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高校典型人物报道在克服先入为主、仰视视角和以全概偏等报道误区的基础上,要创新报道内容,结合历史空间和时代特色,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挖掘报道师生典型;还要完善报道形式,加强全媒体、多元化报道.在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过程中,高校典型人物报道要结合传播对象与报道对象的实际,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提升报道的感染力与传播力,实现高校新闻舆论工作"以人兴文,以文育人"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主要以教育和启迪为目的,其是在新闻媒介引导社会舆论的基础之上,激发人们奋进的报道。通常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以典型材料为主要内容,以感动人心为主要的社会导向,并以影响思想为宣传的主要手段,在报道过程中,不断发挥社会媒体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其正处在一种"报道时感动,报道完冷漠"的尴尬局面。没有完全发挥正面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闻传播理论为视域,以微博报道体育赛事的事例,探讨了微博在体育赛事报道中的作用。阐释了微博的传播特点、微博对体育赛事报道的影响与分析微博报道体育赛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微博报道的若干对策与建议,为微博报道体育赛事提供了理论研究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我从事新闻事业的不长时间内,我对报纸的总体印象是,日报对先进典型人物和事件的报道,总是喜欢以长篇的大通讯进行总结性报道;晚报则是以消息报道为主,兼而有之地报道些过程。这些媒体的先进典型报道均能引起一时的轰动,在广大受众中产生强烈的反响,从而达到预期的报道目的和宣传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6日凌晨,发生在沈阳北站前地下旅馆的一场大火敲响了沈城消防安全的警钟。7日的沈城各媒体对此都给予报道。虽是同一突发事件,但党报和都市类的报道各有千秋,笔者作以比较后,浅见如下。作为党委机关报的辽宁日报和沈阳日报,在这次报道中尽显主流媒体风范。辽宁日报在一版的右上刊发了题为《张文岳在沈阳重大火灾事故现场要求一立即组织安全大检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报道。报道概述了火灾的经过,突出省长张文岳亲临火灾现场并对消防安全作出的重要指示。沈阳日报则以《陈政高在市消防安全紧急会议上提出——展开拉网式排查坚决消除火灾隐患》为题作以报道。侧重报道市长陈政高在沈阳市召开消防安全紧急会议上,提出的五点要求。两则报道以时政新闻的形式出现,把社会新闻转化为时政新闻,说明党和政府对这场火灾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体现出党和政府的亲民性,时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于这次火灾,各家都市报的报道也各有所长。辽沈晚报在报道中凸显以“主流媒体影响主流生活”的办报宗旨。12月7日的辽沈晚报在一版的看点位置以《沈城  相似文献   

6.
王静 《今传媒》2015,(1):57-58
在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攻坚期的矛盾期阶段,新闻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方面更应该明确起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准确把握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以实现对突发事件报道的预期效果。本文以央视品牌新闻节目《新闻1+1》为例,研究其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孙瑶 《记者摇篮》2009,(7):84-84
近几年来,以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为突破口,按照“三贴近”原则改进时政报道成为各级媒体实践的方向。各级媒体抓文风、改文风并未懈怠,在调整报道结构、突破传统报道模式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以努力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根本上解决媒体所作报道与人民群众的关注存在的脱节现象,就要真正从群众的需要出发去选择新闻和组织报道。辽宁电视台以及多家媒体迅速转变作风,按新闻规律办事,以新闻价值大小为取舍的杠杆,在随后的一系列报道中创造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深度报道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事实背后真相的报道形式。而目前广播深度报道一般采取记者调查+采访录音+记者述评的形式。由于媒体传播特点和受众接受特点,深度报道一直是报刊的强项。报刊的深度报道优势体现在深层分析上,以比较长的篇  相似文献   

9.
"连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电波直接播报出去的一种报道方式。在这类报道中,广播连线记者对新闻报道的把握掌控能力,直接影响新闻的报道质量和节目的播出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兴宇  舒启智 《新闻世界》2011,(11):224-225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以微博为代表所形成的网络舆论,对大众媒体的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上。本文以央视对“药家鑫”案的报道为例,探讨大众媒体在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上该如何寻找舆论支点,以及建立什么样的舆论支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新闻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以香港"占中"事件为个案,研究人民网和凤凰网对重大事件在新闻呈现上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新闻材料选择上,人民网重视原创,引领官方发言,凤凰网则更注重各方转载,报道多元化;在新闻材料建构上,人民网采取均衡报道方式,以"求稳"为准则,而凤凰网报道自由度相对较高,以事件的冲突性和新闻的价值点为报道准则。但两者在报道框架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其报道经验的成熟,媒体官方微博在恐怖事件报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昆明暴恐事件报道为例,统计了@人民日报发布的关于该事件的88条微博,从8个类目出发,分析媒体官方微博在恐怖事件报道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报道的策划是一次媒体的会战,全国的都市报都在努力追求策划报道的个性化。从全国都市报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一些特色看,策划体现了非事件性报道的一些走势。从对事件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这次大规模的报道许多都市报都体现了个人故事唱主角的特色。2005年7月7日,新京报共推出16块版,按时间顺序进行报道。在版面的组合上,以个体叙述为主,以概括报道为辅。强调的是内容的生动和以人为主的理念。北京青年报则推出了一块整版的报道,作为系列报道的首篇。它推出的系列报道包括血债、血泪、血战等版块。它共采访了400多位历…  相似文献   

14.
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会根据事件的新闻价值进行选择性报道。基于受众需求、价值判断、眼球经济等原因的选择性报道往往忽视了媒体的社会责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以最近媒体频繁曝光的一系列"老人倒地"事件为例,分析了媒体选择性报道机制的动因及产生的舆论影响,以发挥选择性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深度报道。新闻周刊以深度报道见长,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新闻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对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的报道,来阐释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周刊应坚守的阵地——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6.
刘婷 《今传媒》2012,(5):42-43
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介引导社会舆论、激励人们奋进的一种强化报道,它以教育、启迪为目的,以典型材料为内容,以感动人心,影响思想为宣传手段来发挥媒体的社会导向作用。但在中国,长久以来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处于一种"报道时感动,报道完冷漠"的尴尬局面。传者与受者之间存有一层无形的隔膜,使媒体无法完全有效地发挥正面典型报道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17.
杨敦显 《东南传播》2010,(9):122-123
本文以"瓮安事件"等群体性事件报道为例,分析媒体在群体性事件报道为更好实现媒体的报道责任,应注意的报道策略,即注意舆论引导,选择适当报道的形式和选择解释性框架。  相似文献   

18.
和曼 《当代传播》2008,(2):42-43
本文以"山西黑砖窑事件"报道为例,分析了传媒在新闻事实建构中满足受众需要的3种报道手段:个人化的报道、戏剧化的报道和主题曲化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在体育报道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媒体实践角度着手,探究当前体育报道的新媒体实践策略,提出了新媒体时代的体育新闻报道要在跨媒体合作、与受众互动、体育报道方式有所创新,以提升新媒体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西安两家纸媒为例,分析了其在2009年以大学生为主要报道内容的239篇文章的报道形式、篇幅、报道立场、版面等指标,意在客观呈现西安媒体中的大学生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