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续上期 )(三 )电视传播艺术的界定电视本身融“非虚构”与“虚构”、“真”与“假”于一体 ,或融“新闻”与“艺术”、“信息”与“娱乐”为一体的独特性质 ,使得我们在对“电视传播艺术”进行界定之时 ,首先要同时考察电视所依托的两个系统———大众传媒系统与艺术系统。从大众传媒系统来看 ,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各自都有其不同的传播方式、手段 ,也都各有其不同的传媒优势、局限 ,因而也都各自有其独特的传播艺术特征。从大众传媒系统各种传媒“传播艺术”的共性来看 ,都有传媒主体按照既定目标 ,对特定传播内容作“艺术…  相似文献   

2.
刘磊  周炬  马超 《新闻前哨》2014,(9):47-48
新闻不会消亡 “报纸”这个词翻译成英语是“newspaper”,这一单词由“新闻(news)”和“纸(paper)”两个词组成,报纸就是“纸上的新闻”.新闻会消亡吗?答案是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它就一定会存在.那么若干年后,会消亡的只是“纸媒”这种传播形式而已.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报纸的转型至关重要,因为不管什么媒体,都是内容为王,形式永远都是为内容服务,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内容的传播需求,甚至开始阻碍内容的传播时,就应该被抛弃,被一种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传播方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主张“大副刊”的前提下认为:所谓报纸副刊,就是以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报纸为其载体,符合报纸本身的基本属性,与报纸新闻、广告、资讯相区别,独立传播文学、科学、艺术及其它相关文化、知识、资讯(或传播“大文化”)的一切报纸作品、形式及其版面语言。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的问世,推动了传媒的更新换代,报纸、广播、电视划归了“传统”,新兴的网络成为“强势”。面对网络强势,报纸副刊的走向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土文化的“沦陷” 21世纪,现代科技推动人类走进了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重要媒介之一,第四媒体互联网  相似文献   

5.
艺术传播就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传播介质,以艺术符号、语言等传播形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受众的过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主要以表象符号为载体,物化在具体的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上,激发和满足艺术传播受众对艺术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邵奇 《新闻大学》2002,(2):70-72
电影与电视作为视听结合的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冲击力强于单视或单听的传播媒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现实社会的需要,早于电视问世的电影其综合影响力不仅远逊于电视,其受众面也小于单视(报纸)或单听(广播)的大众传媒。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电视对电影的冲击以及电视如何传播电影从而扩大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7.
黎勇 《青年记者》2016,(34):47-48
借助新媒体的传播,近年来不少报纸的悬念广告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不过,高影响力也有高风险,加之悬念广告本身就是高风险性品种,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风险更被放大. 报纸悬念广告及其新媒体特征 悬念广告,也称悬疑广告,是一种从小说、戏剧和电影等艺术门类中借用过来,以悬疑式手法表现的连续广告.它一般利用受众的好奇、疑虑或恐惧心理来引起注意,达到传播广告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艺术传播就是指借助于一定的传播介质,以艺术符号、语言等传播形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受众的过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主要以表象符号为载体,物化在具体的媒介(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上,激发和满足艺术传播受众对艺术信息的需求。①就需求本身而言,既  相似文献   

