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以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看做一件大事,从而有意识地磨砺自己的语言,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做一个"会说话"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抒发感情,扣动学生心弦,师生交流的工具,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能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灵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语言能力,寻求适合自我的语言艺术,多用具有直观性、开导性...  相似文献   

3.
袁振国 《上海教育》2014,(31):62-63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教书的。" "教什么?" "教数学(或者化学、语文,等等)。"教师是教数学(或者化学、语文)吗?不是,教师不是教数学(或者化学、语文),而是教人学数学,教人学化学、学语文,归根结底,教书是教人。  相似文献   

4.
李华 《阅读与鉴赏》2011,(10):43-43
叶圣陶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所以在语文这一天地中,语文老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说"的重任,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如今的课堂上,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窘态百出: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声音颤抖、细弱游丝、张口结舌、语无伦次;甚至还有学生尊口难开、不能也不愿在师生面前展示自己。这一状况不得不引起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深思与反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学生计算一位教师讲课中的口头禅:"嗯"70个、"这个"97个、"啊"143个。此画意在讽刺有些教师课堂用语的不良习惯,说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美。这应引起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视。语文是教师进行教学,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工具。教师语言素质的优劣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的是自我反省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备好课、上好课之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番反思也是必要的。对于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常见形式便是记"教后记",那么"教后记"应该记什么?记录的这些内容又会带来哪些具体的好处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苦于没有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学生由于学不会写文章的"绝招"而望文生畏,以致教师为"文"而累,学生遇"文"而愁。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期困扰着师生。其实,通向写作成功大道的捷径就是一个字——做,即亲身实践,  相似文献   

8.
"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要回归原生态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架起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的桥梁。 一、创设场景,重现生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语文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各种场景,把文中描述的各种精彩画面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再通过让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去体味、去领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李葆春 《教师》2014,(13):23-2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了各级行政、研训部门关注的重点,各级研训部门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但老师们并不是对所有的培训都"买账"。原因何在?就这一问题,作为语文研训教师和教研员的我对全区语文教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对于"你希望得到怎样的专业成长指导"这个问题,排在前四的答案是:有效的培训和教研、观摩名家课堂、专家(名师)对自己课堂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周婉慧 《考试周刊》2011,(46):68-69
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做学生的引路人,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四变":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1.
一篇课文接着一篇课文地学习,一次又一次的课堂练习、家庭作业,一次接着一次地考试,一学期又一学期匆匆而过……当我们稍作喘息时,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想想一下我们语文教学:我们语文教学到底做了些什么,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吗,学生在我们的教学中能力提高到怎样的程度。一、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反思作为教师你关注的是什么呢?大概许多教师都会回答是"成绩"。对学生成绩的关注本是无可厚非的,  相似文献   

12.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是新时代赋予语文课程刻不容缓的使命。然而,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发现,仍有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教法,剥夺了学生自己独立理解文章的机会,扼杀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所做的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一起去感悟作品中的"情"、"理"、"韵"、"法"。具体来说:一.借助朗读,悟"情";二.呈现画面,悟"理";三.品析词句,悟"韵";四、巧设问题,悟"法"。  相似文献   

13.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张田若先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也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是感受语言、培养语感的基本方式。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语文教学追寻"语文味",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让朗读呈现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也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不一定是诗人,但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语文教师不是给学生讲语文,  相似文献   

15.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作为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内容,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则以其自身的优势,愈来愈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和运用。然而仔细观察目前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在采用这种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的时候普遍存在一种"有形无实"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课堂中的伪"合作",全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应该切实做好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徐江 《天津教育》2011,(11):36-40
本刊2011年第8期刊登了一组有关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文章,文章刊发后引起很多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关注,同时引发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和思考:语文课是做什么的?语文课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本文就这些问题选编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发更多语文教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沉静语文"的倡导者许昌良老师认为,语文应当"沉静"下来。沉静语文之"沉"为积累丰富,稳重厚实,浸润积淀,其乐融融;沉静语文之"静"是指像倾听那花开的声音一样,怡然、恬静、泰若,恍若禅定一般。沉静语文是沉实、沉朴、沉稳、沉淀和沉浸的。他极力呼唤:沉静语文应该是厚基的,  相似文献   

18.
张晓伟 《考试周刊》2011,(13):73-74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深入的今天,"减负增效"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文章认为要让语文课堂增效,语文教师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语文教师莫让"减负"迷惑了眼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二是语文教师要找准"燃烧点",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三是语文教师要整合课内课外有效教学资源,拓展语文课堂时空。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静心""静气",既是一种教学策略,又是为学生做表率;学生的"静思""静听""静神"既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又是一种智慧与灵性的体现。语文教学不应一味追求场面热闹,而要在"动静相宜"中达成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杜镇材 《辅导员》2010,(14):45-45
教室里一片宁静,同学们正忙着做一份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问卷…… "报告迟到!"一个清脆的声音打破了此刻的宁静。哦!原来是我班的"四大天王"之一小聪。 "老师,不要让他进来,他是被语文老师叫去抄书了。"小尘叫喊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