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定势又称思维定式或心向,是指在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能使人在解决当前问题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从而决定后续活动的趋势.定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表现在学生解决同类问题时能很快找到解题方法,加快解题速度.而消极作用则表现在学生碰到新问题时仍用老思路来解,思维缺乏灵活性.下面举几个教学中常见的例子,谈谈定势的消极作用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2.
定势思维在解题中有其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本文指出,在教学中可有目的地设计例题,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等,以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时,总是习惯于用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这种由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对问题的预备性反应叫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思维定势既能使学生按照一定“惯性”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而起积极作用,也能导致学生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已有的经验,而起消极作用。思维定势产生的两种相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中对问题的思考方法上,如在平时学习中,学生解题的背景清晰,一般都是刚学的新知识,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时用常规方法思考问题,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对巩固新知识大有帮助。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显著。而在总复习阶段(特别是考试中),学生解题的背景模糊,所用知识范围宽广,且相互交织,这时沿用常规方法思  相似文献   

4.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指由先前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思维状态.它有决定后续心理活动态势的倾向.解决实际时这种"倾向"可表现出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在许多情况下能使学生在学习与旧知识类似的知识时,得以较快的理解和掌握,获得较好的学习效率.二是也有消极的一面,往往使学生因循守旧,妨害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妨碍问题的解决.针对学生学习物理时,思维定势起消极作用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对  相似文献   

5.
思维定势是学生在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学生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思考问题所表现出的思维倾向,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定势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的思维定势能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方式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用于学习和理解新的物理知识,解决新的物理问题.消极的思维定势则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不善于变换思考的角度.  相似文献   

6.
定势思维在解题中有其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本文指出 ,在教学中可有目的地设计例题 ,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等 ,以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思维定势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分析和解决同类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对形同质异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比较辨析,就容易导致错误的结果,这就是受到思维定势消极作用的影响.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同时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8.
思维定势就是解决命题时既定的心理准备。它可表现出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进行得更敏捷、更省力;二是消极作用,容易使人们的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情境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思维,甚至造成认识的歪曲。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徐李叶 《现代教学》2010,(11):62-62
数学解题思维定势是指解题者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解数学问题的实质决定了解题过程,这也是思维定势不断作用的过程。因此,数学解题思维定势广泛存在于学生的解题中。  相似文献   

10.
思维定势是对思维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简单地说,是指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对解决同类问题表现出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用相同的方式解答的问题越多,定势的影响就越大。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会受固定搭配、习惯用法等形成的思维方式影响,凭着经验或感觉,盲目快速地解题。若一味追求解题速度,有时也会把学生往“歧路”上引,稍不注意就掉入“陷阱”。因此,学生必须认真审题,突破思维定势,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表现为人们思维的一种趋向性与专注性,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即负效应),往往表现出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妨碍问题的解决.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思维定势的负效应常常妨碍实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陈粉 《科学教育》2008,(6):23-24
思维定势对解决同类问题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有时也会妨碍对新问题的具体分析,甚至产生错误结论,起到消极的作用。消极的思维定势能束缚人的思维,是影响创造力的枷锁。本文分析了思维定势的成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阐述了破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举措,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邸萍 《青海教育》2010,(9):64-65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名词,是指人们受先前经验影响形成的一种用固定思路去分析、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在教学上既能起积极作用,也能起消极作用。思维定势对解决同类型的问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思维定势是人们采取某一特定的思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取得成功后,便自觉或不自觉地继续沿用它去处理新问题这样一种心理状态.思维上的这种"习惯势力"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面性.积极作用是由于吸取过去成功的经验或教训,为解决新问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消极作用是定势近乎本能性的复制以往的经验,往往使人们的思路局限于某个狭隘圈子里.缺乏广阔性和灵活性,不能从多条思路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思维定势的这种消极作用,亦称之谓思维定势的负效应.在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负效应表现得很突出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思维定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它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有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时 ,思维定势同样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应努力克服其消极影响 ,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一、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常常表现为在收集信息或处理信息的环节上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思考,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因此教学中常常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仍存在一定的准备状态,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定势",定势决定了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一种趋向性,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考虑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和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悖或不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就会酿成解题的错误.因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发展阶段,更要重视思维定势的处理,才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思维定势,应采取细致的态度,分析情况,慎重地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8.
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的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思维定势.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的固定倾向.这种趋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表现为一种思维的趋向性,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学生倘能将已获得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运用合理的类比、想象和推理,正确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则思维定势在这时所发挥的影响是积极的;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或者酿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  相似文献   

19.
数学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定势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知识性定势、技能性定势、策略性定势三种,具有概括性、稳定性、流畅性、迁移性等四个特性,数学解题思维定势的作用即为这四个特性的表现.在解题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举措.  相似文献   

20.
思维定势就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固体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表现出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在解题过程中,有时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往往会使解题陷人误区,不得求解或得出错误结论,只有突破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树立创新意思,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会求出正确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