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释“虹”《说文·虫部》:“虹,(虫带)也,状似蟲,从虫,工声。”卜辞有■字。如云:“王固曰:■,八日,庚戍,■各云自东。■母昃,亦■出~自北,饮于河。”(《■华》页四)又云:“旬昃亦■设,■出~自于河。”(《前编》卷七页四十三)又云:“设~于西。”(《前编》卷七页七)据此上下文,余释为虹。然其形何以如是  相似文献   

2.
一、有违编例而误收者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版)卷一录载朱存诗十数首,皆为朱存在南唐时所作大型组诗《金陵览古》二百章之中者。朱存其人亦未入宋,若入宋,也未见有入宋之诗作(有宋人诗误入者不计入)。《全宋诗·凡例》云:“凡唐五代人入宋以后有诗者,将其入宋以前所作之诗一并收录。”又云:其人“虽历经宋朝,而无宋时诗作,一概不录,如其诗写作时代难以确定,则从宽收入。”而朱存《金陵览古》大型组诗之写作时代有明确记载,不属于“写作时代难以确定”者。据马光祖、周应合于南宋理宗朝纂修的  相似文献   

3.
<正> 《洪洲类稿》,明史家王圻撰。《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四卷,并提要云:“是集凡诗一卷,文三卷,乃其提学湖广时所自编。其孙谟又为重刻。”“计其平日殆无时不考古研今,其于诗文殆以余事视之,故寥寥如此。”(集部别集类存目五)按:此为四库馆臣误会。所谓四卷本《洪洲类稿》虽然确实是王圻编于湖广督学任所,但王圻平生所作诗文,却绝非  相似文献   

4.
汪遵为我国晚唐时期著名的“咏史”诗人,但是其里籍何处,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颇不一致。宋人计有功编《唐诗纪事》卷五九《汪遵》条谓:“遵,宣城人。”元人辛文房著《唐才子传》卷八《汪遵传》谓:“遵,宣州泾县人。”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引宋人乐史著《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又云:“汪遵,宣城人。”而《全五代诗》卷  相似文献   

5.
唐诗人卢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唐诗》卷四六三有卢贞,小传云:“卢贞,字子蒙。官河南尹。开成中,为大理卿,终福建观察使。诗二首。”所录二首诗为:《和白尚书赋永丰柳》、《和刘梦得岁夜怀友》。《全唐诗》所收二诗及卢贞事迹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九。《和白尚书赋永丰柳》一诗,《唐诗纪事》作《杨柳枝词》,《乐府诗集》卷八一作《杨柳枝》;白尚书即白居易,此诗又附见《白氏长庆集》卷三七。《唐诗纪事》载其事迹云:“  相似文献   

6.
《题李卫公二首》诗非温庭筠作,清顾嗣立已言及,然依据不足。对此,笔者略陈管见。两首诗最早见于《卢氏杂记》,没有著录作者。《太平广记》二五六选载作“及罪遣(李德裕),为人作诗”云云,亦未标明作者。两首诗孱入温庭筠诗集源出于宋钱易《南部新书》。其文云:“李朱崖,武宗朝为相,势倾朝野,及得罪遣责,人为作诗云:‘蒿棘深春卫国门,九年于此盗乾坤;两行密疏倾天下,一夜阴谋达至尊。肉视同僚忘匕箸,气吞同例削寒温;当时谁是承恩者,肯有余波达鬼村。’又一首云:‘气势凌云威触天,权倾诸夏力排山。三年骥尾有人附,一得龙髯无路攀。画阁不开梁燕去,朱门摆扫象鸦还。千岩万壑应惆怅,流水斜阳出武关。’此温飞卿诗也。”清顾嗣立《温飞卿诗集签注》曰:“此二首诗语涉讥刺,  相似文献   

