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对教学论研究哲学与科学认识方式的批判与反思,诠释——批判教学认识方式以其非常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体系影响了教学论的研究思维。诠释——批判教学认识方式强调以分析、相对、多元、体验、感悟等多种方式去理解、审查、反思教学论,它不追求绝对整齐划一,而是试图以对话、交往的方式走进教学,参与教学等形式进行教学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对课堂文化本质的科学认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通过尝试在生态哲学的视域下探讨课堂文化的功能:濡化功能和涵化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希望能引起对课堂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把哲学的理路划分为理论哲学理路和实践哲学理路,那么,原本的马克思哲学便是一种对于作为理论哲学之最高发展的主体性哲学之超越的现代实践哲学。正是马克思的现代实践哲学奠定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实践哲学倾向。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看来,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也不能简单地将一方还原或归结为另一方,但它们之间是互为关联的。理论认识归根结底是派生于生活认识,从而依赖于生活认识的,因而,人不可能认识生活之外的东西,即便那些不实在的或根本不可能变为实在的东西,它们也源于生活。生活认识不仅为理论认识提供了基本的经验,而且为理论认识对自身困难的克服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参照。理论认识有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之分,科学认识是可以得到普遍证实的客观知识,哲学认识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范导或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马克思主义与全球主义对经济全球化内在不同的诠释和哲学关怀,揭示了全球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及其产生的根源,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科学认识;章还对全球主义哲学思潮的积极与消极意义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5.
哲学教学的使命在于“转识成智”,即把哲学知识转变成能力和德性,因此,哲学教学就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德性这3个环节上下功夫。在传授知识时,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接受真正的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学生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要强化感悟对人生价值观的作用,在不断感悟中培育学生的美好德性。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和哲学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光的本性的探索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认识发展过程辩证性质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7.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升华哲理意识,内化哲理品质,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提高哲学课堂的实效所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中的科学认识与艺术创造是紧密联系的.对教学的科学认识有待于通过艺术创造形成新的教学实践来实现它的价值.教学的艺术创造必须受教学科学规律的指导和制约.不重视掌握教学的科学认识,就没有艺术创造的自由,不能使教学活动取得积极的成果,而只是空谈客观规律、不重视教学的艺术创造,也不能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哲学与人生"课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哲学与人生"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哲学与人生"课程相对抽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积极性已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文章阐述"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在乱世的背景下,庄子及魏晋士人通过对现实人生的反思和对独立自由人格境界的探索,期求达到对人生的审美超越。其价值在于,体现了人类对高层次精神领域的哲理追求,启迪着后人开拓人生视野,把握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社会需求是促进科学认识发展的首要因素,社会历史文化及宗教对科学认识具有促进和制约双重作用。人类认识能力是科学认识的基础,科学自身发展水平和科学认识手段限制着科学认识,学科分化对科学认识具有制约作用,非意识后果对科学认识提出了新的挑战。弄清楚这些问题能为人类解决科学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寻求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职校"哲学与人生"课程为例,阐述了案例导课的目的和作用,深入分析了案例导课的艺术性,对"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晓慧 《教师》2010,(35):26-26
本文以中职校“哲学与人生”课程为例,阐述了案例导课的目的和作用,深入分析了案例导课的艺术性,对“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无论哲学教师还是学生,普遍存在着哲学课难上的现象,加之是基础课,课程设置又多以舍堂课为主,这无形中更加重了教师上课的难度和学生不重视的程度。本文以此为契机,对目前哲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剖析,分析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中的一些探索、尝试和体会,指出要想真正走出哲学教学的困境,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人生教学目的在于,试图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形成积极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对于生命的尊重,进而更为爱惜自己的生命.本论文针对哲学与人生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只有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解决对发展问题的科学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哲学史上,关于归纳方法的争论源于归纳问题本身,归纳方法作为科学认识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一直是学术争论的焦点,其发展脉络与引发的思考至今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另辟蹊径,用哲学的眼光,从道教的人生价值观入手,阐述了道教的生态伦理观,其后又在其人生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基础上结论出道教的自然宇宙观,文中的一些观点或许对当前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环保运动 及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生态伦理哲学给予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高职的哲学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惑,在教学中必须根据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对哲学基础课的教学加以改革,使哲学知识能够教会学生做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唯物的、辨证的、历史的、逻辑的观点正确地、客观地看待整个世界和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张钰铖 《考试周刊》2013,(51):130-131
中职学校开展《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哲学与人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践行人生的能力,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在社会中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三味",即坚持以生为本的"生本味"、注重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味"、强调哲学课程学习与实践相统一的"活动味"。力求通过指引学生体验"三味",让哲学智慧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