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探究测定凤凰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在λ=400 nm下测定不同地域高度、不同发酵条件下凤凰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和一壶茶叶的最佳冲泡次数,以测定其氨基酸的最大浸出量,并和其他品种茶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高度凤凰茶中氨基酸的含量高山最多,低山最少,中山居中;在100℃发酵下,其氨基酸含量最大;凤凰茶的最佳冲泡次数为5次;当浸泡4 h时,氨基酸含量达到最大浸出量;与其它茶叶相比,普洱茶氨基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测定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日化、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开发“绿色工程”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测定,主要目的是测定茶叶在不同条件下荼多酚的含量,然后相互比较。例如:茶汤放置时间,泡茶次数及pH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都希望自己每日饮用的茶水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多一些,因此我们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从茶水中获得茶多酚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孙秋香  肖婷 《培训与研究》2009,26(8):47-49,57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日化、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开发“绿色工程”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测定,主要目的是测定茶叶在不同条件下荼多酚的含量,然后相互比较。例如:茶汤放置时间,泡茶次数及pH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都希望自己每日饮用的茶水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多一些,因此我们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从茶水中获得茶多酚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普洱茶的特级、三级、九级三个茶样进行五分钟沸水冲泡处理,测出相应的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探讨普洱茶在冲泡过程中,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浸出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级别的降低,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明显减少;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多酚和氨基酸的浸出含量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4.38%,回收率为96.6%~104.0%.其分析结果为: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青茶,全发酵红茶,即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随着发酵程度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探索桑叶茶的冲泡条件,以水溶性浸出物和水溶性多糖为评价指标,分别分析不同冲泡温度、冲泡时间、茶水比、冲泡次数对水溶性浸出物和水溶性多糖含量的影响.最终得到的最佳冲泡条件为冲泡温度85℃,茶水比1:40,冲泡时间10min,冲泡次数3~4次.  相似文献   

7.
探索桑叶茶的冲泡条件,以水溶性浸出物和水溶性多糖为评价指标,分别分析不同冲泡温度、冲泡时间、茶水比、冲泡次数对水溶性浸出物和水溶性多糖含量的影响.最终得到的最佳冲泡条件为冲泡温度85℃,茶水比1:40,冲泡时间10min,冲泡次数34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茶园施用豆粕发酵肥对茶树的肥料效应,采用田间试验,以750kg/hm~2豆粕固体发酵肥和1800kg/hm~2豆粕液体发酵肥两者混合施用进行追肥,以清水为对照(CK).结果表明,施用豆粕发酵肥处理(T)能够显著提高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类、儿茶素类和可溶性糖类含量均显著增加,酚氨比降低,茶汤苦涩味减少,茶叶甘醇、鲜爽、香甜等滋味提高,提高了茶叶品质.茶园土壤理化性质与茶叶中内含成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施用豆粕发酵肥后土壤全氮含量对茶叶内含成分含量的作用呈极显著相关,茶园土壤pH值对茶叶内含成分含量的作用显著相关,其余无明显作用.试验结果为豆粕发酵肥在茶树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茶水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呢?我们自然小组用四种不同的水:①清水;②没有茶叶的茶水;③有茶叶的茶水;④发酵5天后的茶水。对玫瑰花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对比实验,发现三种茶水都能使植物生长旺盛,且都比用清水浇要好。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因为茶水浇花是一种很好的节约水资源的方法,喝茶能健身又能养花是多么有意义呀!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发酵方式会对黑茶品质产生影响,但当前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采用好氧发酵(A1)、厌氧发酵(A2)、好氧+厌氧结合发酵(A3)、厌氧+好氧结合发酵(A4)、好氧+厌氧+好氧结合发酵(A5)、厌氧+好氧+厌氧结合发酵(A6)共六种方式进行青砖茶渥堆发酵处理,并对其理化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对青砖茶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青砖茶的茶多酚含量以好氧发酵方式最高,为82.88 g/kg,六种发酵方式的茶多酚含量为A1>A5>A6>A2>A4>A3;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以好氧与厌氧结合发酵(尤其是好氧+厌氧+好氧)最高,游离氨基酸为A5>A3>A4>A1>A6>A2,可溶性糖为A5>A3>A4>A6>A1>A2。水浸出物含量以好氧与厌氧结合发酵最高,为A3>A6>A1>A5>A2>A4。可见以好氧与厌氧结合发酵的方式最有利于青砖茶理化品质的形成,但好氧与厌氧的发酵比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悠悠茶香话茶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讲究饮食保健的今天,茶叶食品更为风行。以茶入菜,以茶入食,不但丰富了饮食菜谱,增添了生活情趣,更发挥了茶的保健养生功能,扩大了茶文化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擂茶是中国客家人的传统饮茶习俗,也是中国古代饮茶习俗的延续。通过对擂茶的起源、制作方法、药理作用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可以增强我们对客家人饮茶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普洱生茶、熟茶与红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普洱生茶、熟茶及红茶在278 nm处具有截然不同的色谱图及化学成分.普洱生茶保留了较多的ECG,EGCG以及C等多酚类物质;红茶因其酶促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氧化产物—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也保留了一定量的未氧化的多酚类物质;而普洱熟茶的湿热作用却只形成一定量的TR,未氧化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质量分数)也较低,ECG和EGCG几乎完全氧化,且氧化产物中不含茶黄素类.  相似文献   

14.
浅析信阳毛尖茶的突围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茶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信阳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其发展存在双重机构的同时管理、茶叶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有鉴于此,应该抓好无性系茶树良种的选育与引进,大力发展有机茶和无公害茶,才是信阳毛尖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盛世,也是茶叶经济的兴盛时代。对于茶叶经济的发展,唐代根据自己的国情,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各种社会主体参与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经济调控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高额的茶税加重了茶农和茶商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茶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盛世,也是茶叶经济的兴盛时代。对于茶叶经济的发展,唐代根据自己的国情,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各种社会主体参与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经济调控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高额的茶税加重了茶农和茶商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茶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名优茶消费时代,中国茶产业迫切需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中国茶品牌在国际上处于整体弱势,在国内与其他行业比也显弱势。中国茶品牌崛起的障碍是茶品牌的分散和茶品牌竞争的混乱。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是弱势茶品牌崛起的必由之路。品牌形象的不断更新与产品更新,是茶品牌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以大红袍茶和奶粉为原材料,制作大红袍奶茶。基于单因素试验,明确制备大红袍茶汤的最佳工艺,并确定大红袍奶茶配方的参数范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大红袍奶茶的工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大红袍茶汤制备最佳工艺为:茶汤浸提温度85℃、二次浸提时间5min+4min、茶水比1:80。大红袍奶茶最佳配方为:牛奶60ml、白砂糖4g、茶汤25ml。  相似文献   

19.
在佛教寺院丛林中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结合一些活动,举行有组织的茶会或茶宴(筵)。这些活动均有规范的仪式,在许多寺院丛林的清规中都有记载。同时,作为这类茶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或不可缺少的礼仪,就是必须以"茶榜"、"茶状"等形式进行告示,并执礼延请某些特定的用茶对象。研究"茶榜"与"茶状"的相关礼仪规制及其文体形式和内容,有助于佛教史、禅文化史及茶文化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茶叶多糖是一种复合杂多糖,它具有防辐射、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癌、抗凝血、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所以它可作为功能保健食品用于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人的辅助治疗。本文在茶叶多糖的提取中通过对预处理的方法、提取温度、茶叶的老嫩、Sevag除蛋白试剂与提取液的比等因素的改变,探讨了茶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