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尽管业余棋手的失着较多,但作为职业棋手也应该研究他们的棋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因为业余棋手的整体水平提高,有利于围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岩田升二     
简历:业余棋手,1932年生,群马县人,大约12岁学会围棋,棋力5段左右。 主要诘棋作品:《岩田诘棋集》、《业余创作诘棋》。  相似文献   

3.
谢锐 《围棋天地》2005,(5):50-51
对于棋手们来说,棋盘中的天地很大,但棋盘外的天地却变得很小。尽管他们小小年纪时就已经在围棋领域有所作为,但生活的空间却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拓展,棋手们对于同龄人多姿多彩的生活还是充满了憧憬和羡慕,这其中,最让他们神往的,莫过于大学生活了。年轻棋手没有不想上大学的,但因胜负世界竞争激烈,能完成大学梦的棋手因此少之又少。对于鲜有机会上大学读书求知的棋手来说,大学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如今围棋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在大学里培养出了一大批铁杆棋迷,他们今天正是各个领域的栋梁精英,围棋事业因为有了他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光大。愿围棋更多地走进大学之中,我们的围棋,我们的大学,两者的相融,又该是怎样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围棋天地》2006,(6):59-59
大师昊清源曾将围棋的胜负称为“武道”,将棋手的修养称为“文道”,赞赏“文武双全”。但从回忆录《以文会友》的题目即可看出,大师更偏爱后者;文中,大师说得就更加明确:“就象穷兵黩武的教训一样,只图胜负的人客易偏信武力,忽视仁义,因而在他的人格上必然缺少和谐。”本期发表的《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和《围棋美学刍议》,可谓追求棋手人格和谐之作。  相似文献   

5.
换个玩法     
职业棋手当然要钻研专业,而业余棋手更讲究对弈中的乐趣。于是棋友聚会,几盘对局大过棋痣后,各种各样的围棋新玩法便应运而生,很多既属于围棋的范畴,却又有别于传统围棋规则,我们暂且称之为趣味围棋。  相似文献   

6.
围棋素有“手谈”、“烂柯”、“木野狐”等别称。《玄玄棋经》中说围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关于围棋是什么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围棋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围棋是军事、是哲学、是竞技,但说到底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一种关于兵法的游戏。棋盘就是战斗场,棋子是士兵,棋手是元帅。棋手下棋,犹如在指挥一场大型的战斗,颇有些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味道。几千年来,围棋能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未被淹灭而一直流传下来,是因为它并非单纯的胜负之争,也不是仅仅用互相争夺地域这一简单的概念就能表达出来的智力竞技…  相似文献   

7.
曹又尹 《围棋天地》2013,(17):66-72
名人战是中国围棋界规模庞大、历史悠久的一项番棋赛事。它创办于1988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5届,涌现了数位名人,得到了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持,也备受国内外棋界棋迷的关注。今年的第26届名人战冠名为春茧杯,由网络预选、本选赛、本赛、挑战者决定战三番胜负再到挑战者挑战上届冠军的五番胜负。这个比赛也给我们女棋手提供了机会,有一个本选名额就是从国家女队里面选拔的。同时,只要是职业棋手均可参加网选,也给业余棋手提供了网选选拔,并有两个出线名额进入本选赛。本次进入半决赛的棋手北京队就占了三位。受《围棋天地》和王磊教练的邀请,本期我以学习的方式,与读者朋友共同欣赏一下四位棋手给大家带来的精彩对局。  相似文献   

8.
业余围棋爱好者很想掌握提高棋力的捷径,但大多数人总感无路可寻。这次北京智运会业余棋手与世界一流高手济济一堂,纹枰搏杀,可谓是检验业余棋手实力的盛会。本刊策划由我国业余围棋高手胡煜清7段从布局、棋形、计算力、形势判断、控制力、官子六个环节分析业余棋手与职业高手之间的差距,为您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9.
在2013年末,湖北省第八届“百年六中·清风杯”业余围棋全段争霸赛隆重开幕.首次在有百年历史的名校武汉第六中学举办是对围棋文化普及最好的体现!这期介绍的是公开组的一局棋,冠军是来自安徽的业余6段棋手彭萧然,曾经的“冲段少年”现在是品学兼优的高材生。我个人认为中国围棋不需要太多的职业棋手,但是需要更多热爱围棋并有良好教育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0.
棋道佛光     
《围棋天地》2011,(1):14-14
2010年12月12日,台湾第2届佛乘杯围棋赛于台北县淡水镇缘道观音庙开幕。比赛由财团法人佛乘世界文教基金会、缘道观音庙、台北市体育总会围棋委员会主办,台北市围棋文化协会,LGS传奇围棋网、棋城对弈网站协办,香华天股份有限公司赞助。职业棋手和业余棋手混合组队参赛,共32队175人参加,台湾围棋界高手悉数到场,为岛内围棋界难得的盛事。比赛将于12月26日结束。  相似文献   

