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孙建锋老师就致力于语文对话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近年来,他上了好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课。他的课底蕴丰厚、灵性丰盈、智慧丰赡。特别是他诗情演绎的“对话”教学不但为听课的老师和专家所称道,而且成为了学生生命发展历程中有意义的珍藏。实践的同时,他写出了不少有关对话教学的论文,著有《享受语文》一书。他的文笔轻灵睿智、哲趣横生、美轮美奂,能够催生读者的思考与感悟。由是,让我想起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话。前几天,孙老师寄来了他的新作《享受语文对话教学》,我得以先睹为快。这篇文稿,写了他对对话教…  相似文献   

2.
自从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以后。语文教学界对“对话”进行了很多有益的理论性的探讨。理论终归要落到实践上才能产生力量。怎么去操作呢?最近听了姜梅老师的《陈奂生上城》一课,觉得她在实践这种理论上做出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3.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向以教学艺术精湛而享誉语文教坛,特别是他在阅读教学方面长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陕西师大出版社推出的“新作文教师研文库”《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是余老师教学智慧的结晶。全书具有“教材阅读的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课型设计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理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段来欣赏黄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5.
说“对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潘俊亮 《教学随笔》2007,(10):29-30
在一次阅读教学的研讨课上,有位老师施教精读课文《赤壁之战》。为了使自己的教学体现对话理念,有创意,引起人们关注,他是这样进行教学的: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翻阅有关“三国”故事;课始,让三位“三国谜”当小老师,一个负责讲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三国资料,提示同学阅读课文,进行比赛前的热身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仙台)课堂实录》,感觉于老师指导学生到“字里行间”揣摩文意、用心与文本对话的做法,上出了“语文味”,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8.
雷玲 《教师博览》2006,(6):42-43
关于王崧舟,总是有两种声音。一种来自一线教师,除了他亲手带出来的五十多个弟子,天南海北,无数小学语文老师以听他一堂“诗意的语文”课为荣。在他们心目中,课要是上成这样,就不是在简单地教书,而是在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另一种声音则来自他的一些自恃“才疏学浅”的同行:对小学生大讲“诗意的语文”,太难懂,太玄了吧!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特级教师薄俊生老师以其独到的教学构思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在执教《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追求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指导学生学习读书习字,彰显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0.
2014年3月,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概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断,来赏析黄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1.
叶刚 《山东教育》2005,(34):26-27
孙建锋老师是目前国内小语界人气飙升的少壮派特级教师,他的许多课都是底蕴丰厚、灵性十足,智慧无穷的大气之作。近年来,他诗情演绎的“对话”教学不但为听课的老师和专家所称道,更是成为了学生生命发展进程中的有意义的珍藏。现在,让我们到他执教的《最大的麦穗》一课中去领略那流动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7、8月合刊中张忠诚老师的《独立处理教材:教学的起点》一文后,思绪万千。钱梦龙老师说:“一个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就是自己能独立地处理教材。”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说:“课前教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  相似文献   

13.
邹旭升 《河北教育》2006,(12):36-37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倡导“情智语文”。他认为,课堂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的情感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的确,孙老师正在不断地用自己的教学实践诠释着他的“情智语文”。如他所执教的《二泉映月》一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现在,以其中第4自然段的教学来欣赏孙老师的情智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4.
上一期我们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丁慈矿老师关于“对课”教学探索的长篇报道《行走在诗意语言的密林里——丁慈矿和他的“对课”》,在读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很多老师纷纷来信或来电话询问关于“对课”的具体教学情况。为了满足老师们的需要,本期我们集中发表了丁老师的一组“对课”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本组稿件与《小学语教师》杂志联合发表。[编按]  相似文献   

15.
董文 《学语文》2008,(5):23-23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对话理念正式引入中学语文教学。那么,什么是“对话”呢?王尚文教授在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中对其作了精要的阐释: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而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则是和传统教学中的一元独白相对而言的.是师生间借助语言进行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手段和方式.是对话主体在心灵上相互回应和融合。这种理念的确立,让对话、交流、沟通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标志着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正逐渐向现代语文教学的“对话——生成型”转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想真正实现对话,笔者以为必须遵循以下三原则。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自由与文体限制》,以《背影》解读为例,阐发了语文教学与文本“对话”时应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陈建先老师潜心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是“本色语文”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综观陈老师《钱学森》一课的教学,初步彰显了他“扎根语言,着意精神,立足发展”的本色语文观和“读为本,悟为核,用为宗”的课堂特色。主要的感受有三点:  相似文献   

18.
秋日的多媒体教室,阳光灿烂,听于永正老师执教《梅兰芳学艺》,感觉到于老师虽已过了花甲之年,但在课堂上,他仍然充满激情,童心洋溢,他的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9.
冷玉斌 《山东教育》2005,(10):26-28
最近,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朋友》一课的教学,课堂上,窦老师紧扣“朋友”做了一篇精彩的文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朋友、感受朋友、体验朋友。升华朋友、分享朋友,与教师、与文本、与同伴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拉丁美洲杜威”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他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指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把“阅读教学”界定为一种对话,这无疑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师独语状态,对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