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甘立英 《考试周刊》2009,(7):143-144
本文对高职学生体育课采用选项课教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选项教学是高职学校体育课的发展趋势,可有效激发高职生学习体育和锻炼的热情、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并有利于校运动队建设,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得出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问题,以期探索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新理论和新举措,初步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体育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高职院校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提出了适合现阶段体育教学发展规律,总结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对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课余锻炼情况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现行体育教学模式不利于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种种因素。因此,应改革体育教学.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模式,研究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法,以期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职公共体育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着重技能方面的掌握与训练,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正好与其相匹配,非常适合运用于教学中.高职公共体育课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强化教学技能与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主导性与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有效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从而强化课程教学成效.基于此,将着重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于高职公共体育教学,为推动高职公共体育的不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是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使用分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有利于中学体育教学实现终极的教学目标。因此,对分组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原则和方法展开了探讨,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促进了体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但仍有一些改革不彻底的现象.通过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梳理,构建了符合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高职校体育教学必须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通过对体育课教学进行选项教学的实验研究,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水平,终身体育意识得到了培养,形成了按"兴趣编班,选项教学"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改革的基础上,对我院师范类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应严格区分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体育课,师范类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就业性质决定了其体育课具有较非师范类更多、更广的素质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师范类大学生体育课,有利于师范类大学生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论文针对当今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结合近几年来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及高职篮球教学现状分析,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高职篮球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相应的对策。高职体育课篮球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素质教育,树立终身体育观,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his design experiment in prayer education for Jewish students was motivated by a current educational concern: educating for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us practice. Educators are tasked with formally nurturing spirituality (Wright 2001). It is known that attitude to religious observance may change during adolescence (Hyde 1963), thus attitude to prayer needs attention. The effects/consequences of prayer understanding reach beyond religious practice itself, to encompass issues of faith, identity, spiritu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Sigel 2009). Her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used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a tefillah (prayer and its understanding) course on student attitudes to pray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