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创设平等 老师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教师不仅要做到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心全意融入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交流,共同建立一个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沟通、体验才能感到轻松快乐成长,而师生关系的平等,师生、生生间资源的互动,才是快乐成长的源泉所在.在课堂中才有可能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性思维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人应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不仅是一种姿势,更是一种好的心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要求教师在心理上和情感上与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平和的眼光和尊重的视角去看待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蹲下来”,如何才能把这种姿态变成一种良好的心态呢?  相似文献   

3.
庞芳 《成才之路》2009,(26):12-13
从古至今,师生关系是教育永远的话题。古代重视师生关系,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天地君亲师”,学生永远处于卑者,要把老师当做自己的父亲一样去尊敬,师为生纲,师道尊严不能触犯,老师的话自然不能违逆,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而现代教育的发展则重视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学生不再附属于教师,他们和教师一样,是拥有独立人格和平等地位的社会人,教师同样要为师生关系的建设作出努力。我认为,在师生关系的建设中,教师要有“四德”。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当做到的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重赏识教育,多鼓励、少批评,而且要经常换位思考,用尊重、平等、爱护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5.
学会尊重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师道尊严”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便是它最直接、最形象的写照。把教师尊为学生的再生父母,这诚然是一种美德,但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就会出现偏颇。因为作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来讲,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对学习者的尊重。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长者转向平等合作中的首席,努力创建平…  相似文献   

6.
教育界有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即教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同时也让学生平视.新课程下的师生应该是互尊互爱的朋友,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平等对话的乐园.  相似文献   

7.
一、“开放”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创新教育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与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生的创造性。”这就是说学生发挥创造性的前提是心理自由,心理自由的前提是心理安全。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心理安全的前提是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老师要放下架子,“开放”师生关系:一是建立一种师生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师生在角色的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如课堂上,教师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应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  相似文献   

8.
卢鸿秋 《广西教育》2009,(20):16-16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原则,树立师生平等的思想,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积极主动的求知者。教师不仅要真诚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此外,还要营造民主、互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学生观又是一个核心。在学生观问题上,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就是要老师“管”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成为平等的“人”,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灵、需要就不容易得到尊重。相形之下,新型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爱”学生…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中国教育中“师遭尊严”的传统长期统治着人们对教师、学生的地位定位.教师与学生长期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清末民初,倡导“教师中心”的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引进,使这样一种观念更加牢固了,并一直影响到现在.而在当前这样一种提倡民主、平等和呼唤个性的时代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势在必行.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主体性的提升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教学本质就是一种对话”,课堂是师生合作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课堂上不仅要有教师的“慷慨激昂”,更应有学生的“大声说话”,充分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彰显自信和能力。纵观身边的课堂,却是学生说话机会太少、声音太小,只是按照教师的预设“被说话”。  相似文献   

12.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要对学生满怀期待。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而生动,要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倡导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勇于实践,获得了成功,有些教师在实践中却尝到了失败的苦果,更有许多教师在原地踏步,扮演着警察的角色。和学生怎样做到民主平等?我认为教师和学生客观的绝对的平等是没有的,教师必须做到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要做一个称职的孩子王。做孩子王,就是要童心犹在,会玩会和学生交往。  相似文献   

14.
张欣玲 《山东教育》2002,(27):62-62
一、平等当孩子从远处欢欢喜喜跑来,轻轻拽住你的衣角,说:“教师,告诉你个秘密”时,你做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一个智慧型教师会做的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别小看一个小小的“蹲”字,它折射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平等。师幼之间全方位的平等是智慧型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石。智慧型教师总用平等的观念来对待幼儿,允许他们自由表达自己、阐述自己,允许他们探索、提问、置疑甚至反驳;他还总用一种平等的行为与幼儿交流,如:蹲下来、拉起幼儿的手,用商量的语气与幼儿说话等。所有这些会传递给幼儿一个积极的信息:老师是喜爱我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传统中职语文教学师生关系的缺陷,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平等对话的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应当从单一的"教"学生的人转为对"教"与"学"的协调者;学生主体地位也有必要提高,做到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与老师一起建构平等对话的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 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都看成真正平等的“人”,即师生在人格、教学主体地位上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更要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使学生在人与人特别是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理解、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励、指导,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一、变“主宰”为“主导”,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尽管我们喊了几十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在实际工作中碰到具体问题,常常会变成一切由教师自己“主宰”。试问,如果教育教学活动不是在构建了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如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和谐发展,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呢?因此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宰”转向“平等中的主导”,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孙威 《吉林教育》2005,(4):43-43
尊重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也是教师体现教学民主作风的体现。做为一名教师,应时刻意识到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而不能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更不能对学生任意发号施令或大声斥骂。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封建社会的一些“师道尊严”还在我们许多老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和谐理性地去热爱、尊重每一名学生。教师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上,科学地教育学生,为他们的成长负责,理智地爱护他们。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的状况如何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朋友”,要尊重理解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努力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宽松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