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开展图书评论工作中,书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出版社来说,如何组织这支队伍,并发挥其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就此谈谈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同仁。一、书评队伍的多层次结构及其特点书评队伍应由以下四个层次的作者所组成:(1)专家、学者、名人(含著译者)作者群,这是书评的骨干力量;(2)编辑作者群(含报刊、电台的编辑记者),这是书评中的主导力量;(3)业余书评小组作者群,  相似文献   

2.
一句话信息     
▲由静安区文化局等单位主办,静安区图书馆、静安区业余书评协会承办的“92静安读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职工自学活动,出现了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参加读书活动的有240万人之多。在各级工会的组织下,坚持自愿参加,自由结合,自学为主的原则,积极开展读书,评书和创作活动,壮大了书评、创作队伍,活跃了读书生活。书评员在职工读书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中宣部出版局、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青岛出版社协办的第二届全国书评作者培训班7月18日至7月23日在青岛市举办。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20多家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参加了学习,并研究了书评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新形势下的图书评论工作,广泛交流了图书评论与宣传工作的经验。图书评论工作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书评作者和著有书评专著的书评家。为使书评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把建立书评作者队伍作为中心工作之一,每年一度的全国书评作者培训班,旨在培养书评骨干,同时为图书评论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提供交流经验、广泛交友的机会,也为出版社编辑人员、书评作者掌握书评知识、了解书评现状创造了条件。本栏刊登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期培训班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5.
奇特的学府     
我是南市区图书馆的读者,又是它的业余书评员。两年来参加书评组工作,耳闻目睹,促使我想写点什么。这就是这篇小文的来由。一进入座落在上海市方浜中路上的南市区图书馆,不只是墙壁上的宣传画、书评栏鲜艳夺目,也不只是醒目的“先进集体”的奖状使人自豪,而是工作人员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对读者的春风般的温暖使人难忘。在外借处,他们不厌其烦地向读者介绍新书和推荐好书;在阅览室里,到了晚上九时,他们耐心地等待  相似文献   

6.
由全国总工会宣传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图书评论》编辑部、《中国文化报》社联合举办的全国职工业余书评征文活动,经21个省市、自治区和全国铁路总工会推荐,来稿共544篇,评奖办公室将来稿分送书评专家审读后进行初评,评出147篇,最后由评委评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3篇。  相似文献   

7.
我国书评理论研究一直在书评实践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80年代初期,我国书评业刚刚经历了“文革”十年的创伤,当时,对书评心怀余悸者有之,淡漠者有之。在这种情况下,书评界发出了一片“加强书评工作”的呼声,并对书评工作的意义和外国,尤其是美国和前苏联的书评经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介绍,从而澄清了对书评的一些混乱认识,迎来了80年代中期我国书评数量的辉煌;80年代中后期,针对书评质量较低、书评队伍不稳定等状况,书评界又着重对书评创作和书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至90年代初,我国书评的质量开始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出版的不正之风、低劣出版物等的批评渐成气候,书评对出版物的社会控制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90年  相似文献   

