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逐渐转向网络社交平台,而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特性也为群体性事件的发酵和扩散提供了更大平台。本文从传播形态角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具有代表性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在舆情的变化中梳理出网络群体性事件传播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Web4.0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形态创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发生变革。社交属性日益显露的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生的媒介形态成为公众意见表达和沟通的工具,舆论场也从微博、微信逐渐向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延伸。近年来,由短视频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比比皆是,互动性强、扩散速度快导致舆情工作变得严峻。新形势下网络舆情应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如何加强引导效能,如何把握舆情事件的传播方向,是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加强并完善以短视频为主的新型传播媒介的应对措施则是提高舆论引导实际效能的良好出路。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微博等新社交媒介的快速兴盛,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消解与重构,网络意见领袖逐渐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影响公共舆论的重要力量。这个群体能否成长为网络社会这个拟态环境中理性表达与对话的中间力量,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演变有着重要影响。着重探讨了当下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对网络舆情演变的影响,以期指明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及网络社会传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社交平台的发展,微博平台成为了舆情生态的重要显微镜.而热点话题——林生斌事件中的多次反转热议则与当下网络舆论场的过度情感倾向特征有关.在网络舆情的公共性下,后真相、舆论审判、阶层共情、社会凝视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林生斌事件中网络舆情情绪化的生成.杭州保姆纵火案作为重大社会公共事件受到多方关注且舆情经久不下...  相似文献   

5.
赵前卫 《今传媒》2016,(6):27-29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场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网络舆论从边缘步入中心,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舆论传播的主场;传播主体多员化,传统媒体主导的话语权转移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影响力下降,网络社群力量开始兴起,并影响舆论形成;社交媒体信息把关能力的短板,导致舆情反转现象频现;不同移动互联网世代之间存在刻板印象和不通约的现象,给舆论引导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短视频以"音乐+视频+社交"的新社交媒介形式深受广大大学生的青睐。短视频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与当今大学生追逐短暂快乐的"娱乐假象"、短视频"内容为王"的发展思路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需求密切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借助社会力量建立视频内容监管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短视频行业生态;依托互联网平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短视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短视频网络文化的引领,积极主动占领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新载体催生了一种去中心式、多元化的舆论环境,与以往集权式、控制型的传统媒介话语体系背道而驰.网络拟态环境下新媒体传播范式与公众对媒介强依赖性形成的间接认知之间的失衡,导致舆论信息传播偏差甚至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爆发.本文通过解读互联网赋能媒体行业变革背景下网络舆论的新特征,从媒介生态各因素与外部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8.
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社交工具,已逐渐成为宣传阵地和舆情发展、监控、管理、应对的主要平台。本文结合微信舆情特点,围绕微信舆论生态现状,探讨微信舆论管理新近成果,思考传媒、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更新观念,妥善地应对微信传播背景下的舆情事件。  相似文献   

9.
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共同助推了层出不穷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的发酵、传播,从而导致群体性事件自媒体网络舆情的产生。在此情况下,高校学生群体也得以机会在自媒体平台上更自由地"发声"。探讨自媒体平台上的群体性事件大学生参与现状、发声现状,试图提出有助于控制网络舆情、引导学生理性参与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经历了网络门户、社交网络及移动和私密化三个时代,并基于复杂性和网络舆论蝴蝶效应视角,对不同时期网络舆情生成特点予以分析,三个时代分别对应信息发布、舆论传播和社会动员;最后从复杂性这一网络舆情的根本特征出发,提出从宏观层面对网络舆情事件引发危机的综合治理措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技术与安全、国际与国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虚拟社群作为舆论生成与传播载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公共性事件传播及舆情生成主要依赖于社群。以微信群、社交网站为代表的平台,已经成为国内舆情传播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2.
王佳 《今传媒》2016,(11):51-52
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今天的一个热词,作为公众收发信息最常见的传播平台,很多社会舆情都引爆并发酵于社会化媒体,它扩大了舆论传播主体、重构了受众身份、拓展了舆论传播载体、丰富了舆论议题内容,对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形成冲击,也引起了网络舆论环境的变迁.面对新的情况,要想有效地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就要首先厘清网络舆论环境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13.