9.
国际传播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张桂珍未来学家们发明了“地球村"的概念,用以说明各国间的相互联系。这其中国际传播担任了重要角色。所谓“国际传播”,表现更多的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交流,即特定的社会集团通过印刷传播(报纸、书刊)或者电子传播(广播、电影、电视)...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刘洋 《军事记者》2001,(7):30-30
报纸是传播新闻的载体,而创新又是新闻的本质特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报纸是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的“活教材”。基层部队的报道员初学新闻,可以以报纸为参照物,让报纸成为自己成长、成才的见证人。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关注报纸、研究报纸、评判报纸,也要有“门道”。只有抓住了“门道”,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的经验是注重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报纸印刷已进入了电脑数控操纵时代。随之而来的便是电子软件多样化参与报纸版面装饰与设计,使报纸面目为之一新。一台小小的电脑把过去手绘的各种美术字型、图样、花纹转眼间制作出来,而且它的制作比手绘更地道、更完美,编辑可以更自由地驰骋在这奇妙的软件世界中,“导演”出最理想的作品。激光照排的出现,是不是就可以代替报纸美术编辑了呢?事实上,美术作为艺术永远不会被电脑所替代,在报纸版面上起重要作用的黑白装饰及各种绘画,电脑也不能代替。黑白装饰是协调版面疏密,美化、活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中国电影产业化语境,参照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思想和相关的中外传播理论,从完整传播角度将新世纪以来叫好又叫座的情理结构和谐圆融的中国电影细分为“风”“雅”“颂”三个子系统,并细致探究其情理结构形态所蕴含的美学和商业主因.作者提出,未来的中国电影艺术生产应以“活的形象”与中和型情理结构满足观众的游戏冲动诉求,在“美电影”的完整传播过程中完善人格,陶冶人性,促进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3.
报纸版面是报纸的“脸面”,是新闻导向和宣传内容的载体,也是一门宣传与传播的艺术。版面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编辑的水平和报纸的品质。 如今十分流行的城市生活类报纸,大多定位于城市中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一定经济基础的读者群。因此他们不仅对报纸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要有真实性、可读性、实用性等诸多要求,而且对报纸的版面,也无不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最具特征的是有声语言传播,文字语言传播是其次要或辅助手段。进入网络文化以后,仍然以此特征与报纸、书刊相区别。在这方面,我们的规律性认识还有许多尚未涉及的问题。当有声语言传播过程进入了。信息共享”的范围之后,若就此止步甚至故步自封,恐怕难免进人“快餐文化”的囹圄而不能解脱。说到底,这只告诉了人们“说了什么”,至于“为什么说”,便披悬置起来。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有语境的作用5“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有对象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报纸陆续创办了社会专刊。这类专刊一问世,大多以其独有的风格和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研究、探讨社会专刊的特色与风格,对于进一步办好办活社会专刊。增强报纸的可读性与接近性,是大有益处的。社会专刊是新闻改革的“特产”社会专刊的问世与新闻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左”的年代,我国报纸上大多是“假、大、空”的文章,内容单调乏味,形式呆板生硬,令群众生厌。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16.
温金凤 《今传媒》2011,19(1):126-128
在全球化传播的时代,电影走向世界,实现它所承载的跨文化传播价值是无法逆转的历史潮流。首先追溯一下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历史,然后由此出发将中国电影置于更广阔的全球化语境下,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特点与映像进行审视与探讨,从而为电影艺术的对外传播提供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电影全球化正在改变现有的电影传播秩序,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通过全球化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传遍全球.面对好莱坞的气势汹汹,华语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开展对话,不能采取完全对立的模式,而应以“和而不同”为准则,发掘自身的文化品格,在与好莱坞的对话与交流互动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8.
国产英模电影传播的生态视域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模电影的传播是一个有机的文化生态系统.由于价值诉求的不同,代表官方文化、学术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电影宣传与评论在英模电影传播中突显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产英模电影传播困境的原因之一.建构良性的传播生态与系统,从“主导”到“主流”,让“学术”化“大众”,变“断裂”为“系统”,三维统一、整体联动是实现英模电影传播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电影史研究的唯杰作传统,已经习惯于把文革电影看作是破坏的时期、倒退的时期、黑暗的时期。然而,传播学视角所关注的却不是电影在艺术上的惨痛教训和发展上的种种恶果,而是电影传播独特的现象和问题。文革电影构成中国电影传播一个奇观的时代。它从早期对十七年电影的禁止传播到样板戏电影的独占银幕,再到后期观众对阴谋电影的错位反应,都在表明电影作为传播媒介的特性。因此,它和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一样,也具有社会公共领域的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张报纸的容量总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版面上传播更多更好的新闻?重要的是增加报纸信息量,让新闻信息在报纸上唱“主角”。因此不可忽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提高采编人员的信息意识把信息作为科学研究是现代的事情,把信息科学引入新闻学更是我们眼前发生的事。尽管新闻学界把“信息”炒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也有一些专著问世,但许多学术成果并未引入实践,付诸实践。造成这种现状有诸多原因,但重要的原因是采编人员没能充分认识新闻信息传播规律,没有牢牢建立起信息意识或信息观念。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信息社会,“信息”概念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