7.
李纲是以爱国著称于世的。作为政治家,他的业绩彪炳史册;作为词人,其词却鲜为人重,没有一首编入他的集子里。如《四库全书》收他的《梁溪集》,有诗、文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独无词。这种冷落直到清末才有改观,王鹏运刻《四印斋所刻词》,将他与李光、赵鼎、胡铨的词合辑为《南宋四名臣词集》,其中李纲的《梁溪词》收词五十首。唐圭璋先生编《全宋词》,又据别本补入四首(其中残篇二首)。但这还不是李纲词的全部。《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四引《词谱》云:“绍兴初,都下盛传《苏武令》一  相似文献   

8.
孙望《全唐诗补逸》卷十七无考类辑有舒信道诗一首,题为《甘蔗诗》,附有小注云:“舒信道,无考,诗一首。(全唐诗无舒信道诗)”。按,孙望原诗辑自《渊鉴类函·果部·甘蔗六》,补逸误作“甘蔗五”,书系清圣祖命张英等所纂,实不足为据。考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后集卷四《果部·甘蔗·赋咏祖》,录有舒信道咏甘蔗诗,唯“还”作“仙”,“当垆”作“垆边”,“让”作“酝”,“祖”作“袒”,文字与孙先生辑诗稍异。同书前集卷一《花部·梅花·赋咏祖》有舒信道“短笛楼头三弄夜,前村雪里一枝春”句,胡应麟《诗薮》杂编卷五:“李定、舒亶,也知其为凶狡亡赖而不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崔颢为人轻薄,却写了一首颇为沉厚的《黄鹤楼》诗。诗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鹅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唐人七律,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此“第一”当谓其最早,非谓最好,然亦足见宋人对此诗之推崇。《唐才子传》卷一曾记大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人作诗,至少在魏晋以前,全都使用汉语,句中嵌入非汉语大概是没有的。《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jn居)隅跃清池。’桓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桓公曰:‘作诗何以作蛮语?’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这是很有风趣的笑话,《楚宫旧事》卷五引《世说》此条,在“那得不作蛮语”之后,就有“温大笑”三字可证:也是当时习俗的真实写照,三月三日集同人临水修禊,是免不了要大作其诗的,《文选》就载有同题《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两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所辑《全唐诗补逸》(中华书局版《全唐诗外编》第三编)卷五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三○○六。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相似文献   

12.
九韦应物诗,平平处甚多,至于五字句,超然出于畦径之外。如《游溪》诗:“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南斋》诗:“春水不生烟,荒岗筠翳石。”《咏声》诗:“万物自生听,太空常寂寥。”如此等句,岂下于“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哉?故白乐天云:韦苏州“五言诗,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东坡亦云:“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相似文献   

13.
参寥子 《东坡志林》卷2;“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尝十九”,而参寥子居其首。坡公云:“妙总师参寥子,予友二十余年矣,世所知独其诗文,所不知者,盖过于诗文也。” 参寥子乃僧道潜之字也,道潜本姓何,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县潜阳镇)浮溪村人。幼不茹荤,以童子诵《法华经》为比丘,于内外典无所不窥,且能文章,尤喜为诗。苏子谓其“诗句清绝,与林近上下,而通了道义,见之令人萧然。” 东坡(?)杭之日,与参寥结方外之交,而其所交亦因诗也。北宋僧惠洪《冷斋夜话》云:“东吴憎道潜,有标致,尝自姑苏归湖上,经临平,作诗云:‘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蜒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坡一见如旧,及坡移守东徐,潜往访之,馆于逍遥堂,士大夫争欲识面。东坡馔客罢,与俱来,而红妆拥随之。东坡遣一妓前乞诗,潜援笔而成,曰:‘奇语巫山窕  相似文献   

14.
谢春草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因其《登池上楼》一诗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被人称为“谢春草”。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在《鹧鸪诗》一诗中有“雨昏青草湖滨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句,被称为“警绝”,因而获“郑鹧鸪”的雅称。崔鸳鸯唐代诗人崔珏因写《和友人鸳鸯之什》别具一格,被誉为“崔鸳鸯”。碧桃学士唐代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中句云:“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中句云:“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因而获得“碧桃学士”的雅号。杜紫薇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  相似文献   