微信的普及不仅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革,也为社会舆论的表达开辟了新的空间。目前,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介逐渐成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的发源地,网络舆论的勃发和反转都集中于此。但是社交媒介中谣言和情绪化信息泛滥,政府部门与主流媒体的失声和滞后造成了网络舆情危机的出现。本文就"山东疫苗事件"的微信传播为例,分析移动互联时代舆情的流变及其特征,探讨政府、权威部门和媒体在面对舆情危机时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杨萍 《东南传播》2021,(5):105-107
"知乎治校"从网友的调侃用语变成如今的网络热词,这说明了高校负面网络舆情的管控与引导方面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交网络时代下,网络舆论的传播主体、内容和载体都有新的变化,这些给高校舆情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高校应认真做好社交网络中负面舆情的应对和引导工作,注重倾听学生诉求,弥合舆情断层,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传媒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播形式的日益丰富,由此不断催生出与受众沟通、互动的新渠道。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而构建的现代化传播平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和交流方式,同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应用平台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在受众意见表达开放化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意见领袖”机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主导着舆论发展的方向。融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点,组织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舆论引导偏差的不良现象。研究新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形成及舆情治理,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营造健康的网络传播环境、增强网络公信力意义重大。本期“组织传播”栏目立足“微时代”,深刻剖析微博意见领袖在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影响,阐述了全媒体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网络舆情治理和高校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同时对现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展开探讨,力争对组织信息提供健康的传播环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给组织传播学的发展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也让受众对传播学以及网络舆情、舆情研判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林凌 《当代传播》2012,(5):27-29,38
移动互联网集传播工具属性、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于一体,使网络舆论在网络"熟人社会"中呈现出病毒式传播,给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崭新的研究课题。移动网络舆论具有随机性、碎片化和聚众传播特点,传播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破坏事实真相的完整性;隐形舆论的隐蔽性更强。因此,难以用引导PC网络舆论的方法有效引导移动网络舆论。必须加强移动网络舆情监测,及早引导移动网络舆论;用全面信息消除碎片化信息的负面影响;同时采用多种传播渠道引导移动网络舆论,提高其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如今的大数据环境下,社会舆情数据的收集、分析、管理及应用都面临挑战。目前"两微一端一抖"的新媒体环境,尤其是移动端短视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受众前提下,使得舆论环境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动,同时也使得舆情数据获取和分析具有一定难度。本文将从目前网络视频舆情分析所需要作出的变革与创新现状入手,以文理结合的角度探索网络短视频舆情分析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迭,视频以更高的信息承载量在社交中凸显出传播价值,目前的社交产品中不乏以短视频为载体的内容,正是社交产品视频化的趋势,催生了短视频社交产品。本文对短视频社交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综合考量用户、运营商、广告商的角色,从内容层面、平台层面和经营层面上对短视频社交产品的融合路径展开分析,并就目前短视频社交广阔的前景所蕴藏的危机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迭,视频以更高的信息承载量在社交中凸显出传播价值,目前的社交产品中不乏以短视频为载体的内容,正是社交产品视频化的趋势,催生了短视频社交产品。本文对短视频社交产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综合考量用户、运营商、广告商的角色,从内容层面、平台层面和经营层面上对短视频社交产品的融合路径展开分析,并就目前短视频社交广阔的前景所蕴藏的危机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14):47-53
在政府危机公关的背景下,"社交化"属性显著的新兴媒体成为民间意见气候的集散地。分析新浪微博用户对"百色助学网性侵"和"马山骗领扶贫款"事件的民间抗争性话语表达,发现传播实体与其话语抗争程度并不显著相关,但传播效果与其固有影响力高度相关。民间抗争性话语已经成为当前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官方处理舆情的思路要由"引导"向"融通"转变,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为载体,推行"互联网+政务",与媒体共同搭建公众政治参与的平台,聚合导向正确的民间抗争性话语的影响力,将新兴媒体打造成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缓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