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含前言、目录、正文、附录、后记等几大部分。为了方便研究与讨论,基于内容选择与表述、编排方式与呈现,我们把“正文部分”分为“主课文”和“副课文”两个系统。“主课文系统”包括作为教科书主干内容、多少涉及意识形态的基本课文、补充课文等;“副课文系统”包括具有辅助性质、技术含量突出的课前提要、课中插图、课后习题等内容。由于习题自成体系,较为特殊,我们另撰专文论述。本文旨在分析与比较中、英历史教科书在课前提要和课中插图方面的状况,并参照史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中、  相似文献   

2.
教材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材结构研究是教材设计最优化的奠基工作.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结构通常划分为外部结构、内部结构两方面,亦有学者将其划分为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两部分,但均局限于平面式思维而未体现出教材结构的层次性.新世纪出版的国标本、上海本、港台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与过去相比,在内容结构和程序结构上均有很大进步,如新增了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史的内容,古代史中还穿插进乡土史的内容等,使历史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与学生的距离,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形态结构上变化甚大,且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课文类型增多、基本课文构成部分增加、课前提要和图片设计有所创新等,活动与探究性课文成为课程形态变化的最大亮点.新世纪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这些变化,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探究和自学能力,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一   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教科书的正文部分,另一部分是辅助课文部分,包括目录、课前提要、补充文、图片及图注、历史地图、文献资料、注释、作业练习、附录等。  相似文献   

4.
《复兴历史教科书》(共四册)是民国中等教育研究专家徐映川于1933年依据新《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供高小学生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今天,在笔者看来。这都是一本在“作业设计”方面有着鲜明特色的历史教科书,体现了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极强的可实践性,值得今天的历史教科书编写者学习借鉴。《复兴历史教科书》的作业设计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文之前有“问题设计”,课文之后有“习题设计”,而尤为可圈可点的则是课文之后的“习题设计”。下面笔者拟对这本历史教科书中的“作业设计”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特色做一简单的评析:  相似文献   

5.
“以文载道”是教科书课文的共性。因此,教师认真教文,学生才能悟道。小学地理课文涉及面十分广泛,有地貌结构、气候形成;有物产资源、人口分布;还有历史文化、建设发展等,不少是老师引导学生悟“道”的极好内  相似文献   

6.
本文要讨论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是指历史教科书在一定的体裁形式下所采用的组织规则和方法。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课文系统部分,另一部分是课文辅助系统。前者承载了历史教学的基本知识,后者提供了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的基本方式。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各结构因素的功能既能完全体现又能互相配合,才能使历史教科书在教育教学上的总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1](p.156)本文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以下简称人教版、北师版和华师版),进…  相似文献   

7.
课文思考题是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教学方法等问题,已成为历史教学所面临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课文思考题,也有课内思考题、课文中间的思考题等若干不同的称呼,目前难以统一,不过,指的都是历史教科书课文旁边那些加框的思维型题目,而非传统的课后练习题,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告诫人们要学思结合。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确了学与思之间的关系。战国子思继承了孔子的学习观点,在《中庸》中进一步提出了“慎思之”的学习理论。所谓“慎思”,就是学习要善于…  相似文献   

8.
李虎 《新课程研究》2009,(11):20-21,27
教科书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材料,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载体。因此,历史教科书的结构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目标的达成,同时也制约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新世纪课程改革倡导“生本理念”,与之相应,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与内容也应该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变,也是生本理念下历史教科书的应然趋向。  相似文献   

9.
教科书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材料,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载体。因此,历史教科书的结构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目标的达成,同时也制约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新世纪课程改革倡导“生本理念”,与之相应,历史教科书的结构与内容也应该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从“教材”到“学材”的转变,也是生本理念下历史教科书的应然趋向。  相似文献   