11.
36问百人谱     
《围棋天地》2014,(12):81-87
自2010年开始,天地设立《36问》板块,希望藉此了解棋手们的想法,了解他们对于围棋、对于棋界和对于人生的认知。至本期,已经整整100位来自中日韩台三国阳地的职业棋手和顶尖业余高手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也可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准得的资料库。整整100位棋手,3600个答案,确实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惨败     
《围棋天地》2013,(11):15-15
5月8日.2013韩国围棋nTV杯本赛中.朴志恩九段执黑68目半战胜郑大相九段.创造了职业棋战最大的胜负差距。奇特的纪录源于奇特的赛制.这一比赛由元老与女子棋手搭档参加.交叉比赛.最后以两局棋数目结果相加决定两对棋手的胜负.如果中盘认输.则视为输50目。  相似文献   

13.
《围棋天地》2006,(13):21-21
6月12日,是吴清源先生92岁的生日。 吴清源的天才震古烁今,他少年时期东渡扶桑,凭一己之力,在等级森严的异国棋界树起新的标尺,创立“新布局”,雄霸十番棋,将同时代的强豪通通降级。吴清源的著作《黑布局》、《白布局》等在业余棋手中流传极广。  相似文献   

14.
俗手这些事     
在围棋术语中,“保留”与“定型”是一对意思截然相反的词。在大多数情况下,职业棋手面对一个棋形时,第一反应基本上都是保留种种变化而不会立刻寻求定型,而业余棋手则恰恰相反,喜欢将绝对先手都走掉。一般来说,保留变化利大于弊,请看下图。  相似文献   

15.
期待更精彩     
《围棋天地》编辑部约我评一评周睿羊的棋,这当然可以。平常,只要有时间,我会在电脑上浏览棋局,周睿羊,以及其他少年棋手的棋,我有印象。粗略地说,有朝气、有力量,是他们的共性。对了,他们的棋,盘面都比较精彩。因对棋的认识,总体说来,在不断地积累进步,故多年以前,在我国职业棋手成绩不好时,我就说过,形势并没有成绩所反映的那么糟糕。  相似文献   

16.
袁斯童 《围棋天地》2011,(3):182-187
这些绝对称得上专业水平的死活题,作者却不是专业棋手,而是南京的业余高手袁斯童5段。据我们所知,业余棋界的死活题达人还有不少,其实这原本也不是职业棋手的专利,比如日本公认的诘棋大家中,就有一位业余棋手琢本惠一。当然,我们的业高们在这方面距离琢本还有相当的差距,正如我们的死活题还无法上升到诘棋文化的高度,但是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多人的更多努力,更多参与。  相似文献   

17.
刘菁 《围棋天地》2007,(20):43-50
现代围棋高手的出现,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不久前刮起的一阵“初段风暴”至今尚未停息,未来的中日韩三国围棋争霸会怎样演变让人期待。记得今年《围棋天地》创设了新的栏目“少年行”,介绍了陈耀烨、周睿羊等我国棋界数位希望之星。而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个人赛中,三位少年棋手名列三甲。与此同时,这段时期,韩国的新锐战、日本的新人王战也相继决出冠军。毫无疑问,现在在比赛中表现活跃的各国年轻小将中间将会产生未来棋界的主角,在关注我们优秀年轻棋手的同时,不要忘记日韩的新锐棋手也在窥视着未来棋界的宝座。今天,就通过两盘棋,来关注一下日韩年轻小将们在最近棋战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围棋天地》2006,(8):58-58
早些年,每看到围棋盘一侧或两侧端坐着金发碧眼的棋手,总感到有些不甚协调。似乎这古老的东方艺术配以黑头发黄皮肤才更为搭调。因少见而多怪,必然。身在欧美的中国棋手,或许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吧。《欧洲围棋见闻录》以翔实的内容,图文并茂地向我们展示了以往被称为“围棋沙漠”的地方,正在渐渐生成越来越广的绿荫。围棋,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相似文献   

19.
另一种复活     
在日本,赵治勋是“七番胜负的伟人”,他已经28次夺取日本三大棋战的头衔。相比之下世界冠军对赵治勋来说太遥远了,遥远到要用12年的时间才能再次体验冠军奖杯的热度。在几乎被遗忘的时候,赵治勋连克金主镐、元晟溱、曹薰铉、胡耀宇、朴永训五位强敌,当仁不让地登上几乎令所有职业棋手都无限憧憬的三星宝座。四位少年时期曾多次学习赵治勋棋谱的年轻棋手,在棋盘上真实地领教了前辈的力量。日本文豪江崎诚致曾经说“赵治勋是用胜者至上的铁则在棋界立足的”,比起七番胜负中传奇般的潮起潮落,三星夺冠是赵治勋的“另一种复活”。  相似文献   

20.
许鸿霖 《围棋天地》2005,(19):68-68
1988年元月,首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比赛在北京举行,这是全国业余围棋界的第一次盛会,各省市的业余围棋高手齐聚北京,论剑棋坛,实为业余棋手的一大快事。岁月如梭,至今“晚报杯”业余围棋赛已连续举办了18届,期间强豪辈出,令人感慨。欣然之余,现将我在首届全国晚报杯业余围棋赛中的一局棋,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