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及治疗目标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营养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每二十人中就有一个会受到DM的影响。DM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五大死因,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这一数字在将来的二十年将会翻一倍。我国1996年统计资料显示DM患者发病率已从80年代初不了足1%发展到3.12%,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患病率已达5%以上。如果将糖耐量异常统计在内,则我国现有DM患者约6000万左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我国现有的DM患者中95%为2型糖尿病(T2DM),70%的T2DM患者的体型是超重或肥胖。老年人、肥胖超重(特别是伴有脂代谢紊乱的肥胖超重)人群,已成为T2D…  相似文献   

2.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机体能量监测器,其活性主要受AMP/ATP比例调控。通过促进骨骼肌的葡萄糖摄取,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糖的输出、增加脂肪酸的氧化,抑制脂肪合成,调节基因转录等。AMPK调节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的机制与胰岛素不同。AMPK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成为肥胖、糖脂代谢紊乱以及2型糖尿病治疗提供新的药理靶点。  相似文献   

3.
对于II型糖尿病,运动长期以来被看作一种最主要的非药物防治方式,运动在提高II型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减少体脂,提高葡萄糖吸收等方面已经有诸多研究证实。不管是否合并药物或营养治疗,单独采用合理的运动疗法往往是有效的,可明显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全身性代谢紊乱程度。II型糖尿病患者从事运动治疗时,还需要相应的最新认识。为此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与运动研究进展--Ⅱ型糖尿病与运动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于Ⅱ型糖尿病,运动长期以来被看作一种最主要的非药物防治方式,运动在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减少体脂,提高葡萄糖吸收等方面已经有诸多研究证实.不管是否合并药物或营养治疗,单独采用合理的运动疗法往往是有效的,可明显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全身性代谢紊乱程度.Ⅱ型糖尿病患者从事运动治疗时,还需要相应的最新认识.为此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运动疗法,通过运动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减轻肥胖来防治2型糖尿病。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分为有氧耐力运动、有氧力量性运动、有氧耐力运动与有氧力量运动相结合方式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做研究进展,旨在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运动方式来干预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和膳食控制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亲和力的影响。方法:6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DM对照组(DM)、DM+运动锻炼组(DME)、DM+膳食控制组(DMD)、DM+运动锻炼+膳食控制组(DMED),用受体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RBA)测定各组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亲和力。结果表明:1)与正常大鼠比较,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高、低亲和力受体亲和力常数KD1、KD2都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受体结合容量RT1也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01),RT2显著性增加(P<0.05);2)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运动组KD1和RT2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KD2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01),RT1有显著性下降(P<0.05);3)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膳食控制组KD1、KD2、RT1和RT2都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且运动和膳食控制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受体亲和力出现了显著性下降,有氧运动能够增强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受体结合力,但膳食控制对其作用不明显,且与运动没有交互作用。说明胰岛素受体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运动干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应用文献资料法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运动治疗机制进行综述,研究表明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低度炎症和内质网应激均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运动可通过改善糖脂代谢状态、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内分泌紊乱状态、炎症状态、氧化应激状态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诱发因子等途径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至今仍是治疗1型及2型糖尿病的基本药物。但由于胰岛素的给药途径主要依赖频繁注射,因此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为解决这个问题相关学者已进行很多研究。随着胰岛素肺部吸入装置和剂型技术的发展,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胰岛素经肺全身性用药可减少1型糖尿病所需的多次注射,并使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更易接受。近年来胰岛素肺部吸入制剂,发展很快,本文概述了其中AERx胰岛素糖尿病治疗系统,Exubera胰岛素释药系统,Aerodose胰岛素吸入剂,AIR肺部释药系统,临床研究成效是好的,若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确认,今后胰岛素肺部吸入代替注射的前程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的影响.