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闵阳 《新闻界》2012,(13):36-40
新媒体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信息传播的传统格局,农民的信息生活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和特点,深刻影响着西部农村的历史进程。本文以陕南农村为个案,探讨分析了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西部农村信息传播的变化和特点,以及当前对农传播的诸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移动手机终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信息传播的格局,并深刻影响着其历史进程,使农民的社会生活呈现出诸多变化和特点。陕西省神木县是西部经济发达地区,对这一地区农村居民新媒体使用和信息传播状况的调查和反思,对于了解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之间的关系,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体合理使用新媒体发展县域经济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当前,信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以该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与地域界限,显著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并深刻影响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领域。近年来,新媒体在农村地区普及率显著提高,各类县级新媒体逐步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县级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提升其传播力是相关机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村政策信息传播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4,(11)
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民政策信息的接触途径、政策需求及态度的调查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西部农村信息传播的传统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和人际传播成为农民获取政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组织传播弱化、大众媒介传播错位、体制内外传播的交织与抵消等因素影响了国家农村政策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湖南平江新农村建设中的大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岳阳市平江县农村为例,实地调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信息传播情况以及农民的媒介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农民对电视的接触频度最高,互联网在农村发展前景良好,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有待各方共同开发.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贴近性、实用性是该地区农村受众的主要关注要素.在信息社会缩小城乡差距、建设新农村,最快捷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农民媒...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正从传统模式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在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中,科技信息的传播在指导农业生产、开拓农业发展新领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西部农村信息传播的传统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组织传播的缺位、大众传播的错位等因素影响了农村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电脑和数字电视也日益走进农村,走进农民的生活,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成为农民新的选择,也成为一种新的娱乐消费方式.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出现拓展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动力,有利于加快农村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扩大农民交往空间,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也必然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加强新媒体语境下农村舆论引导和农村文化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烙 《东南传播》2013,(9):52-5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在对农传播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农传播成了当下热门的话题。近些年手机和网络在中国农村普及率不断增高,应该如何结合二者的优势,让它们在未来的对农传播过程中发挥合力?重新定位对农传播的受众、传播者,建立新型的新媒体对农传播模式,发展以互联网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手机为客户终端的新媒体对农传播体系,未尝不是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以互联网与手机应用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沟通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生存的方式和空间,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博物馆将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如何利用新媒体以提升博物馆信息传播能力?本文将从新媒体、博物馆信息传播等基本概念分析入手,介绍新媒体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思路和方法,研究新媒体下的博物馆信息传播基本特征,探讨新媒体可能对博物馆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海量信息等特点,迅速展现了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本文以国内外档案部门利用新媒体开展档案文化传播的经验和做法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档案文化传播与新媒体方面的可融性及可鉴性,学习和领悟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方式手段和发展方向,了解新媒体受众群捕获、消化信息的习惯,培养档案工作者在传播优秀文化实践上的主动意识。一、新媒体概述"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城市发展传播格局,对乡村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比如对乡村社会的治理和提高乡村经济有着推动作用,赋予农民平等的传播权和表达权等。但不可忽略的是,也造成了对农民财产的威胁、消解传统乡村文化价值、加大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从传播学来看,新媒体环境下乡村传播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有很多。未来需要通过提升农民的媒介素养、做好农村“惠农”媒体建设、培养乡村传播新型人才、实行跨界融合等策略来提升乡村传播的效力。  相似文献   

12.
夏野萍 《视听界》2014,(6):107-108
面向"三农"的农村广播曾经在广播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体发展呈现多元化,受经济利益驱使和体制转换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广播陷入了发展瓶颈,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先后崛起,农村广播日益被边缘化。一、农村广播是农村宣传的主要阵地(一)农村广播及时传播创业信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媒体的发展虽然迅猛,但城乡之间还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孙明河 《新闻三昧》2008,(10):42-43
农村科技信息的“梗阻”,会使农民的“头脑”得不到更新,满足不了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也对农村旧有的技术推广模式提出了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运用农村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呢?本文以东营市农业科技传播情况为例,对当前农村的科技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19):69-73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的大众媒体产生并迅猛发展。智能手机流行、网络的高速传播更是促进了手机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手机新媒体具有多样化的传播手段、非常强大的信息互通性等特点,不仅拥有更强大的通信功能,还搭建了信息分享等社交类应用,其信息实时传播拉近了受众的距离,极大地改变了媒介传播生态和受众信息反馈方式。本文以微博、微信等手机新媒体平台为例,分析手机新媒体的主要传播特征及其导向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倡导手机新媒体多传播正效应正能量的信息,提高全民媒介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但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尚不能满足助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脱贫的社会期待,因此应加强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新媒体宣传本土特色资源,大力培养信息化农民,开展新媒体致富主题培训,同时,激发村民对新媒体的自主学习,促使其主动探索新媒体致富道路、积极参与相关培训,以“先富”带“后富”,树立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王文娟 《今传媒》2013,(11):81-82
农林卫视作为一个全国唯一的专业化的农业电视卫星频道,对于农村受众而言是一个接受农业新闻资讯、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信息等的重要渠道。作为一个卫星频道突破了地域限制,在创办至今的五年里迅速发展,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农林卫视需要不断地与新媒体融合,拓宽其传播渠道,才能够进行优势互补更好的为农村受众迅速提供有效的信息,增强互动性、扩大其受众群体。本文通过农林卫视传播渠道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对于农林卫视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渠道拓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开阔视野 (一)新媒体视野的定义什么是新媒体视野?笔者认为,新媒体视野指的是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以互联网络和通讯网络为数字化传播手段,将信息生产、传播与接收集中在一起的新闻大视野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变革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文化生产方式,而这种由技术变迁导致的文化变迁使新媒体成为当下传播与引导文化不可忽视的强大驱动力。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媒体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推动新媒体是以数字、通信和互联网等新技术为特征的,以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性强等优势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力军。首先,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以身份识别为基础的社会互动,匿名性使互动群体能够畅所欲言,极大提高了互动效  相似文献   

19.
李博威 《新闻世界》2013,(1):120-121
本文是在农村信息化背景之下,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调查手机和互联网两种新媒体在甘肃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现状。研究发现,手机在甘肃农村地区的普及率较高而互联网的普及率却偏低。同时,农民的信息供求方面存在不平衡状况,即供不应求。未来应该着重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蕊 《新闻世界》2023,(11):51-53
健康传播旨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受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水平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相对较低。本文以皖西地区L村为例,研究新媒体时代农村地区健康传播的现状,以及新媒介技术在农村地区健康传播中的应用。研究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村地区健康传播的渠道,为农村居民获取健康信息提供了更为多元的方式,但是也伴随着相应问题。农村地区健康传播需加强对新媒介技术的投入使用,着力提升农村健康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