15.
诗圣杜甫的《游修觉寺》诗有云:“诗应有神助.”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引《南史》说:“谢灵运尝于永嘉西堂,吟诗不就,忽梦见族弟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云此语‘有神助’.”此典不但见于《南史》,钟嵘《诗品·宋法曹参军谢惠连》记载的更加详尽.不过这只能说明“有神助”三字的出处,证明杜甫作诗,其遣词用字,都是有来历的,不是杜撰或生拼硬造的.至于“神”字该怎么讲?杜甫的用意何在?谢灵运的用意何在?读者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16.
皎然是中唐时期有名的诗僧,本名谢清昼,又名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皎然为“(谢)灵运十世孙”,其作品有“《皎然诗集》十卷”,“贞元中,集贤御书院取其集以藏之,刺史于依为序。”皎然所撰诗论有“《诗式》五卷,《诗评》三卷”。传世本《诗式》,主要有清代乾隆年间何文焕编《历代诗话》所收的一卷本,清末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所收的五卷本,后者最为齐备。另外,乾隆年间所编《诗学指南》所收比较特别,同一卷本、五卷本互有详略,编排次序也不同。《诗式》的内容,以两汉至中唐诗人的作品为实例…  相似文献   

17.
(一) 唐张祜《江南杂题诗三十首》之十一有句云:“小鸟闻批颊,征虫弄印头.”(《全唐诗外编·补逸》卷八,中华书局1982年版)这两句诗,颇难索解.“批??”,为小鸟之名;“印头”,似为小虫名,然遍查有关资料,亦未见虫名中有所谓“印头”者.至于“征虫”,则更为不词,故疑此句中或有讹字. 《全唐诗》卷七一五有卢延让《冬夜》诗逸句云:“树上谘诹批??鸟,窗间壁驳叩“头虫”,与张祜诗相对照,可推知张诗之“批颊”、“印头”,即卢诗中所说之“批颊鸟”、“叩头虫”.而“叩”字,则因形近而讹作“印”.“壁驳”,当为象声词,象  相似文献   

18.
二、无名氏诗误入作家诗集 前述诸例,殆属作家诗误入无名氏集,即在采辑无名氏诗时,因失于鉴别,往往误收作家诗入无名氏集中。反之,在采辑作家佚诗时,又往往出现误收无名氏诗的现象,即常常将无名氏诗误收进作家诗集内。此例亦不少见,尤以从《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以及其他类编诗的总集本或选集本中辑佚作家诗时,或有兼收后题缺名者为常见。 《全唐诗》卷七八七无名氏集三载《秋日悬清光》,又重见《全唐诗》卷一二七王维集中,题作《赋得秋日悬清光》。检《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省试”卷载此诗,题下缺  相似文献   

19.
崔顥的《黄鹤楼》诗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从黄鹤楼三字着眼,一气贯注,托想空灵,寄情悠远。据《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搂后,对崔诗大为倾倒,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题诗在上头。”于是“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相似文献   

20.
继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之后,研究者进一步考订杜牧诗中人名,续有所得。但未得主名者有之,考订未当者亦有之,故作樊川诗人名补笺如次。李褒《樊川文集》卷二《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阳羡粗有薄产叙旧述怀因献长句四韵》。顷见《杜牧诗文人名新考》云:“李景让开成四年(839)至五年(840)在京。杜牧此时也在京任左补阙,与李景让以礼部侍郎知贡举的时间相合。‘李侍郎’当是李景让。诗云:‘白头郎吏尚留连’,考杜牧开成四年为左补阙……,五年转膳部员外郎,故诗当作于开成五年。”上述考证可商酌之处有二。第一,开成五年杜牧年仅三十八岁,初入尚书省为郎(据缪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