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高校校史以实物、声像、口述、文献等多种载体形式,脉络清晰地记载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过程,具有内容真实性、资源唯一性、内涵持久性等独特优势。在铸魂育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校史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着价值引领、精神激励、榜样示范等育人功能。校史所承载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等文化元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加强校史育人队伍建设,创新校史育人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大学校史的育人功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红色基地具有教育引领、价值塑造和文化熏陶等功能,将红色基地所蕴含的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所趋。本文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发展需要和思政课改革需要出发,针对红色基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情况,从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与高校优势互补和资源贡献以及深度融合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与红色基地共建路径,以期推动红色基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校史文化是建立在学校历史上的文化,反映和代表了学校的过去和现在,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和纽带,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当前,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陷于融入观念偏差、校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融入制度不健全、融入主体自身局限等现实困境,出路在于更新融入观念,深入挖掘校史文化资源,落实融入制度保障,增强教育主体融入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因此,高校首先应努力解决当前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的现实困境,增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其次应构建“宣讲—服务”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加强“三全育人”,创建红色文化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进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红色文化融入后得到拓展,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精神财富,她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内涵和宝贵的育人价值,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和有效载体。文章阐述了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在高职学生思政工作中的时代价值,并探讨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保障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确保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6.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其蕴含的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文章简述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指出红色资源与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逻辑,并探讨红色资源融入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北大红楼作为北京红色地标之一,它所蕴含的红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动鲜活的教科书,凝聚了强大的红楼精神。将北大红楼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政育人功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以从北大红楼红色资源的物质形态内涵和精神形态内涵入手,重点分析其对高校的教育价值,进而从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筑牢实践活动阵地四个角度,全面分析北大红楼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红色校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其蕴含的思想意义和道德理念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本文首先梳理了红色校史文化的内涵及特点,探讨了红色校史文化对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作用,其次介绍了西藏民族大学利用红色校史文化育人现状,最后提出了红色校史文化融入新时代好青年培育体系的具体路径,分别从课程教学、学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路径和方法,证明了其在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余友辉 《福建教育》2023,(21):43-44
<正>校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高职院校要把“校史+思政”视作育人的重要环节,切实认识立德树人视域下校史文化的价值与契机。因此,梳理校史文化与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相促的逻辑和理路,发挥校史资源的独特作用和优势,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性和亲和力,是新时代继承和弘扬校史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需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着力点。一、指向立德树人的“校史+思政”育人优势校史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有着合乎理性的价值支撑。探索以校史资源涵养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关莹 《辽宁高职学报》2023,(10):110-112
高校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使命。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课程和实践的育人作用,不仅能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使本地红色文化高效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同时对于建设文明壮美的辽宁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于高杨 《科幻画报》2023,(2):251-252
红色文化作为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性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与启发作用。红色文化在为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鉴于此,可以从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介体和客体等方面的特点着手,有针对性地提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陈岘 《职教通讯》2022,(7):71-77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积累的优秀革命传统与崇高理想信念,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高度契合。在明确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互动体验为手段的主要理念前提下,高职院校、政府、社会三者应探索在新时代将红色文化嵌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展现其在现代高职教育中蕴含的独特价值。具体表现为:在高职层面,构筑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在政府层面,完善红色文化传承机制;在社会层面,提升红色文化宣传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重要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相通。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具有深化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现实价值。高校应坚持主动契合、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方式创新的实施原则,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育人资源,构建全员“以红育人”模式,打造全过程红色育人格局,营造红色文化全方位育人体系,最终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4.
福建红色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育人资源,不仅能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也是新时代高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滋养学生健康成才和激励青年学生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宝贵资源。针对当前福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存在的福建红色文化育人功能挖掘不足、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福建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度不够等现实问题,应通过开展研究阐释、强化师资培训、丰富教学素材体系、创新融入方式等路径推进福建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相似文献   

15.
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立足实际,将其厚重的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与环境营造之中,实现了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三全"育人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由拼搏、奉献、进取精神构成的冀中精神是"太行山红色文化走廊"育人模式的核心精神之一。冀中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实现冀中精神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探索冀中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对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是“太行山红色文化走廊”育人模式的核心精神。太行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对于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太行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探索太行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对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史是高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蕴含丰富的育人资源。结合校史教育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独特优势。高校教育者必须在校史教育过程中把握大学生的心理规律,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发挥校史教育的独特优势,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具有极大育人功能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存。将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度挖掘其价值,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整合资源、营造高校校园的软、硬红色文化、创新红色资源的运用形式、延展红色资源的内涵,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蔡颖颖 《亚太教育》2019,(9):148-149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学生成人、成才的精神基石,中职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构建科学有效的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本文基于对红色文化融入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界定、当代特征的剖析,仔细梳理了其生成的内在逻辑历程,提出中职学校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建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