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学翻译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工作者,既要掌握熟练驾驭母语和译作语言的技巧,又要具备浓厚广博的民族文化素养,用文学语言翻译文学语言,用形象翻译形象,使译文读者和原作读者同样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样获得审美上的愉悦和欣赏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中形象的塑造必须通过文学语言的形象化描写.才能塑造出众多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或动人心弦的艺术意境.文学语言的形象化就是指可感性.尽管它给读者的是间接形象.但通过对事物的性质、情状的准确、鲜明而生动的描写.给读者以一种如临其境、如感其情的具体感受。林黛玉、吴荪甫等人物形象之所以至今还具有巨大的艺术生命力.这是因为作家运用了高超的形象的性格化的文学语言.从而产生了很大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诗学概念。本文分析了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的"陌生化"。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的"陌生化"能使文学作品增添艺术魅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的信息。文学翻译更是如此。当我们翻译一些外国文学作品时,为了保持其原有风格,往往将它们的形象直译,但原文中有的形象由于其民族性较强,或隐喻含义很浓,在译文中难以找到对应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将形象作适当转换,以利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学语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是用语言构筑的艺术世界。文学语言在艺术表现方面充分体现了自由性和灵活性。文学语言和一般语言的不同,决定了文学语言的审美性,形成了文学语言的特殊语言符号,使人们在文学的艺术殿堂里,享受艺术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作为符号都是具有指称性的,指称性决定了语词的区别。一个词与另一个词含义不同,因为它指向不同的事物、事理、事情,没有这种指称性,就没有语言。文学语言是日常语言的艺术运用,同样具有指称性,正是这种指称性,使文学语言成为唤醒形象的媒介。  相似文献   

7.
翻译除了忠实和通顺外,还应给读者以美的愉悦.文学作品翻译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语言的选择有助于译入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语的确切含义,展现中国文化色彩.译者要通过自己的文学笔力和人生体验,用形象的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受到启发,获得美的感受.这需要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8.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作者用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为读者展现了少男少女之间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其通过文学语言构造的艺术世界和这种艺术世界所产生的魅力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之感,把人们带人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的信息。文学翻译更是如此。当我们翻译一些外国文学作品时 ,为了保持其原有风格 ,往往将它们的形象直译 ,但原文中有的形象由于其民族性较强 ,或隐喻含义很浓 ,在译文中难以找到对应物。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最好将形象作适当转换 ,以利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不同于科学。文学翻译也不同于科学著作的翻译,它必须体现原作的形象,体现文学语言的凝练与生动活泼,体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言自指性是指语言在表达某个意思的同时又以表达本身为目的,尽力凸现自身以引起读者对它的注意。哈尼族作家文学语言的自指性通过语音、语法、语义的陌生化表现出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文学语言最集中、最鲜明、最生动地体现和显示了一种语言的美质和美学特征,就美学而言,文学语言的规则与非文学语言的规则是不同的。本文将从分析文学语言中“平行”修辞格的句法结构、语义特点出发,研究“平行”修辞格产生的均衡美、节奏美、意象美和气势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运作、文学语言的含混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陌生化凸现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并使语言具有含混性;文学语言具有含混性,既是语言本体与艺术表达辩证统一的结果,也是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辩证统一的结果;文学的审美特性包括语言自身显现出来的因含混性而具有的诗性功能、文学活动的艺术虚构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三个方面。生活和语言矛盾对立的丰富复杂性从而作者自身和读者自身矛盾对立的生活-心理世界的丰富复杂性,是陌生化运作得以成功实施从而形成文学的审美特性的人类学基础;语言陌生化具有较为深远的审美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的文学语言观建立在杂文学观念的基础之上。刘勰认为文学语言起源于人的创造而具有社会性,“文”、“笔”之中的语言只要情志充实而可信、言辞巧妙而有文采就是文学语言;文学语言要求在内容传达上要有风骨、在运用形式上要有“三文”之美,是质和文、情和采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歌唱是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的产物,歌唱者语言的优劣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语言与歌唱的关系,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的特点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使演唱富有艺术感染力,就成为一个歌唱演员必须弄清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文"的"文",指的是书面语言,语文课是语言课.语言学家介入语文教育,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学语言必须读文学,但读文学不等于学文学而是学语言.把语文课当作文学课来处理,不仅不符合大众对于语文能力的需要,而且也有悖个体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文学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个性和创造性的体现,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应当注重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再现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驱遣联想和想象,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调动情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披文入境"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培养创造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史课程相比,对外汉语专业的文学史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所以相应地也需要采取一些特别的教育举措。针对该专业学生重语言、轻文学的现状,首先就要向学生明确文学史课程的意义。其次,由于该专业没有单独开设文学理论课,因此应该适当补充一些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另外,对文学史课程内部结构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细讲作家作品,略谈思潮及文学史脉络;细讲作品内容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略谈艺术手法。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介绍一些比较文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语言艺术,作为对“想象的世界”的表现,文学语言和普通的实用语言的不同,在于其情感性、多义性,在于其联想的丰富和多彩。文学作品的形象是通过间接的方式,通过想象的过程呈现给读者的。文学文本中语言符号与意义的分离与偏转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和空白,为欣赏者留下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欣赏者需要依靠想象的能力对空白进行独特的、创造性的填充和确定。因此,把握文本的思想深义,感悟艺术形式的表现技巧,最重要的首先是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然后经过想象、联想的作用,唤起具体可感的个人艺术世界,即创造性的艺术形象世界。艺术形象沟通了作品的浅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形式批评,立足回到文学自身.对"文字"的批评,是他形式批评的一个重要尺度.他所说的"文字"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语言.他认为文字创造应该完全;"文字"运用与言语运用可以实行转化,提出以口语造"意境";"文字"与言语转化的中介就是作者的深切体验和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