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萨格勒布世乒赛郭跃获两金一银2003年.不满16岁的郭跃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在巴黎,她获得了一枚女双银牌,进入了女单8强。2005年,郭跃当时的主管教练韩华为她定下了上海世乒赛的指标:一二三。最后,郭跃获得混双冠军、女双亚军和女单季军。如果说.巴黎世乒赛属于王楠,上海世乒赛成就了张怡宁,那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的女主角则是刚刚成年的郭跃。  相似文献   

2.
2008年终于来了.世乒赛团体赛一转眼也到了。从表面上看.张怡宁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波澜不惊的张怡宁,从容,自信——一种很独特的自信。不过,球迷们心里有点没底,因为一年多来,张怡宁的路确实走得有些坎坷。萨格勒布世乒赛单打半决赛,以0比4的尴尬比分完败于郭跃,这场比赛被本刊列为2007年的年度冷门:  相似文献   

3.
奥运红粉组     
《乒乓世界》2008,(8):46-53
实事求是地说。这支中国女队是历史上阵容最为强大.主力队员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在这支“梦幻劲旅”中,王楠、张怡宁和郭跃都曾是世乒赛女单冠军。前两人还是乒坛大满贯得主。同时,王楠已是奥运会的三朝元老。比赛经验极为丰富,是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中,运动寿命最长,状态保持最好的人。张怡宁和郭跃也参加过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在雅典加冕了双冠王.而郭跃在女双比赛中夺得了铜牌。  相似文献   

4.
王宁 《体育博览》2008,(4):68-69
第49届世乒赛女单决赛,郭跃战胜"一姐"张怡宁封后,其后,关于郭跃成为国乒新"一姐"的说法漫天飞舞。本次广州世乒赛团体赛总决赛中,郭跃首轮0:3负于对手,而张怡宁顶住压力连  相似文献   

5.
年轻小将郭跃在半决赛对阵张恰宁,这场比赛是新生力量对世界冠军的一次冲击,最终郭跃直落四局,闯过了本届世乒赛最大的难关。整场比赛中,张怡宁的状态明显不佳,而郭跃发挥出了应有的技术,战术运用也十分合理。郭跃发对方正手位下旋短球。张怡宁接发球时,突然晃撇郭跃的正手位大角,这板晃撇的质量较高,直接拐向郭跃正手位侧边线。郭跃发球后做好了进攻准备,虽然来球的落点很刁钻,但她压低身体重心,使用并步向正手位快速移动,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拉了一板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分析张怡宁反手弧圈球技术在比赛中的使用率和得失分率。针对张怡宁在49届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对刘诗雯、决赛对郭跃、以及29届奥运会女单半决赛对李佳薇、决赛对王楠等4场比赛中,发球反手抢拉、接发球反手抢拉和相持中的反手技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找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8,(4):54-54
这次广州世乒赛,我给女队的整体表现打九十分。张怡宁、郭跃、王楠、李晓霞、郭焱五名选手全都上过场,都发挥出了较高水平,表现令人满意。尤其张怡宁在比赛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扭转局势,证明了她的能力和价值。郭跃和王楠虽然都输过一场球,但她们的技术打法还是有比较大的优势。李晓霞与郭焱也表现出很强的中劲。在这次比赛中,  相似文献   

8.
年度意外     
郭跃,李晓霞会师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决赛在王楠、张怡宁两个大满贯得主,世界杯女单冠军郭焱参赛的情况下.第一次和第三次参加世乒赛(单项)的李晓霞、郭跃能够会师女单决赛.不得不说是一种意外。这种意外恐怕和1983年37届世乒赛时,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韩国运动员梁英子连过中国队耿丽娟.童玲、黄俊群三关.闯进决赛.一样令人猝不及防。这种意外恐怕和1989年40届世乒赛时,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中国运动员乔红夺得女单、女双冠军.一样令人吃惊。意外的背后,是世界女子乒坛发生的一场悄无声息的技术革命:前三板积极、主动、凶狠.有高质量的相持能力,在打法层面上呈现出快速、凶狠、均衡三者集合雏形的李晓霞和郭跃,逐步打破了过去女子乒坛以稳为主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决赛郭跃4比3李晓霞郭跃,19岁.第三次参加世乒赛单项比赛,首次进入女单决赛。发球变化多.前三板出色,正手弧圈球上手速度快,质量高,反手偏弱。李晓霞.19岁,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单项比赛。相持能力强.正反手弧圈球质量高,打法没有明显漏洞,但战术变化不多。参赛经验、技战术综合能力略胜一筹的郭跃在1比3落后的情况下逆转李晓霞。  相似文献   

