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明代文学复古思潮因何兴起,论者多认为缘起于反台阁体文风。诚然,反对台阁体,确实把明代文学复古思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一种文学思潮能够出现,且又能延续数年之久,其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把明代文学复古思潮与理学在明代的演变放在一起来考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明代文学复古思潮正是随着理学的演变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本文旨在通过展示明代文学复古思潮的发展历程,从中看一看理学在明代的演变对这一复古思潮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高拱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天雷 《天中学刊》2007,22(3):96-100
高拱作为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其历史地位可以从明代政治史、实学史和哲学史三个方面进行认定:即隆(庆)万(历)大改革的开创者、实学思潮的先驱者和气学哲学的重要代表。高拱为推动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发展和学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的产生与明代社会的专制统治密不可分,吴承恩用游戏的笔墨呼唤个人英雄主义,打破偶像崇拜,亵渎庄严神圣,痛骂人间帝王,对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正统文化所构筑的精神围困实施了猛烈的突围,有力地推动了明代中后期的人性解放思潮。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后期程朱理学影响减弱及其思想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代中后期,程朱理学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诸多发展机缘,其影响力明显减弱。然而程朱理学影响减弱本身却成为了中晚明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机缘,对于明代中后期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不仅成为明代中后期多元思想产生的诱因,而且也为多元化思潮中各派思想的成长提供了保障,并最终促成此一时段多元思想的全面整合。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古代身份继承制度的核心,明代的宗祧继承制度既保留了传统的价值观念,亦有所发展,特别是其在家庭关系之外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强化。至明代中后期,宗祧继承所包含的"功利"与"人情"因素不断凸显,并带来了相应的法律变动。这既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家庭关系的深刻影响;也折射出明代中期以来,"阳明心学"所引导的解放思潮在家庭观念领域对传统理学思想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社会环境是喜剧繁荣的必要条件,而社会环境除了包括政治形势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思想文化思潮的变化。明杂剧喜剧的创作受明代社会文化思潮影响巨大。明初的文化专制主义是对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扼杀,因此,明初的喜剧创作除了一些浪漫爱情喜剧外,乏善可陈。明代中后期社会风气趋向自由,喜剧这一具有批评功能的艺术形式就被很多作家所采用,成为他们释放与宣泄自己内心压抑的出口,喜剧也伴随着浩荡的思想解放潮流而逐渐复兴,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杂剧进入明代以后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类型演变,即由明初的宫廷杂剧到中后期的文人杂剧。在作家群体的类型演变中,贯穿作品内容、体制、剧场和主体意识的类型演变,并一同组成了明代的杂剧史。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进入父系社会以来对妇女的禁忌、戒规都极为繁多,这一现象延续了数千年,直至明代前期由于理学思想的垄断地住达到顶峰。然而从明中叶到后期,却出现了同情妇女、批判传统妇女观的思潮,这一思潮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试对明前期与中后期妇女的社会地位作出比较,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金梅瓶》中的两性观受到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重情轻理社会思潮的明显影响,注重权钱交换与情欲感受,体现出迥异于传统的新特色。从社会文化意义上说,这种两性观是对传统两性文化的挑战,喻示着两性关系中新质素的萌生,同时在情欲的表层下蕴含着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三言”是明代末年冯梦龙编纂的著名白话短篇小说集,作品成功刻画了许多散发着时代气息却又坚守传统封建道德的商人形象.比较全面细致地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崭新的社会生活和道德观念。“三言”的思想十分复杂。时代崭新思潮和传统思想并存。文章从涉及商人的文本分析入手,探讨传统儒家思想因素对“三言”商贾之道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中叶是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在思想上主要体现为程朱理学的衰落及各种思潮的产生。在此背景下,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重新受到重视,并在部分士人的推动下形成一时潮流。嘉靖初年活跃于政坛的"议礼派"官员,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代表。他们提倡"黜虚崇实"与"体用结合",重视思想上的诚敬与行动上的笃行相结合,并以复古作为其学术上务实、政治上革新的有效途径,同时抨击宋明理学"灭人欲"的道德观,主张义利并重,这些内容都与明中后期经世思想的主体相吻合,从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晚明的经世思潮不仅是批判理学和王学的思想武器,更引发了整个社会重视实学实用的经世风潮,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  相似文献   

12.
作为明朝中后叶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明末清初的人文思潮的契合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伴随的全社会的焦虑情绪贯穿了《红楼梦》的始终,成为《红楼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晚明作家徐渭,思想复杂,行为怪诞.晚明社会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我价值体认的社会思潮与徐渭曲折多难的人生撞击,造成了他性格的狂放不羁而又自卑、敏感、多疑.晚年的徐渭愤益深,进而发狂.他的这种思想行为在晚明士人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明代由于封建专制皇权极度膨胀,皇帝集政治、军事、司法权于一身,在明朝中后期便形成厂卫、太监干预司法的特色。厂卫、太监通过在审判监督权和最终裁决权方面侵夺三法司的司法权。  相似文献   

15.
《近思录》是理学入门的基础读物,在理学思想传播和朱子学研究中具有经典地位。宋代印本文化、理学思潮影响了《近思录》的诞生;南宋书院的发展孕育了《近思录》;朱熹的学派意识、思想的逐渐成熟,也促成《近思录》产生;朱熹重视童蒙读本、重视儒家思想传播文本,使《近思录》的出现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居于中国学理论传统主流的儒家学,倡导“以理驭情”,这一主流观念在其承继,发展与流变中走向了“以理灭情”歧路,在与道学传统和拟古主义的颉颃中成长起来的晚明尚情思潮,力求摆脱封建伦理道德的过分束缚,争取个性的自由发展,它重“本心”,“童心”,倡“真情”,“至情”给晚期坛带来了一股勃勃生机,这是对传统学观的一次有力匡正,对此,我们应给于足够的重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息传播自古有之,时代不同,其方式与内容也不同.《二拍》深刻反映了晚明时期民间信息传播的特点,这一特殊时代的民间信息传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法律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它主要体现在由原来以礼为核心,维护至上君权的封建法律思想转变为追求君臣平等,实现“天下公利”为目标的法律,超越了前代“尊君”的法律思想。明末清初法律思想的发展是借助于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批判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产生的内在超越,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由于清朝专制统治的加强,该时期进步法律思想没有对国家法律制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主义”是humainism的译名。在中国,晚期社会和清朝前期以李贽、汤显祖、戴震、曹雪芹等人为代表的启蒙思潮,适宜于称为人主义。人主义思潮在当时的中国虽然没有掀起西方那种艺复兴运动,但它是近代明的滥觞。目前,中国学术界对“人主义”的理解存在着较大歧异,有相当多的学把儒家的精神以及中国化的精神总括为“人主义”。本对“人主义”一词作了必要的界定,并有所辨析。  相似文献   

20.
清朝前期的书坛,贴学兴盛并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贴学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研究清朝书法的发展过程不能局限于后期的碑学派,对前期的贴学发展及贴学派书家取得的成就也应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