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我国“聋哑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语言环境,学习动机,语言输入和情感因素。而在多媒体发达的今天,“视听说”教学正好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和提供大量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在视听后能进行一系列“说”的活动。在进行“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情感因素,使得学习者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说英语。  相似文献   

2.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影响,该理论时外语听力教学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这两个假设为理论基础,时影响学生听力的诸因素给予分析,最后得出一些关于英语听力教学的岩示,并就听力教学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美国语言教育学家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情感过滤说",他认为:学习者对语言材料的输入不是机械、被动地全部吸收,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语言的态度、自信心、忧虑程度等对语言材料的输入有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学生的吸收取决于教师的"可理解输入".学生的操练和交际活动及动机和情感因素,只有通过学生的吸收,教学输入才能转化为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克拉申(Krashen)语言输入理论中的语言输入建设和情感过滤假设,较为深入地阐述了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输入以及情感因素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指出了在因特网第二语言教学中克拉中输入理论具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输入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和学习者的情感因素.通过对语言输入理论的分析,指出该理论的特点,探讨其对中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和考查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个难点.这常让我变换多种方法和参阅大量书籍.随着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理论的产生,我从中受益匪浅.该理论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对整个教学和启迪学生的整个跟踪过程的作用很明显.根据"情感过滤假说",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或态度是一个可以调节的过滤器,它可以使可理解性输入顺利通过,也可以阻隔甚至完全阻止习得所必需的输入,情感过滤越低,语言学习者所获得的输入量就越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语言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其中所指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程度三者.  相似文献   

8.
课外语言活动是提高英语学习者听说水平,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等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较之英语课堂教学。课外语言活动有着诸如语言环境好、学习者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无意识学习”、语言输入难易适中以及双向互动促进语言输出等有利于语言习得的特点。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同时克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外语工作者应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任务型教学法在"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听说"课程重视语言技能培养和语言实践.目前,该课程仍然延续着听力课陈旧、单调的语言教学方法.为改变当前"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文章通过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中,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第二语言习得看外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输入、输出及语言环境和情感因素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变量,如何在外语课堂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这些促进语言习得的变量,一直为外语教学实践者所关注。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环境来看,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支持和鼓励交际性的、适宜发展的和反馈丰富信息的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会促进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主要由语言的输入、语言的输出、语言环境和情感因素这些变量决定,而合作学习的应用恰恰为语言习得提供了这些重要的变量。  相似文献   

11.
以建构主义理论和语言输入、输出假说为指导,充分利用网络的集成功能,创建"听力沉浸+口语模仿+自我纠错"的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把英语视听说练习与自我纠错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听带说,以说促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易于产生的英语听说焦虑,改善心理状态,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培养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有效解决我国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老大难问题。它为网络环境下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聋哑英语”是大学英语学习中普通存在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学生的情感因素等等,都是可能导致“聋哑英语”的重要因素。英语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措施,彻底改变“聋哑英语”现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已广泛引起语言教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而与外语学习中"哑巴英语"现象相对应并形成鲜明反差的则是幼儿母语学习所取得的普遍成功。以幼儿母语与大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对比为切入点,着眼于外语学习中语言水平与思维发展之间的非平衡状态,试图对"哑巴英语"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形成的原因,旨在对外语学习的认识和外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大批学生英语学习掉队、高分低能现象普遍、“聋子”“哑巴”英语现象严重等被动局面,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在总结外语学习天赋证据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如何学习英语更有效。指出:每个正常人都应该能够学会英语;习得为主,学习为辅,是克服英语高分低能、“聋子”“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发挥个人多元智能长项是保证不让一个人英语学习掉队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教材缺乏时代性,听力课缺乏互动,学生学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本文从克拉申的输入假设与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出发,联系听力课堂教学实践,加大语言输入,降低情感过滤从而提高大学英语听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践检验,认为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思维模式、克服英语教学中"聋哑"现象、解决费时低效等问题、提高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多学生学习外语时容易陷入一些误区:1.固守语言规则;2.不敢开口,研习“哑巴英语”;3.错将语言交际能力理解为单纯的口头表达能力;4.将英汉“对号入座”作为外语学习的唯一途径。走出这些误区的方法是:1.正确认识语言的本质及语言学习的任务;2.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3.恰如其分地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比较;4.增强相关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8.
An internet search tool, Google Alert, was used to survey the global English-language press July-December 2005 for references to deaf people. The survey found that such references focus on people who are deaf rather than the disability itself, thus demonstrating how well deaf people fit into the mainstream. Derogatory terminology such as "deaf and dumb" was rare. However, when used metaphorically, the term deaf usually had negative connotations. Implications for the public view of deaf people are considered in this context.  相似文献   

19.
A bilingual 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educating deaf students who are learning American Sign Language (ASL) as their first language and written English as a second. Although Cummins's (1984) theory of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articulates how learners draw on one language to acquire another, implementing teaching practices based on this theory, particularly with deaf students, is a complex, confusing process.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describ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the teachers and parents of thre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within a bilingual/bicultural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deaf student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trategies such as using ASL as the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and making translation conceptual rather than literal contribute to literacy learning. Findings further indicate that some inconsistencies persist in applying a bilingual approach with deaf students.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聋哑英语"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视听说教学急需进一步改革。文章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现状出发,基于人的心理认知机制,构建了一个基于注意机制和多维导向的的视听说教学新模式,从根本上来改变视听说教学现状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