位,指出了利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标引和检索蒙古文文献资料中的不足,并就编制一部综合性《蒙古文主题词表》的作用、实际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蒙古律书》及其后来的《蒙古律例》为清朝实施于其所辖蒙古地区的区域性法律文献。据载 ,第一部《蒙古律书》颁布于崇德八年 ( 1 6 43年 ) ,其后历朝予以增修 ,最后一次则是嘉庆二十年 ( 1 81 5年 )。该书汉文题名虽有“律书”“律例”之别 ,而蒙古文、满文题名却无 ,因之可将二者视为一部法律文献不同时期的版本。康熙六年 ( 1 6 6 7年 )《蒙古律书》封面以蒙文题写《康熙六年增订旧律书》,为康熙六年九月初二日理藩院题准在崇德八年《蒙古律书》的基础上进行的增修本 ,刊发于八旗外蒙古、众苏鲁克沁 (牧场 )、外藩蒙古地区。因其流传甚…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献共享域建设是网络环境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蒙古文文献数字化已有的成果,建立蒙古文文献共享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次探索和挑战。该文在充分发挥蒙古文文献共享域建设有利条件的同时,针对蒙古文共享域建设的必要性、成果及其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各级公共图书馆创建蒙古文微信公众平台,实施"微信公众平台链接蒙古包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不仅可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蒙古文读者对图书馆蒙古文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需求,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基层读者足不出户地获取蒙古文文献信息,而且有效地宣传了丰厚的蒙古文文献资源,推动了蒙古文文献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介绍"微信公众平台链接蒙古包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建设方案,并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蒙古文阅读推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清朝统治者以武力加怀柔的政策统一了蒙古各部落,采用同样的政策巩固了北方边疆二百多年的统治政权。怀柔的方法之一是“和亲”,以使蒙古民族更能忠顺于清朝统治者。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关文献记载,清皇家与科尔沁蒙古族从入关初至清末,双方联姻不断,这种长时间的连续互相嫁娶,为其他蒙古部落的联姻所不能比拟。其中科尔沁左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左中旗),在这一点上居内扎萨克二十四部之首位。也是满族皇家与蒙古民族通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在对目前蒙古文书目文献编目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蒙古文书目文献编目不尽统一、不尽规范的现状,介绍了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图书馆的蒙文编目情况,讨论了在汇文系统中实现蒙古文书目文献联机编目及检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建设性地提出了目前暂时的解决办法和将来彻底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由于蒙古文书写方向、阅读习惯、文献排版装帧等方面的许多特殊性,蒙古文文献数字化管理一直以来是个难题。日前这一难题被破解。一套专门针对蒙古文文献管理的应用软件系统研发成功,并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蒙古民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其中漠南蒙古即今内蒙古各部,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今蒙古国境内,而漠西厄鲁特蒙古游牧于我国新疆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蒙古民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其中漠南蒙古即今内蒙古各部,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今蒙古国境内,而漠西厄鲁特蒙古游牧于我国新疆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蒙古族积淀了大量珍贵的民族文献,这些文献内容丰富、版本珍贵。部分蒙古文文献散存于民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如果能对这些资源进行抢救、征集并对所有蒙古文文献进行数字化共建共享,对研究蒙古族的起源提供可靠的线索,增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蒙古文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既是中国的,更是国际的。  相似文献   

13.
乌日娜 《兰台世界》2012,(21):77-78
清朝《蒙古律例》作为一部成文法,不仅为清朝治理蒙古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后人研究清代法律制度的基本史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蒙古律例》的制定过程,并且对《蒙古律例》的整理出版情况作了初步评介。  相似文献   

14.
笔者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分析蒙古文文献缺藏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一、西海蒙古源流明朝建立后,北退的蒙古基本上演变成东西两个权力中心:东蒙古(即蒙古东部,又称鞑靼)游牧于漠南和漠北,其首领为元室后裔,被视为黄金家族的正统派;西蒙古(明称瓦刺,清称卫拉特或厄鲁特,原为翰赤喇部)游牧于漠西,与东蒙古有联姻关系。此外尚有一支活跃在明和东西蒙古之间的兀哈良部,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民族文种的数字图书馆在我国还是空白,国内蒙古文文献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共享鸿沟。内蒙古自治区具有建设蒙古文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基础和成熟的技术条件,但是蒙古文数字图书馆建设是长期的、艰巨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靠某个图书馆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有必要采取各馆合作共建的模式进行。该项目的实施对于研究蒙古族的起源提供可靠的线索,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以及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1578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会见西藏格鲁派(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又称黄教)领袖索朗嘉措,互赠封号。格鲁派由此在漠南蒙古地区迅速传播,并借助于蒙古势力,在西藏的教派斗争中渐处上风。1616年,漠西蒙古卫拉特各部正式接受藏传佛教格鲁派。1634年,蒙古末代大汗察哈尔林丹汗败亡。1644年,崛起于东北的满洲入关,占据中原。17世纪中后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蒙古族档案文献的编纂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很大成绩。内蒙古自治区一手抓汉文档案编研,一手抓蒙文档案编研,先后出版了一批重要的汇编成果。1999年又出版了《内蒙古垦务档案资料汇编》,此书的问世在自治区档案工作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此外,在八思巴文文献、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托忒蒙古文文献的编译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蒙古文碑刻文献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具有数量可观、分布地区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等特点,其文字形式及内容方面区别于其他文种或载体的文献,显示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与地方特点,是了解元以来蒙古民族及北方民族经济文化生活和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2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8,(3):116-123
从蒙古族大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利用和需求三个方面调查分析了内蒙古高校蒙古族大学生的图书馆利用状况,提出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及信息素养教育、阅读推广等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满足蒙古族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努力缓解和改善他们在图书馆利用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提高其利用图书馆的效能,促进蒙古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