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中只有教师传授知识的"外力"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活动达到"共鸣",教学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我们采用设问、情感、有意错误、启而不发、类比推理和信息反馈等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共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需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促进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营造民主氛围,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运用合理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是培养学生"提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对语文课本产生疑虑、提出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才算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优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个性、创造性为目的,因而,在教学实践中,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那就是问题的提出.其核心是设置问题情境.其原则是:有概括性的新颖的和未知的知识,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需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思维活动,才能巩固知识和技能,只有经过积极思维,才能推动思维的深入发展,才能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深入到问题的本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样成为科学家的“.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学生准确而深刻地领会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途径.以下是笔者在物理教学各环节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者,知识也;"渔"者,技能与思维也。也就是说知识的主要价值存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善于思维的人,才能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教学虽然与知识密切相关,教学虽然负载了传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任务,但教学的根本目的,却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在"使用"知识、"欣赏"知识、与知识"打交道"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问题解决。因此我在地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大班额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走近文本,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小组交流,互动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新课程强调的课程要由"专制"走向"民主",由"统一"走向"个性",才能尊重学生思维,倡导答案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正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情境的特点,适当运用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如何利用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呢?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五点看法。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欲望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创设的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旧的知识去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要求,历史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历史的活动教学问题可以来源于教材,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还可以由学生在活动中提出等。要想使历史教学成为“历史活动”的教学,主要应考虑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思维水平,考虑用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9.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否愿意学,是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首要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引发了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营造"可教学时刻",以激励学生认知性的内在学习动机,以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所谓"可教学时刻"是指学生愿意学新知识的那一刻.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是思维的体操,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巧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它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做到以问题为载体,教师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这个"魂",才能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有效地完成.英语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是指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精心创设语言交际情境,合理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在实践中获得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形成自己的见解与感悟,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体验学习的同时发展思维水平,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体验性学习"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学习固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归根结底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学"才能起作用.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的将是一句空话.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大量的要靠离校后的摄取.  相似文献   

13.
问题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体现.问题教学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问点设置的时机和方式是否恰当、巧妙.只有将问点设置在教材知识的关键处、学生兴趣的结合处、学生思维的高潮处、学生思维的障碍处,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对此,笔者站在教学主体--学生的角度上来认识并探索化学课堂的活力因子:如何进行"问题式"教学.我尝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进行"问题式"教学的教改研究,让学生在问题中能有所发现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问题1:学生习作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写作方法?很多教师提出"教学生写作方法",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就作文教学而言,"写作方法"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我们先谈一个问题:"思维"能不能教?我认为"思维"没法教,也没有办法训练.如果"思维"能训练,结果会是什么?结果会导致教出"同一规格的人".所以,我认为"教学生写作方法",可能经不起细究.教师本人可能会有一些写作路径,但作文教学有没有系统的"写作方法"可教?可能没有.比如怎样描写,教师可以点拨,可以用实例启发,但是具体怎样"教描写"—— 教师只有一些可提供的"经验",毕竟人与人不同,而只有"个人"才能完成写作.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设问题情境是过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调动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环境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因此,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的这个"魂",也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疑问是引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线索,更是落实学生思维主体地位的有效路径.只有在环环相扣、彼此融通的板块设置中,引领学生思维意识的不断发展,充分激活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本文提出要依托情境,生发疑问,引发数学问题;依循猜想,印证疑问,模拟问题思考;自主探究,释放疑问,习得活动经验;拓展意识,升级疑问,提升思维质量,让数学教学在"疑"中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活"字文章,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活"起来,才能让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具有正常智力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只有通过培养才能得以开发.通过生物学科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课与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三合一"的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历史知识是"死"的,历史学习只能"记记背背",以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让历史教学成为一个"活"的过程,成了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只有向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环境,有各种机会"体验"过去,使学习充满活力,才能使他们习得必备的技能和品质.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具体采用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策略,创设了"合作、竞争"的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了和谐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为教学产生共振、提高效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