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有趣的喷泉演示实验,一是氯化氢的喷泉实验;二是氨的喷泉实验。这两个实验现象鲜明、趣味性强、可操作性好,既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分析、推理、判断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动机...  相似文献   

2.
在高一化学第二章里讲氯化氢时,用“喷泉实验”(见教材p32实验2-9]来说明氯化氢的溶解性。很多人认为该实验能证明气体极易溶于水,且只有溶解性很大的气体才能做。这对吗?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中,关于氯化氢气体的制备和喷泉实验,其原文如下: (实验1-9)把少量食盐放在烧瓶里(图1-11)。通过分液漏斗注入硫酸,同时加热。把氯化氢收集在干燥的集气瓶里。余下的氯化氢可用水吸收。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讲述氨气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演示了喷泉实验.做完氨气的喷泉实验,有很多学生都问:"是不是只有溶解度很大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本人根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知识回答:"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那么,是不是真的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气体的溶解度多大时,才能形成喷泉现象?  相似文献   

5.
多种气体性质实验演示器浙江省德清县第一中学(313200)李熙平一、证明氯化氢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此实验常因收集氯化氢的烧瓶不干燥或空气潮湿而失败。现改用氯化铵和浓硫酸为反应物。实验时在氯化铵瓶中加入少量水,利用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可使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6.
如图装置 实验装置注意让硬质玻璃管倾斜,上端氨的出口和下端氯化氢的出口都要用玻璃尖嘴口。因为演示实验中药品用量有限,产生气体  相似文献   

7.
学生通过氯化氢、氨气性质的学习了解了化学模拟喷泉实验的实质,同时对喷泉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提出其他许多问题,例如: (1)喷泉实验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2)成功演示化学模拟喷泉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3)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多大才能形成喷泉? (4)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是否也可以做喷泉实验? (5)应如何选择喷泉溶液? (6)喷泉的颜色由什么来决定? 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对喷泉实验的原理、条件、实验装置的设计及改进等有关知识和技能有进一步的认识、拓展。  相似文献   

8.
将"趣味化学实验"引入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灵感的有效途径.围绕高中化学"气体的性质"这一章节,在原有教材实验的基础之上设计优化了"氨气与氯化氢"、"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氨气与氯气"、"喷泉实验"四个适合课堂演示的趣味性实验项目,介绍了实验的设计思想、内容及特色,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践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氨的喷泉实验是高中重要的化学演示实验。该实验操作教材要求老师课前预先收集好氨气,到时再做喷泉实验。但是,由于氨气易扩散,上课老师经常担心预先收集好的氨气会泄漏,到使用时喷泉效果不好甚至实验失败。特别是现在重点高中扩班,有时一个老师半天要连续上几个班级的课,用预先收集好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效果一般不理想,如果当场制取氨气,教室中无通风柜,氨气肯定要散逸,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对氨的产生、收集和喷泉实验作了下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1 改进实验目的 喷泉实验[1]是中学化学中比较经典、学生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实验.关于喷泉实验改进的介绍也有很多[2,3,4].传统方法收集氯化氢气体是在圆底烧瓶口塞一团棉花,根据瓶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来确定氯化氢气体是否收集满.  相似文献   

11.
奇妙的“双喷泉”咸宁高中(437000)俞远光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氯化氢和氨气的认识。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实验用品干燥氯化氢气体1瓶、干燥氨气1瓶、石蕊试液1瓶。三、实验装置图四、操作步骤1.拔掉氯化氢瓶上面的胶头及氨气瓶的皮塞...  相似文献   

12.
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体现了氨的重要化学性质.在实验过程中,该反应存在以下问题:浓氨水、浓盐酸的挥发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反应产物是烟还是雾,无法进行验证;反应一次性进行,无法重复演示.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特设计了一套进行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的微型化装置,它不仅适合于教师多次重复演示,而且适合于学生实验.该装置设计简单,易于操作,无污染,实验效果良好,可以验证产物是烟还是雾.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1册(必修)中氯化氢喷泉实验的装置如甲图,在此实验装置中,利用胶管向内挤压水,使一部分氯化氢气体溶解于少量水中,烧瓶中形成负压,此时松开十字夹,使烧杯中的溶液即由玻璃管喷入烧瓶,形成喷泉。如果用此法做喷泉实验,失败的概率很大,因为压缩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很难成功,现提出两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氨的喷泉实验是高中重要的化学演示实验,该实验操作教材要求老师课前预先收集好氨气,到时再做喷泉实验.但是,由于氨气易扩散,上课老师经常担心预先收集好的氨气会泄漏,到使用时喷泉效果不好甚至实验失败.特别是现在重点高中扩班,有时一个老师半天要连续上几个班级的课,用预先收集好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效果一般不理想,如果当场制取氨气,教室中无通风柜,氨气肯定要散逸,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对氨的产生、收集和喷泉实验作了下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氨的喷泉实验是高中重要的化学演示实验,对于该实验操作教材要求老师课前预先收集好氨气,到时再做喷泉实验.但是,由于氨气易扩散,上课老师经常担心预先收集好的氨气会泄漏,到使用时喷泉效果不好甚至实验失败.特别是现在重点高中扩班,有时一个老师半天要连续上几个班级的课,用预先收集好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效果一般不理想,如果当场制取氨气,教室中无通风柜,氨气肯定要散逸,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对氨的产生、收集和喷泉实验做了下面的新改进.  相似文献   

16.
喷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对新编初中化学课本中氯化氢气体在水里的溶解性的实验——“喷泉”实验的装置作了一些改进(如图),增加了“泉”喷的时间(可持续四、五分钟),而且能避免因漏气而造成实验失败,同时实验的器具在农村中学也容易找得到。实验操作过程:在干燥的圆底烧瓶和500毫升的医用盐水瓶用排气法收集氯化氢气体,待满后分别用塞子塞紧。在盐水瓶中塞上插入一个2毫  相似文献   

17.
罗迎瑞 《考试周刊》2015,(8):136-138
因为化学实验及实验装置设计无不渗透着技术思想和方法,化学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化学实验教具的革新无不运用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经长期探索与尝试,设计出一套多功能喷泉实验装置。不仅能够快速制备氨气、收集氨气、检验氨气性质,而且能引发氨气的喷泉实验、喷烟实验、倒吸实验,还能利用此装置继续完成其他气体的喷泉实验。该套装置连接简单、控制灵活、简单便捷、无污染、现象明显、耗时短、实用性强,能同时完成多组实验、没有氨气泄露,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既适合于教师演示,又适合学生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18.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氯化氢(1:500)、氨(1:700),可以用水作吸收剂,做“喷泉”实验来验证。但大多数的酸性气体,如Cl_2(1:2.5)、CO_2  相似文献   

19.
氯化氢的喷泉实验是中专化学“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观察到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实验的操作尚有几点不足,需要改进。 (1)用通常的方法(常压下向上排气集气法)向烧瓶中充入氯化氢气体时,不能杜绝氯化氢向空气中扩散,会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氨的喷泉实验,从实验准备到课堂演示,包括NH3的制备、收集、储存、课堂喷泉实验的演示等过程,实验步骤都比较繁琐.在实验准备过程中,若收集的NH3浓度小,或在储存过程中,有部分NH3散逸到空气中,都会导致氨的喷泉实验失败或实验现象不明显,并且在收集NH3时,若无恰当的尾气处理措施,就会有大量NH3散逸,导致室内空气被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