10.
结构的把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驾驭往往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导向,教师不仅要搞清楚历史知识的内容,而且要把握历史知识的结构,力图使教给学生的知识是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可以说,把握和理解历史知识的结构,是教师要上好历史课的重要基础之一.然而,什么是历史知识的结构?不少教师是围绕着中学历史教科书来思考的,常常是将教科书课文的结构当作历史知识的结构.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多是将重点放在对教科书课文的结构分析上.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得教历史变成了教历史教科书,最终导致教科书成为教学的中心,课堂教学成为教科书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历史认识也就被局限在课本所圈定的知识上了.这种情况,在过去是较为普遍的;当前施行新课改,虽有出新,但并未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学评价与建议”部分提出,教师要“设计新的综合性的学习主题”,“对教科书内容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新的综合性的“学习主题”从何而来?究竟什么样的调整才是“适当的”?怎样才能达成“跨度”与“深度”合而为一的重新整合?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课为例,通过对课程标准内容的解读、教科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调研,结合自身对该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尝试从课文标题入手贯彻融通意识,整合出紧扣学习主题,且有一定跨度和深度的教学设计,以期能对广大同行有所裨益。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内容标准”“教学活动建议”中删除了《开罗宣言》等内容,因而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世界历史》、北师大版《历史》等也删除了有关《开罗宣言》的内容。在“台独”分子越来越狷獗、台海局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这样的内容取舍显然是不应该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如何从“学会”历史到“会学历史”,进而达到“独立地学好历史”呢?我认为首先要学会阅读历史教科书.中学历史教科书包括目录、课文、地图、插图、注释、习题和大事年表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阅读时,必须全面注意,不可忽略任何一部分.一、学会读目录、章节和标题课本目录是课本的骨架,章节标题是课本文字的纲目,读目录能找到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如:阅读《中国历史》第三编的目录就可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五个阶段及基本线索,读章节标题就能找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如读中国现代史“中国红色政权的建立”一章中的三节标题,从中可得启示.人民军队的创立、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的开展和红军三次围剿的胜利这四个方面,在中国红色政权建立过程中,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最后,还要从读章节目录中找出历史进程的特点或重点,如从中国封建社会第二阶段标题中,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356年历史过程特点是“分裂”、“融合”.二、学会读课文阅读教科书是中学生良学历史的基本途径.读课文时,首先要重点看教材根据什么史实,得出什么结论,接着要分析和理清层次.如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或条件)、过程(内容)结局(意义、评价或成败原因)三个层次要—一搞清楚.然后要提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体现综合性、探究性、分析性和选择性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科书的基本要求,如何从功能和结构上实现教科书内容的整合,发挥综合课程的特效是编写本书的难点。为此,人教版教科书采取了不同以往的教科书编写策略,选取综合的主题、少而精的案例、跨学科的内容,以综述课文与专题探究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编写风格、以注重学习方法和能力的价值取向,探讨“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力图建构“有丰富意义的、统整的、有挑战性和主动性”并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文科课程。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历史》除设置历史“活动课”之外,还在每篇课文后特设了历史“活动与探究”专项。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每课后的“探究学习总结”分为两部分:一是“本课测评”,一是“学习延伸”。前者主要是依据课本内容提出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大体上与大纲版教科书课后“练习”之“问答题”相同,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而“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学好语文只看课本是不行的,读本是一种高质量的课外读物,它与教科书配合,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阅读部分又包括延伸性的、鉴赏性的等几类。延伸性的,指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天安门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涉及北京自然风貌、人文景观、节令民俗等内容的课文很多。如,二年级上册“识字3”收入的《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就都是与北京直接关联的课文。《北京》中写道:“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  相似文献   

19.
一教科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在文选型教材体制内 ,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由课文系统(教材的篇目及篇目排列 )和“知识系统”(目前主要被界定为语法、修辞、章法等知识 )构成。然而 ,在上述两个系统既定的前提下 ,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界定 ,则主要通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助读和练习这两个系统实际上起着对一项“知识” ,尤其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的固定作用 ,或者说 ,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展示。第一 ,在教学中 ,一篇课文教什么乃至怎么教 ,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助读和练习这两个系统。第二 ,具有动态性质的怎…  相似文献   

20.
任辉  田本娜 《小学语文》2007,(11):42-44
本册教科书共148页,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部分组成。和旧教科书相比,“入学教育”“汉语拼音”“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在教科书中所占页数比例略有降低,而“识字”和“课文”两部分的比例却有大幅度的上升。如,入学教育由3.8%降到2.7%,汉语拼音由31.5%降至25.7%,口语交际由6.9%降至4.1%。[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