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他一直是个很听话的小孩,可是上初中的时候,却迷上了网络游戏。他开始逃学,开始撒谎,只要一有机会,就钻进离家大约两条街的网吧玩个昏天黑地。老师找过他,父亲打过他,母亲苦口婆心劝过他,他也曾信誓旦旦地保证再也不玩了。可是瘾一上来,他就无法控制自己。后来,老师不再关注他,父亲也彻底失望,对他不闻不问,只有执著的母亲不厌其烦地教育他、提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11,(6):13-13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了。开始,他的劲头很足;可是时间长了,觉得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写呀写,腰酸胳膊痛的滋味实在不好受。于是他问父亲:  相似文献   

3.
1881年,巴勃罗·路易斯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市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美术学校的教师,受其熏陶,他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学画画。可是,年幼的他虽然很有画画的天赋,却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相似文献   

4.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文 ,完成 1— 4题。燕 子    (台 )席慕蓉初中的时候 ,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 ,常常爱唱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 ,父亲忽然叫住我 ,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的我 ,心里觉得很兴奋 ,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 ,古道边……”刚开了头 ,就被父亲打断了 ,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 ?怎么不是长城外呢 ?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 ,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 ,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 !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 ,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 ,所以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  相似文献   

7.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  相似文献   

8.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谁知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的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相似文献   

9.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 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个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的时候,他失业了,但他一直瞒着母亲。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他的优秀一直是母亲的骄傲。他像往常一样按时出门和回家,还不忘编造一些故事欺骗母亲。譬如经理很器重他,准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废品     
<正>捡废品的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肯用钱,居然向其他卖废品的人买废品。他买的是废品吗?不,是对孩子满满的爱——父爱如山!尽管父亲很慷慨,每个星期都要给刘阳几十块零花钱,但刘阳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每次他都把父亲给他的钱转手就交给母亲。刘阳知道父亲现在靠捡废品赚钱不容易。虽然父亲很努力,可是毕竟能捡到的废品有限。刘阳很想帮帮父亲,学校的垃圾桶里,每天都会有不少塑料瓶子和废纸,只要刘阳肯伸手,保准他十分钟的收获就能超过父亲一天的收获。但当他看到周围都是同学的时候,就又缩回了手。  相似文献   

12.
原来,我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父亲的荫庇。只是许多年前,有些爱很卑微,卑微到掩埋在尘埃之下,我不懂也不愿意承认!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50年代末出生在沂蒙山区一个叫无梁殿的小村庄,他的祖辈逃荒到这里,可是几辈子也没有甩掉贫困的外衣。他曾多次在我面前叹息:"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说这话的时候他无限  相似文献   

13.
新年的礼物     
哥哥考上城里的重点高中了,我也跟着开心了好长时间.可是送哥哥上学的时候,我又很是不舍,他一走就是好几个月,我很想哥哥,哥哥也很想家.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阳历新年就要到了,会搭乘邻居爷爷的顺风车回来,还说有很好的礼物送给我和妹妹.  相似文献   

14.
父亲     
《大中专文苑》2009,(6):22-23
父亲是一条河,当你能够蹚过他的时候,世界就是你的。可是当你终于渴了想要再饮一抔清水时,父亲的河却已渐流渐缓……父亲是一堵墙,当你能够翻过他的时候,世界就是你的。可是当你终于累了想要再寻一个依靠时,父亲的墙却已风化破落……父爱是残酷深沉的。当许多人终于理解这种爱的时候,也许它也早已不在。珍惜这种爱吧,哪怕它表现得太过沉重。祝天下所有的父亲,2009年父亲节快乐。  相似文献   

15.
父亲     
父亲是一条河,当你能够蹚过他的时候,世界就是你的.可是当你终于渴了想要再饮一杯清水时,父亲的河却已渐流渐缓…… 父亲是一堵墙,当你能够翻过他的时候,世界就是你的.  相似文献   

16.
救命的地图     
入世无尘  小男 《小学生》2015,(Z1):34-35
悦读提示:这是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你是手足无措,还是充满自信?不同的心理状态,很可能决定事物的不同结果。故事里的男孩就是因为有了自信,才与父亲走出了沙漠。阅读故事,体会自信的力量。父亲是一名探险队员,经常独自或者与人一起闯沙漠,或进原始森林。儿子高考结束后,缠着父亲带他去沙漠探险。父亲开始不同意,因为儿子太年轻,他怕出意外。可是他拗不过儿子,最终还是答应带他去  相似文献   

17.
呼唤父教     
孙老师说:6月20日是父亲节,首先让我们向所有的父亲道一声辛苦并祝福你们健康、幸福。作为儿女对父亲要说的话可以到此为止了,可是作为一份面对父母发行的杂志,我们还想跟您探讨一下做个好父亲的必要性及如何做个好父亲。让我们先看两个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之一有个朋友是公司的老板,每天公务繁忙,应酬不断,女儿的事自然全交给了母亲。这天这位难得在家休息的父亲在家里接到了一个女孩子的电话,让他转告他的女儿一些事情,他很认真地记下了。等到晚上女儿和她妈妈回来的时候,他拿过记录的纸条,很认真地转达那个女孩的留言。他说…  相似文献   

18.
孙青 《人民教育》2012,(6):17-19
一个男孩不知不觉陷入热恋之中,父亲发现他的举止异常后找他谈心,劝他放弃这段恋情,因为他还太小。男孩立即反驳父亲:"你和妈妈恋爱时才17岁!"父亲耐心地说:"你说的没错。可是,我17岁的时候已经在葡萄酒作坊当酿酒师傅了,每个月能拿两  相似文献   

19.
小于和我描述他与父亲的关系时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次下楼梯他走在两个女生的后面,前面一个女生突然摔倒在地碰到了消防栓,这个女生说是小于在后面推了她,可是小于认为自己没有。由于涉及到医药赔偿,校方叫来了双方家长。一开始小于坚持不承认推人,后来大家把他带到了校长办公室,他在一堆人的注视下被问是否推过那个女生,这一堆人包括校长,还有他的父亲。他觉得很害怕,就承认了这件事,他的父亲在众人面前扇了他一个耳光。  相似文献   

20.
林小全是初三学生。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离异了,他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小林的家境不好,母亲是一位清洁工,收入微薄;父亲应负担的生活费也时有时无。为了让小林进好学校,母亲几乎是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了。可是,小林在这所重点中学已经学习生活三年了,成绩虽然不错,他却一点儿也不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