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自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对照组继续按照糖尿病的一般治疗进行教育与自我检测血糖,同时按照医院治疗方案进行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按照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于2010年颁布的《2型糖尿病运动指南》中的推荐,制定针对个体的不同中等强度运动方案.两组患者在实验前及12个月后晨起空腹状态测定BMI、体脂率、FPG、HbA1c、FINS、HOMA-IR.研究显示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BMI、体脂率、FPG、HbA1c、FINS、HOMA-IR等指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抵抗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在联系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常与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及胰岛素抵抗(IR)等代谢综合征并存。国内外对IGT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试验说明运动可降低IGT向2型糖尿病的转化机率,但运动对抵抗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的实验结果。研究动态表明,探讨糖耐量减低、抵抗素与运动的关系,揭示运动引起糖耐量减低患者抵抗素水平变化的机制具有广阔前景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世界不管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落后的国家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是高血脂、肥胖II型糖尿病人。为探索太极拳运动对这些人健身防病的作用,检测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锻炼与非锻炼的血脂,脂蛋白代谢及肥胖II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经常坚持太极拳运动可降低血脂,调节脂类代谢,特别对改善肥胖II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定量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减脂效应,为促进HIIT在超重和肥胖青少年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2.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定量合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488名研究对象。HIIT能够有效降低超重和肥胖青少年体重(MD=-1.73 kg,95%CI:-3.25^-0.21,p=0.02),BMI(MD=-1.42 kg/m^2,95%CI:-1.97^-0.87,p<0.0001),体脂率(MD=-1.70%,95%CI:-2.94^-0.45,p=0.0002)和腰围(MD=-1.80 cm,95%CI:-3.5^-0.10,p=0.04)。"高强度短间歇"HIIT方案能够显著降低腰围(MD=-2.31cm,95%CI:-4.20^-0.42,p=0.02);"高强度长间歇"HIIT方案对降低BMI(MD=-1.44 kg/m^2,95%CI:-2.03^-0.84,p=0.0001)和体脂率(SMD=-0.56,95%CI:-1.08^-0.05,p=0.007)作用显著。结论:HIIT能够有效改善超重和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产生有效的减脂效应;"高强度短间歇"(运动时间10~30s,间歇时间10~30s,运动强度为100%~120%MAS)能够显著改善内脏脂肪量;"高强度长间歇"(运动时间2~4min,间歇时间1~3min,运动强度为85%~95%HRmax)HI-IT方案能够明显改善身体成分,降低体脂含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测量、评价40-59岁女性体力活动(PA)水平,探讨PA水平与人体抗衰老标志——端粒体长度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71名40~59岁女性,让其佩戴7 d的加速度计,测试、评价PA水平。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1周从事中等强度PA(MPA)的时间,将其分为PA活跃组和PA不足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人体外周血白细胞端粒体相对长度(T/S),分析PA水平与T/S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40~59岁女性有52.11%属于PA不足,超重肥胖女性中72.73%的人存在PA不足;(2)年龄与T/S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是-0.364;(3)40~49岁、50~59岁MPA时间与T/S值之间的正相关性分别为0.268、0.474。(4)超重肥胖的中年女性其T/S值明显小于正常的中年女性(1.42±0.70 VS 1.72±0.69)。结论 保持高水平体力活动能够延缓因增龄引起的端粒体长度缩短,对人体抗衰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相同年龄下,超重、肥胖的中年女性衰老的程度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4.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β3-AIR基因第64位密码子变异导致色氨酸被精氨酸取代,该变异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病提早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β3-AR基因Trp64Arg变异可能会干扰肥胖者的运动疗法。提示为肥胖患者制定运动处方时应考虑该变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持久高血糖,将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睛、肾脏、神经、心脏及血管的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近年来,全球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青少年健康的一个全球性问题~([1])。在我国,7~17岁的中国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9%,同时约有14.9%的受访者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青少年糖尿病发生率远高于美国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由于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的同时需用胰岛素终生治疗,加上学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危害认识不足,自制力不及成人,学龄糖尿病患者需要家长、学校、社会给予多方面的监督、理解、支持和帮助。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在学校,努力构建以学校内部支持为核心,同学支持、教师支持、社会支持四位一体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照顾学生饮食习惯,教师学习相关知识,学校开展相关培训"学校支持体系,以期为学龄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2])。