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是晚清最有影响的督抚之一,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曾国藩的科学救国思想是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广泛招揽科技人才、积极筹划派遣留学生、组织翻译西方书籍等措施来实现的。曾国藩积极践行“科学救国”思想,倡导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不仅增强了清王朝的军事与财政实力,延长了清王朝寿命,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曾国藩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西方科技,逐渐放弃了走科举仕途的道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种转变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张裕钊因会试得主考官曾国藩赞赏,而结成师生之谊,成为“军中秘书”。张裕钊作文作诗皆受曾国藩影响。吴汝纶也因科举而得曾国藩赏识,留用曾府,起草奏疏,影响最大。科场不利的黎庶昌却得曾国藩提拔,“教以作文之法”。黎庶昌成为桐城派一流作家。薛福成因《上曾侯相书》而得曾国藩重用。薛福成文介绍西方风土人情,开拓了桐城派散文新境界,堪称现代散文之先声。  相似文献   

5.
徐寿等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科技专家,是在曾国藩的引荐、擢拔下脱颖而出的。曾国藩则依靠这一批最早系统接触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篇章的第一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徐寿等科技专家的历史功绩。认识曾国藩的思想风格,而且有助于剖析作为中国近代化重要一环的洋务运动的艰难起步和曲折历程。本文针对曾国藩与徐寿等科技专家关系中的几个问题,试作初步探析,以为深入一步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6.
试论曾国藩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反,中西文化发生了猛烈碰撞。这一严峻的现实摆在曾国藩等中国土大夫面前,是死抱儒家学说不放,继续实行排外,还是在维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同时接纳近代西方文化?曾国藩对近代西方文化这位不速之客采取的是既痛恨又欢迎的矛盾态度。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举起西方基督的旗帜,对统治了中国长达二千多年之久的孔孟之道给了致命一击。作为理学家的曾国藩自然不能漠视孔孟之道和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覆灭。他说:“粤匪窃外夷之绪,祟天主之数,……土不能涌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曾门五兄弟》,写的是曾国藩兄弟五人曾国藩、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和曾国葆的故事。为什么读这本书呢?是名人效应在起作用。曾国藩是一个载入中华史册的名人。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今湖南人。他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组建湘军,振兴清廷军政,被称为中兴第一名臣;他效法西方,坚持富国强兵,堪为洋务运动先驱;他在义理考据方面,成就斐然,公推天下文章领袖;他家书一部,修身、齐家、治国,用心良苦,由此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独特的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渊源于传统文化与家训祖规;西方文化与湖湘文化;师友砥砺与丰富阅历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与孙中山中学观比较研究浅尝成晓军伴随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生、形成和深化,中国近代史上引人瞩目的两位人物──曾国藩和孙中山,先后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面对西方列强人侵下产生的严重民族危机,他俩对中西文化作了勇敢的比较研究,最终得出了既相同又有...  相似文献   

10.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以坚船利炮为代表的西方工业文明战胜了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中国面临着现代化的严峻挑战。对这种挑战首先做出回应的是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洋务派为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以“求强”“求富”为口号,开展了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地学习江泽民的《论科学技术》一书发现 ,江泽民充分论述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根据江泽民的论述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全面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生产力功能———是科学技术首要的社会功能 ,是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基础部分 ;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是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核心部分 ;科学技术的伦理思想———是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进行反思的必然产物。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了江泽民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观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对科学技术结构、规律和社会功能的一般性研究,到90年代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创新。再到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与价值的全方位研究,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即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从对科学技术经济价值的研究到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地方科技政策在地方宏观政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迅速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产业升级对地方科技政策的需求和依赖性正在持续增强,地方科技政策面临着转型与创新的挑战与机会。社会事业是地方科技政策的短腿,长期处于滞后状态。以社会事业科技发展为重点,率先建立起前瞻性的地区科技政策体系,是地方科技政策转型与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体系的社会建构论,主张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科学知识的产生。强调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建构。这种建构主义的分析问题方式逐渐由科学观延伸到了技术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方法论从SSK研究到SST研究的延伸,表明科学的人研究对技术的人研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科技价值的迷失必然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误。科技价值的迷失包括环境价值的迷失、价值利益的迷失以及科技应用价值的迷失。环境价值的迷失导致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化;价值利益的迷失导致畸形的社会发展观;科技应用价值的迷失导致社会发展中的人忧患。重视环境价值,确立综合、全面的社会发展观,正确处理科学与人的关系,是我们面对科技价值迷失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6.
科技规划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科学技术规划具有深远的双重影响:对科技规划自然属性的认识经历了右倾、"左倾"、规避不利因素曲折的发展过程,对其社会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从技术先行到自主创新的深化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科技规划的发展,促进科技规划在新世纪达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17.
科技革命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巨大革命力量,科技革命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社会主义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革命决定社会主义的兴旺发达和兴衰成败,社会主义要战胜和超越资本主义,必须和科技革命紧密结合起来,以科技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在发展壮大中超越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看,一方面,人的相对有闲具有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另一方面,社会的相对有闲也具有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在相对有闲的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相对有闲人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一时期与其它社会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相对优势。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当今世界整体处于相对有闲的社会时期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STS研究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当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明显增强,科学和技术已成为一种统一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建制。在社会复杂系统中,科学技术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科学技术一体化发展而产生整体效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系统整合功能,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贡献是“改革动力说”,是对毛泽东“矛盾动力说”的新发展。同时邓小平还特别重视现代化科学技术和讲政治,成为改革这一动力的两翼,从而演变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本文着重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现代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讲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