10.
国球五十多年的光环之下,向来不乏少年得志的英杰。1978年亚洲锦标赛时的曹燕华,1992年中国公开赛时的刘国梁,1997年八运会时的张怡宁.2004年47届世乒赛时的郭跃.他们都曾少年得志.都曾托起了国球辉煌的过去和现在。当乒乓球走入了奥运会的殿堂.从白色变成黄色再变成白色.从38mm变成40mm.我们的少年英杰从神话般的民族英雄变成了大众偶像。上述四位中.曹燕华虽然成名最早,个性最为突出.但她没有机会参加奥运会,也不曾获得奥运会冠军,刘国梁和张怡宁获得了奥运会冠军.但他们却没有曹燕华离经叛道似的传奇人生;郭跃是中国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是第一位享有"与老瓦球风酷似"美誉的女子选手.然而.她正在为(?)首次夺取奥运冠军而努力着。(?)性格的影响下。同一个时代的乒乓球少年英杰们。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9,(11):58-59
今年的女子世界杯,因为张怡宁没有参赛,所以郭跃、李晓霞、刘诗雯都具备了冲击冠军的能力。她们三人从技术环节上看其实差不多;从比赛经验上看,郭跃比赛打得更多一点。  相似文献   

12.
4月30日,女团决赛,中国队以3比1击败老对手中国香港队。小郭跃第二次登上世乒赛团体冠军领奖台——算上去年的混双她已经是第三次登上世乒赛冠军的领奖台了——但她的眼里噙满了自责、侮限的泪水。一个小时前,郭跃在第二盘比赛中1比3负于宿敌帖雅娜。她哭了,队友、教练劝也劝不住。"年轻没有失败",和6年前在吉隆坡45届世乒赛女团决赛负于中国台北队徐竞、进而失去了悉尼奥运会参赛资格的张怡宁相比,郭跃这几年来走得已经很顺了。法兰克福飞回北京的班机上,郭跃拿掉了自己枕着的碎花蓝色卡通枕,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这个枕头是我在网上买的,回北京以后,我要好好去购物,多买点东西,让自己心情好一些……"  相似文献   

13.
王楠/张怡宁从个体看.两代天后王楠和张怡宁无疑在萨格勒布世乒赛上都有点儿失意。王楠没能跻身女单4强,张怡宁在半决赛惨败给郭跃。但从整体看,她俩却创造了一个历史:连续在47、48、49三届世乒赛上问鼎女双冠军.她们将获得复制的波普杯。这也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获得的第四个世乒赛复制奖杯。前三个复制杯分别是圣·勃莱德杯(庄则栋)、兹·赫杜塞克杯(王涛/刘伟)、吉·盖斯特杯(王楠)。如果算上45、46届世乒赛和李菊搭档获得的两个女双冠军.王楠已经成为乒乓球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女子双打球员。  相似文献   

