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君 《华章》2012,(31)
学校的社团组织是学院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写,随着大学生对文明精神的追求的水平越来越高,学院的社团也日益繁荣,使学院文化的建设水平也越来越高.湖南电气职院的社团建设正处于一个发展和开发阶段,本文针对此,就“组织——环境——资源——成果”“四位一体”社团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与摸索.  相似文献   

2.
舞梦纷飞     
“舞梦纷飞”翠徽小学舞蹈社团专场演出在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金帆音乐厅举行。学校四大社团之一——舞蹈社团的孩子们用优美、动感的舞姿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彰显文化品位的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3.
在华西师生中有这样一些小集体,那就是华西小学的艺术社团——“小画笔”艺术社团、“巧巧手”艺术创作社团、“小百灵”合唱社团、“白天鹅”舞蹈社团……这些社团吸引着一群有着共同爱好与兴趣的师生,在社会团活动中,孩子兴趣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彰显;教师最大限度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课堂得以延伸;学科思想与学校教育理念得以落实。“社团”使孩子的兴趣与个性得到发展。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求真、求美、求  相似文献   

4.
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能够有效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作为“如何使学生社团和谐发展、促进和谐校园”课题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上海师范大学秋石印社团支部建设情况这一个案入手,对高校学生社团中建立团支部的必要性和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并由此提出:团支部建在学生社团,促进其和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社团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成为学校树立文化品牌的重要推手。笔者所在的学校创建20年来,秉行“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倡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文章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思考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提出了推动高校学生社团科学发展的策略:以“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统领,把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以“既重数量,又重质量,统筹兼顾,有所侧重”为思路,促进社团全面协调发展;以社团文化、制度建设为根本,资源整合为手段,保持社团开放性为必要条件,促进社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鑫 《文教资料》2013,(34):64-65
自古以来,西域就是古丝绸之路。新疆交汇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孕育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维吾尔族舞蹈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的乐舞传统,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长期发展和演变.形成具有特殊风格的舞蹈艺术。比如,节奏强调强拍弱化、弱拍强化。动律特点就是使用“微颤”;体态特点就是打响指、移颈、翻腕:讲究腰肢扭动的技巧,等等。所有艺术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维吾尔族信奉多种宗教.比如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在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维吾尔族舞蹈,自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赛乃姆”、“多郎舞”、“萨玛舞”,在不同层面蕴含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内涵,体现维吾尔族特有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8.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本着提升高职办学层次和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的原则.以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特点,重点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企业文化的进驻,共筑校企文化互通的实践平台和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践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思政社团和社团思政,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方向。本文基于社团发展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性,分析“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的第二课堂立德树人体系构建,以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思政品牌化建设探索“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立德树人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书院是现代学术文化社团的前身,“书院”育人模式为现代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学术文化社团活动已经成为育人的载体,给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科研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使得学生求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探求型”转变.研究学术文化社团的建设,探讨其发展规律和方向,有助于推进学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术文化社团规范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精神支柱,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高校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有必要深入分析高校大学生社团发展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从制度建设、品牌建设、社团结构、软硬件保障等多方面重新定位和规划社团的长远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寝室文化、社团文化、班级集体文化、热点文化等“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管理与引导、发扬优良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重视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人们对于艺术方面的建设已经非常完善,但是目前一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建设艺术内容时,都是采用新时代内容,而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所以,以舞蹈领域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积极建设现代舞蹈,而忽略了民族民间舞蹈建设,从而造成民族民间舞蹈发展问题严重的情况。同时,这也是因为民族民间舞蹈本身局限性太大,从而引发的问题。基于此类情况,本文就从四个方面入手,全面进行现代舞对于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影响探讨。  相似文献   

14.
加强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研究,对于充分发挥其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半壁江山”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导师制管理模式引入高职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实践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实行导师制的管理实践进行追踪研究,总结其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为加强学生社团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维。  相似文献   

15.
在智力测试中常听到“门萨(Mensa)这个词.什么意思呢? 原来,“门萨”这个词具有“智力奥林匹克”、“智慧出类拔萃”之意,极富挑战性.智力难题对许多人来说,具有无穷的魅力.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成立了一个新的文化群体——“门萨”(Mensa)协会,很快这个协会就发展成为国际社团.全世界有几十万人通过考试并参加了这个社团.  相似文献   

16.
体育社团的开展,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社团文化的打造,能够有效促进校园文化的提升。本文结合学校真实案例和教学实践,探讨了体育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够提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参考》2013,(17):I0001-I0001
打造优质品牌社团,塑造“五我教育”亮点。建设学生社团是实施德育的有益途径。学校把学生社团分为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这些社团与“五我教育”对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渠道,它承载着文化育人的功能.伴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青年已成为成人高校的生源主体.文章就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成人高校学生的群体特征,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社团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成人高校人才培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2010,(3):7-7
1研究的基本情况 1.1探索期(2003年5月——-2004年6月) 在“七色花”艺术团成立之初,少先队大队部以少先队基础建设为中心,在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合唱团、舞蹈团、环保团、文学社等)的同时,以校训“责任”为指导思想,聘请市内专家对社团成员进行专项培训。并同时开展“社团小明星”、“才艺小能人”评比和“雏鹰争章”等活动。  相似文献   

20.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广阔舞台,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对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现状的调研为基础,结合“三全育人”理念,围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三个维度去探索高职院校社团发展的新路径——全员参与,塑造“社团思政”理念;全过程融合,优化社团管理机制;全方位渗透,创新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