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6—2020年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超重、肥胖及营养不良状况的流行趋势与现状,并探索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区、民族、城乡等群体间的差异,为精准制定并改善我国学生超重、肥胖及营养不良状况的防控策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基于2016、2018和2020年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抽查复核工作获得的675 748名大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测试结果,计算BMI并统计超重率、肥胖率,以及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和大学生低体重率,分析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区、民族、城乡学生的流行趋势,并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各省(区、市)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2016—2020年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2.3%和9.1%(2016),24.4%和10.2%(2018),26.7%和11.6%(2020);大学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5.8%和3.4%(2016)、18.6%和4.7%(2018),20.1%和5.3%(2020),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P<0.001)。不同性别、年龄段、民族以及城乡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同样呈上升趋势(P<0.001)。中小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24周太极拳运动、太极拳结合弹力带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从血管内皮功能探讨运动改善T2DM患者足背微循环功能的机制。方法:将60名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太极拳运动组、太极拳结合弹力带抗阻运动组。太极拳运动组受试者每周进行6次、每次1 h的24式简化太极拳锻炼。太极拳结合弹力带抗阻运动组受试者每周进行4次太极拳锻炼(太极拳锻炼方法同太极拳运动组),同时,每周进行2次、每次1 h的弹力带抗阻运动,2次弹力带抗阻运动训练间隔2~3天。对照组受试者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不变。分别在运动干预前后对3组受试者的微血管反应性(MR)、经皮氧分压(TcPO2)、肌氧饱和度(SmO2)、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一氧化氮(NO)、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进行测试。运用协方差分析探讨运动干预后不同组间各指标的差异,运用t检验探讨组内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1)在运动干预后,太极拳组和太极拳结合抗阻运动组的体脂率、腰臀比、F...  相似文献   

18.
补充肌酸对糖尿病大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肌酸补充方式的干预性治疗 ,运用运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 ,观察了糖尿病代谢紊乱的适应性变化。在代谢应答的整体水平分析了调控过程、整合了不同观察水平的研究结果 ,特别注意结合运动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方法与理论 ,探讨各种变化发生、发展可能的机理。研究认为 :1)肌酸的强化补充 ,可能程度不同地改善糖尿病糖和胰岛激素代谢的紊乱特征 ;2 )肌酸的缓冲酸的作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与目前熟知的外周胰岛素敏感性变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反应和概念有明显区别 ;3)首次观察到与血糖动力学同步的OGTT血乳酸动力学过程的特点。这些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营养因素对糖尿病实施控制和非药物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运动和膳食控制对T2DM大鼠脂联素-AMPK-GLUT4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2只,随机抽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喂以标准普通饲料。其余54只在喂饲高脂膳食的基础上,腹腔注射小剂量的STZ,建立T2DM动物模型,随机分成DM对照组(DM)、DM+运动锻炼组(DME)、DM+膳食控制组(DMD)、DM+运动锻炼+膳食控制组(DMED)4组。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脂联素、肌糖原、骨骼肌GLUT4、AMPK含量。结果:1)与C组相比,DM组大鼠血清中脂联素显著下降(P<0.05),骨骼肌AMPK和GLUT4含量极显著性降低(P<0.01),肌糖原含量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运动可使DM大鼠肌糖原、血清脂联素和骨骼肌AMPK含量显著增加(P<0.05),虽使骨骼肌GLUT4含量增加,但没有显著性(P>0.05)。膳食控制可使DM大鼠骨骼肌肌糖原、GLUT4和AMPK含量增加,但均无显著性(P>0.05);但可使DM大鼠血清脂联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运动联合膳食控制对进一步增加DM大鼠血清脂联素和骨骼肌肌糖原无显著性的交互作用(P>0.05),但对增加骨骼肌AMPK和GLUT4含量有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结论:1)T2DM大鼠脂联素-AMPK-GLUT4信号通路受阻,在糖尿病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长期的有氧运动可显著增强T2DM大鼠脂联素-AMPK-GLUT4信号通路,单纯的膳食控制对改善T2DM大鼠脂联素-AMPK-GLUT4信号通路的作用不大,有氧运动联合膳食控制对增加T2DM大鼠骨骼肌AMPK和GLUT4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细胞内能量感应器,运动可引起肝脏中AMPK活性增加,与细胞内miRN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核因子κB(NF-κB)等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脂质代谢、炎症过程、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胰岛素抵抗等,改善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运动激活肝脏中AMPK信号通路,参与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肝脏脂代谢异常的机理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