14.
大姐归来大姐,不是指年龄,是说地位。刚刚在上海世乒赛稳固了自己的“大姐”位置后,张怡宁5月12日在训练中撞到球台,造成右手掌骨骨折,此后一直处在治疗、恢复阶段,8月16日下午在罗湖体育馆,是她世乒赛后第一次公开亮相比赛。按照赛程,16日下午4点,张怡宁率先在女双比赛中出场。两点半后,记者来到训练馆时,张怡宁/郭跃正在临阵磨枪练双打。来深圳之前,她们两个还未曾合练过一次双打。对手不是队内的小姐妹们,是主教练陆元盛跟教练乔红的混双搭配。乔红发球,张怡宁接球,陆元盛用落点变化来调动郭跃。他们一边打,陆元盛一边在提醒弟子马上要打的新加坡李佳薇/张雪玲的特点。按照陆元盛的说法,李佳薇/张雪玲是这次比赛女双中实力最强的,她们刚刚在哈尔滨站获得了亚军。一百多天没打比赛,张怡宁的手感有些生,连杀半高球也失手,无谓失误比较多,输了两个8:11。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09,(7):104-105
本次世乒赛再次加冕后冠的张怡宁为我们展现了超强的防守技术。任对手的进攻如何凶猛,她都能一一将其化解,在对手坚持不住的时候再施予致命一击。可以说,任何与张恰宁对抗的选手都会感到无从下手,永远都无法打穿那堵密不透风的墙。即使在与当今女子乒坛攻击力最强的郭跃比赛时,张怡宁依然表现得游刃有余(图1-20)。  相似文献   

16.
萨格勒布世乒赛之后,我们所有的队员都在各自俱乐部打超级联赛。在乒超联赛的第一阶段,参加世乒赛的几个重点队员发挥得都不是特别理想。郭跃输了好几场球,张恰宁输给了刘诗雯。她们在连续作战、训练不够系统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赛练结合,不断调整自己、磨练自己,在第二阶段比赛中的表现总体上要比第一阶段好。从战绩来看,王楠略好一点,目前只输了一场球。当然她只打单打,而郭跃、张怡宁每次比赛都打两场。年轻的队员中,刘诗雯的表现比较突出,目前保持11胜1负的战绩,先后胜了张怡宁、李楠、李晓霞。  相似文献   

17.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乒乓球"三段评估"法等对张怡宁和郭跃近年来6场重大比赛的录像视频进行技战术统计,从微观上比较和分析张怡宁、郭跃在发抢段、接抢断和相持段技战术实力、运用效果以及在尾局对战机球处理的能力,力图为其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有效运用技战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网球五十多年的光环之下,向来不乏少年得志的英杰。 1978年亚洲锦标赛时的曹燕华,1992年中国公开赛时的刘国梁,1997年八运会时的张怡宁,2004年48届世乒赛时的郭跃,他们都曾少年得志,都曾托起了国球辉煌的过去和现在。  相似文献   

19.
除了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女单冠军,几乎所有能拿到的金牌,张怡宁都拿过了。她对世乒赛单打金牌的渴望因此不言而喻。事实上,她也完全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在国家乒乓球队,很多教练和队员在赛前都看好张怡宁。遗憾的是,她又一次站在了冠军的旁边。就像以往和王楠的大多数比赛一样,尽管单论技术,张怡宁已经具备了与王楠抗衡的实力,但这一次她还是功亏一篑。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回张怡宁没有哭。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她大大方方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平静得让人看不出她刚刚遭受了怎样的挫败。许多人说:“张怡宁成熟了。”还得学王楠张怡宁和王楠的比赛真…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乒坛女运动员中,有没有瓦尔德内尔式的人物?有!她就是不满13岁的辽宁选手郭跃……四年以后郭跃肯定会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2000年,这位号称“中国通”的意大利记者吉纳罗·博扎,用一篇《关注郭跃》引起了国内乒坛对于这个满脸稚气的小女孩的关注。 2002年是郭跃横空出世的一年,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便在奥地利公开赛上打入四强,成为国际乒联历史上进入巡回赛四强最年轻的选手;年末的瑞典国际乒联总决赛上她一路杀进了决赛,最终负于张怡宁,世界排名也从年初的39位飚升至第9,媒体把各种赞誉毫不吝啬地给了这个看起来虎虎生威的14岁小丫头。 2004年多哈世乒赛团体赛,16岁的郭跃凭着拼劲和自信,在最后时刻挤掉了队友郭焱。决赛中她犹如一股喷薄而出的新生力量,拿下最后一分之后,郭跃亲手打下了这个世界冠军,也让四年前博扎的预言变成了现实。国际乒联新闻官撰文称,“郭跃是未来女子乒坛的领军人物”,而国内舆论更是把她定为”王楠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