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卫耀娟 《云南教育》2005,(19):26-27
杨振宁博士说:“我们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是要削弱基础,而是要改革基础课教学,把教学过程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过程统一起来。”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低年级美术教学,是普及美育教育的机会和平台,课程改革给美术教师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先熟悉和吃透新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学生懂得学会技能技巧不是目的,乐于表达,能够表达,善于表达才是目标;完成作品不是目的,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美化生活是我们的目标;通过欣赏传承人类的人文精神和祖国的灿烂文化是我们的目标;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更不是只为了给学生一个美术课的成绩,而是一个挖掘学生潜质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审美兴趣,滋养学生审美情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提高职中政治课教学实效王树洪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他力主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现代教学思想已进一步提示:“教师就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习。”我们要把“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古往今来,善于学习...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并不是要完全废弃已有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在教学观念上更新,从而带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使我们的学生更愿意学习,学习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严家近 《小学生》2010,(4):46-47
新课标下,我们要考虑的不是怎样单纯的更有效地传授学生知识,而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发现。  相似文献   

6.
董旭午 《语文知识》2014,(11):44-45
我们之所以要教学生翻译文言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绝不仅仅是用来考试的。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之所以仅仅成了讲析词句、精准翻译,就是因为高考要考词语和翻译。实际上,文言文教学是为了教学生学好语文,翻译文言文仅仅是教学的一个环节,绝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7.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要看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怎么学的,学得好不好.也就是说我们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与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改革都要体现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的双边活动,而不是满堂灌式的说教;第二,教学是以各种手段(包括技术、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习效益的创造性工作;第三,教学须注重知识发生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课堂教学倡导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唱主角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现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个性特点,淡化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角意识,动摇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然要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不少语文公开课上,你总会看到教学脉络分明,环环相扣,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什么不出错?教学为什么没有节外生枝?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刻意希望学生出错而幸灾乐祸。我只是觉得,我们平常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点毛病,怎么到了公开课上就全不见了呢?  相似文献   

11.
教学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好的工作,现代教学更是如此,它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成功者,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并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加以尊重与关注,以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发展作为平等实现的见证。因此,实现学生间的这种发展性平等,不仅需要信念和理念,还需要各种措施和技巧,即不仅要求我们有着胸怀天下的气魄,相信每一个人,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平等,而且要把一颗怀有平等之信念的心用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运用娴熟的技艺把这种信念贯彻下去。它要求我们要持有民主式的而不是极端自由主义式的平等信念,要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提供有利条件,要让教育者把平等理念诉诸于行为,这就是我们所阐明的平等与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新课程理念同样在强调认知过程而非结果。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参与、经历、体验和探索。下面是自己在语文阅渎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13.
李继东 《今日教育》2007,(2S):58-58
在不少语文公开课上.你总会看到教学脉络分明.环环相扣.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什么不出错?教学为什么没有节外生枝?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刻意希望学生出错而幸灾乐祸。我只是觉得,我们平常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点毛病,怎么到了公开课上就全不见了呢?  相似文献   

14.
努力推进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自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史以明智”,历史学科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来增长见识。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效果却常常令人沮丧,一些学生非常直白地说:“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因为历史课不是老师拿课本连读带划,就是要我们死记硬背。”学生这样看待历史课,无疑是历史教学的莫大悲哀。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在模仿和记忆中能够有效提升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重视思维训练,设定提升思维能力的目标,然后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制定针对性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思路,养成好的思维习惯,锻造高效的思维品质。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延伸和数学素养的提升有重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进行数学课堂教学,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数学教学,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对数学的涵义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理解成一种思维活动(即数学活动);一种是理解成思维活动的结果(即数学理论)。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数学思维,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作为结果教给学生。要教来龙去脉,思想脉络。总之,要教给学生如何去想数学。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在教学中我们部认识到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对于这个论述我们只是停在一种感性的认知层面上,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更没有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不能够满足于教好教材,而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对于文本的独特认知。这种学习不是简单地放弃对于文本的感知中,架空来学习讨论,  相似文献   

18.
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到底要给予学生什么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准备好必要的"桨"?也许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的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努力的方向。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教育不是让人变窄,而要使人变宽,应让学生能在未来走向宽广。  相似文献   

19.
一、我们的理念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式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经过多次教学尝试和专家指导,我们觉得最为有效的数学“生活化”不是将数学知识简单地还原于生活,而是要追求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真切体验,追求在体验的过程中自感自悟、提升思维的品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教学中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认真备好的课,上后学生却反应一般;思考好如何讲解,清楚地讲解后学生还是不理解。反思原因,不是教师没准备,讲不清,也不是学生不想听,学不进去,而是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之间有差距,无法衔接。一个对于教师来说容易理解的问题,放到学生那儿可能就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看看学生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