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各位专家、各位贵宾: 今年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80华诞,我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会议,非常高兴.因为一史馆是我们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亲密的伙伴,关系密切,休戚与共;一史馆是我们编委会的依靠,是我们的坚强支柱.可以说没有一史馆的工作,我们编史工作也没有办法进行.自从清史工程启动以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力以赴,投入力量,支持编委会工作,聘请几十位专家和工作人员,紧张地整理档案、录入档案,提供清史工程使用.所以在这里我由衷地感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领导和全体同志.  相似文献   

2.
刘若芳 《历史档案》2006,(4):121-123
2002年12月清史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新世纪我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历史档案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要“保证编纂出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必须高度重视对清代档案的整理开发和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专责保管明清历史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理应为清史纂修工程提供翔实而丰富的档案资料,并欢迎清史编纂工作者和广大的读者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档案。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26日,纪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90周年座谈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举行。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胡旺林等馆局领导,档案界、清史界、博物馆界的专家学者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部分业务人员3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4.
葛会英 《历史档案》2005,(2):128-13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学术文化交流的增多,明清档案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随着2004年1月国家正式启动清史纂修工程,清代档案的利用量大增。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国内外约500余个单位的专家学者莅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查阅档案,人数达1058人。共查阅档案349393卷(包、盒),胶片.5200多盒,摘抄档案5838件。  相似文献   

5.
<正>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提高我省档案修复工作水平,在省档案局领导的关心重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大力支持下,我于2015年7月27日至8月15日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就档案修复技术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跟班学习。通过这次难得的学习经历,对一史馆档案修复的工作机制、管理方法、操作流程、主要技术等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创新的工作模式、精细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故纸重光:清史纂修中的档案整理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岚清在清史编纂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国务院及各有关部门“要尽量为编纂委员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帮助,为编纂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清史纂修领导小组、清史编纂委员会吸收国家档案局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体现了档案和档案工作在编纂清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为清史编纂工作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也是档案部门神圣而光荣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编纂清代档案 服务清史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档案既原始翔实又丰富系统 ,是清史编纂工程的基础。清代档案的编辑出版 ,是直接服务清史工程的重要形式之一。一、巨量清代档案的编纂出版 ,为清史工程奠定了厚实的资料基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以下简称“一史馆”)凭借巨量馆藏优势和一代又一代专业人员的开拓与敬业 ,自 192 5年至 2 0 0 3年 ,共编辑出版各种各类档案史料书目 16 5部 ,总计 12 4 0册 ,约 4亿字 ,累计公布档案达 6 4万余件。按编纂形式和档案内容 ,概略披陈如下 :1.档案丛书出版物。清代档案最早对外公布便是以丛书形式编辑出版的 ,这就是 192 7—19 30年刊印的《掌…  相似文献   

8.
《档案学研究》1993,7(4):74-74
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邀请,美国档案技术代表团一行18人,在团长、口述史专家史蒂文森夫人的带领下,于1993年10月6日抵达北京,进行参观旅游并开展档案学术交流。 10月7日上午,美国代表团在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副院长李鸿健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徐艺圃,副馆长任世铎迎见了美国客人。徐馆长代表一史馆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一史馆的历史沿革、发展前景和馆藏档案情况。代表团成员在任世铎副馆长的陪同下,参观了一史馆的明清档案陈列室、密集架库房和缩微拍摄室,并观看了一史馆工作人员利用传统裱糊技术对破损档案进行修复的现场表演。美国客人对明清档案、尤其是其中的皇家玉牒、金榜、历代皇帝画像等档案很感兴趣;对明清档案的完好保存和一史馆良好的库房管理环境表示出由衷的赞叹。  相似文献   

9.
《中国档案》2004,(1):24-25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先后五次就防治“非典”工作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社区档案工作、档案宣传工作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档案安全等问题作出重要批示。 1月28日,清史编纂工作座谈会在中南海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参加,标志着清史编纂工程正式启动。国家档案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领导和专家成为清史纂修领导小组或清史编纂委员会成员,700余万卷清代档案文献的整理和利用被列为该工程基础性建设。(2003年8期)2 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护处王海青处长一行三人,在省、州档案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大理市档案局进行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指导。大理市档案局历来重视档案资源建设,通过多年的征集,累积了大理的珍贵档案,并开展了珍贵档案的保护抢救工作。市档案局非常重视此次一史馆专家的传经送宝,王永珠局长亲自汇报了近年来市档案局的档案抢救工作。听取汇报后,一史馆专家杨军针对我局珍  相似文献   

11.
姚吉成 《兰台世界》2016,(20):137-141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四百二十三《游百川传》记载较简略。对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文移和游百川奏折发现,传记中有三处错误:"六年,迁御史,巡西城。""寻以忧归,服除补官,迁给事中。"两处是事件与时间不符,"还京,以仓廒被火,罢归。"一处是事件与事实不符。对三处错误记载进行了辩正与更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图片征集项目的描述,分析了参加该项目的文献基础与地域优势,阐述了清史纂修工程图片征集工作流程以及此项工作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戴逸先生、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年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建馆80周年,这是我们档案界的一件大事,也可以说是清史学界的一件大事。我谨代表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向一史馆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为一史馆的建设和发展付出辛勤劳动、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崇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女士们、先生们: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为庆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建馆80周年而举办的“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学术讨论会,今天在这里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全体员工,对光临会议的中外来宾表示热诚地欢迎!对国家档案局毛福民局长  相似文献   

15.
《伊犁史》是一部关于清代伊犁地区的历史著作,对研究清代伊犁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伊犁史》的作者生平、主要内容以及书中有关清代卡伦的记载,并对此作出考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清代403种文献的检索,对“档子”一词在清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时间范畴、内容范畴等做了统计和分析,比较清楚地说明了清代“档子”一词在清代的使用和演变情况.同时,这对于我们今后研究“档案”相关术语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薇 《档案与史学》2021,(11):13-15
2021年5月31日,历时半年,中共四大纪念馆布展提升工程圆满完成,以崭新的面貌面向社会重新开放.在中共四大纪念馆展厅中,一座仿真的石库门上,"广吉里"三个字惹人注目.这意味着,"广吉里"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里弄名,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重现光芒. 诚如作家王安忆所说:"站在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座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石库门就像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在街区深处似乎藏着上海的老灵魂.一座座石库门不仅是近代开埠历史的记录者,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风潮的诞生地,也是城市文脉的塑造者.据有关部门调查,1949年以前上海的中心城区有石库门里弄式建筑约20万幢,石库门里弄超过3800条,几乎六成的上海居民都安居其中.  相似文献   

18.
张玉婷 《兰台世界》2020,(2):139-142
由清代提督杨玉科宅邸改建而成的西云书院,清代以来即为滇西著名学堂。该书院初建本是清政府对迤西地区的文教传播手段,后弦歌不辍,培养了不少学者人才;院内教学管理严格有序,具体涉及到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师生交往和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该书院也作为白族文化的缩影和地区人才培养的平台,见证了清代白族地区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