8.
晚年的萧乾先生在对来访的北京大学师生回忆起当年他组织书评队伍的旧事时评价说:“李健吾是一位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书评家。”北京大学教授书评学的孟昭晋先生也在《书评家萧乾:八十五岁生日之贺》一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9.
本栏刊登的文章,都是上海市1990年“火炬杯”职工业余书评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读过这些文章,犹如置身于瀑布前清新湿润的空气中,精神为之一振。两千字左右的短文,哪一篇也没有拼凑若干条理由,全面肯定或否定哪一本书。一篇是讲《新编》新在哪里,再一篇是用对话形式回答如何看待一部题材重大又有新鲜观点、材料的著作,另一篇批评一部普及读物在编写思想方面不够全面之处。大约由于作者都身在基层、熟悉群众语言、了解职工读书思想脉搏的原因吧,文章都使人感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深度。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组织这项征文活动已历三届,这里发表的不过是去年六百余篇应征文章中的三篇。预祝他们在来年纪念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开展十周年之际,能在书评辅导工作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由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解放日报《读书》副刊、《书讯报》、《书林》和《社会科学》杂志联合主办的1985年度上海市业余书评征文评选最近揭晓。在获奖的60篇应征作品中,上海图书馆和南市、虹口、静安等区图书馆的业余书评组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评二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杰 《出版科学》2002,1(Z1):23-27
20年来,中国书评事业经历了复苏、发展和初见繁荣三个阶段,从有评无论发展到形成独立的书评学.1985年是重要的转折点,此后各级领导更加重视书评,队伍和阵地逐渐扩大,书评数量增多,书评和读书活动相互结合,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伍杰 《出版科学》2002,(3):23-27
20年来,中国书评事业经历了复苏、发展和初见繁荣三个阶段,从有评无论发展到形成独立的书评学。1985年是重要的转折点,此后各级领导更加重视书评,队伍和阵地逐渐扩大,书评数量增多,书评和读书活动相互结合,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馆员撰写书评是阅读推广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图书馆界对书评写作的培训、推广程度远远不够,使馆员撰写书评处于业余写作的状态,停留在个人喜好的层面上。2013年由图书评论委员会牵头举办的"最值得向读者推荐的一本书——馆员书评"活动,评选出的15篇一等奖作品对馆员如何撰写书评做出了方向性的引领。论文通过对15篇作品的研读,分析了馆员书评的特点和撰文原则,提出了撰写书评应是图书馆员的专业职能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暮春四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图书展览”,吸引了几十万的图书爱好者。书展的盛况,令人鼓舞。同时也使人感到,同图书出版的质量和数量相比,图书评论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支专门的书评队伍,对书评科学的、系统的研究还待进一步深入开展。虽然如此,我们也看到许多出版社在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对本版书的评论上,取得的一些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推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职工书评队伍的建设,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和《文汇读书周报》决定联合举办“1985年全国职工书评征文评选”。评选办法规定,全国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均可参加这项活动,尤其欢迎基层读书小组、读书活动积极分子和出版发行部门的同志踊跃参加。评论图书的范围为1984年以来全国各出版社公开出版的图书(以版权页记载的出版时间为准),工会系统的读书小组和读书积极分子可以全国总工会关于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们仍要承认这样一种事实,书评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件陌生的事情。书评还只局限于少数专业书评人员和部分书评爱好者,以及受人之托应付差事者。参与书评活动的人确是面很窄。分析参与书评活动的人面窄的原因,其根本在于书评的路子窄,这主要反映在书评阵地太少上。像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众多出版物和众多读者的国家,专门性书评刊物真是屈指可数。缺少相应的书评阵地,何以发展壮大书评队伍? 书评的形式,除了文字外,声、像书评几乎是很难见到,书评的形式也是一条窄路。怎样冲出窄路,走上宽阔的大路?这是发展书评事业的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17.
“早在30年代,我就希望国内有一支独立的、客观的书评队伍。今天有没有这样一支队伍呢?至少还没有在全国大范围内建立起来。书评要推动出版前进,一定要有一支独立的队伍……”。这是萧乾先生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举办的“首届书评作者培训班”上的讲话中谈到的。当萧乾先生了解到,参加书评作者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国30多家出版社时,他特别强调了书评的独立性问题。他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正像电影院搞影评  相似文献   

18.
书评与选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评以其评论的方式报道图书的出版,而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图书馆选书的重要依据。美国出版商协会和美国图书馆协会在一项联合研究中指出:"对图书馆选书的影响,任何因素都比不上书评"。这极好地说明了书评在图书馆选书中的重要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利用书评选书是十分普遍的。如美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工矿企业针对青年职工文化低的问题都在狠抓职工的业余文化学习。在上好业余文化课的同时,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促使青年职工利用图书馆自学补课,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南京宏光机械厂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在厂技术图书馆增辟了科普杂志借阅专栏,向职工群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知识。一年来,已初步取得成效,职工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广播编辑。深感要办好广播节目、稿件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稿件的数量多与质量高又依赖于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专业记者队伍和业余通讯员队伍。就县级广播台站来说,建立和培养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业余通讯员队伍是办好广播节目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建立和培养业余通讯员的工作中。广播编辑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发掘和培养业余通讯员工作中可以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业余通讯员队伍是不稳定的。工作调动、职务变化、情绪涨落等都可能使一名经常写稿的通讯员停下手中的笔,而另一方面又不断有新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