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林尚斌 《档案》2014,(12):39-41
《妇女旬刊》是抗战初期在抗日救亡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谢觉哉、"甘工委"和"八办"的支持和指导下,甘肃妇女慰劳会创办的具有一定影响的动员后方妇女参加救亡活动的抗日救亡刊物。《妇女旬刊》为唤起甘肃三百万女同胞,唤起了全体甘肃人民抗日爱国的意识,为抗战时期甘肃的抗日救亡运动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1995年是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又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不由得使我想起抗战年代,韬奋先生带领生活书店一班人,为促进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而艰苦奋斗的往事。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抗战主张,韬奋先生主编的《生活》周刊积极响应,呼吁“停止内战”、“争取民主”以“实现抗战”,并参与组织和领导救国会,为抗日救国而奔走呼号 韬奋先生充满爱国  相似文献   

3.
身先士卒为国捐躯──爱国将领佟麟阁、赵登禹抗战殉国经过苗玉春今年七月七日是卢沟桥事变五十周年纪念日,凡是亲身参加过抗战的老同志,无不深切怀念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为此,我访问了目睹南苑战斗的一些老同事,以及佟、赵两位将军的亲属,写出烈士殉难经过,以...  相似文献   

4.
罗雪村 《出版参考》2014,(9):M0002-M0002
杨沫,生于北京。193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冀中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做妇女、宣传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编辑、副刊主编。1949年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  相似文献   

5.
1939年秋,中国人民艰苦抗战已进入第三年。日本侵略者又集结重兵,先后进军湘北,攻占南宁,南方战场形势岌岌可危。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和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反对投降,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强大舆论压力下,重庆国民政府决定在是年冬对日本侵略者发动“冬季攻势”,以扼制日寇的进攻势头。为了配合这一战略攻势,  相似文献   

6.
1939年6月1日,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延安创办了<中国妇女>月刊,结束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没有妇女期刊的历史.该刊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创刊的,毛泽东同志为其题词:"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中国妇女>在抗战时期共出了两卷,第一卷12期,第二卷10期,于1941年3月停刊.<中国妇女>虽然只坚持了一年零10个月,但它对动员和组织全国妇女参加抗战建国事业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向秋虹 《大观周刊》2011,(21):72-73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上下同心协力,一致抗日,而重庆作为战时首都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中,重庆市妇女在妇女会的领导之下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力图以重庆妇女会在抗战中的表现为例阐述重庆妇女的解放和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后,日本舆论界将战争责任完全归咎于中方,对其侵华行径多加掩盖。本文通过分析日本舆论界的相关言论,继而探究日本舆论界气焰嚣张的原因及影响,同时感悟淞沪抗战中付出生命的将士们的爱国热忱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健  周艺 《出版广角》2013,(15):80-81
抗日战争时期,《救亡日报》(桂林版)高举团结、抗战、救亡的旗帜,以"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为《救亡日报》(桂林版)舆论动员的中心原则,采取"灵活客观,团结抗战"的舆论动员策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舆论动员效应。它提供了党报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同各个党派、集团进行团结合作,争取和教育更广泛爱国受众的办报实践;它亦从理论上证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统的政党类报刊应该灵活地采取多种办报形式和手法来适应时代与形势的发展变化,以使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呈现多姿多彩的面貌,更好地发挥"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38年,身在国统区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顾稀为了抗日救国、追求进步,抛弃稳定的技术工作,历经艰难曲折,远赴陕北投奔共产党、参加抗战,颇有时代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众多的戏剧界知名人士在桂林积极组建戏剧社宣传抗日,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桂林的爱国戏剧运动的蓬勃发展,与戏剧界成功运用报刊广告的宣传密切相关.此时期的桂林爱国戏剧广告将抗日作为主题,精心设计编排感染力强的广告方案与排版方式,在宣传抗日剧目的同时,为发动群众支持抗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爱国戏剧社还利用广告这种形式为抗战募捐、筹资、慰劳军人、服务同胞,并与重庆、延安的抗战戏剧文化运动形成了呼应,为大后方的全面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沈航 《兰台世界》2016,(16):74-76
抗日战争时期,陆游爱国思想通过新闻报道、家庭熏陶、学校教育与文艺宣传等方式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陆游爱国思想的传播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鼓舞了抗战军民的士气,坚定了全国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念,为中国人民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阶段。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把主要精力对准中央苏区,不断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日号角,号召全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作为中央苏区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报,《红色中华》充分发挥了自身强大的舆论动员功能,积极宣传造势。首先,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丑陋行径;其次,强烈谴责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剿共”;再次,广泛宣传报道中华民族日益高涨的抗日浪潮;最后,及时向外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红色中华》的这些举动,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起到了抗战动员的积极作用,为全面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上演了一场“伟大预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的前期贡献。  相似文献   

14.
傅作义(1895-1974),山西临猗县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抗战中,他指挥并参加了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太原守城等战役。1949年1月,他率部举行北平和平起义,使这座文化古都完好地回归人民,并随后促成了绥远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部长  相似文献   

15.
<正> 大批南洋华侨机工,在抗日战争时期,回国参加抗战事业,参与滇缅公路的运输工作,艰难困苦,日夜忙碌,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写下了华侨爱国史上的光辉篇章,其事迹可歌可泣,可赞可颂。  相似文献   

16.
吴继金 《兰台世界》2016,(1):126-127
抗战时期,广大爱国画家纷纷走出艺术的象牙之塔,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抗战服务。其中,许多画家在国内外举办了一系列的募捐画展,既宣传了抗战,又筹集了大量资金支援了抗战事业,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初期,以李敷仁为代表的爱国民主人士在陕西创办了以普通工农群众为阅读对象的《老百姓》报,在全面抗战的旗帜下,《老百姓》报的创立及发展不仅有力地动员了民众,支持了抗战,而且也成为报纸通俗化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百年来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为主要内容的抗战精神。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应当将网络技术与抗战精神的传承结合起来,使抗战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但国民党当局坚持推行文化专制政策,遭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出版界的坚持斗争。查禁与反查禁的斗争为其主要内容。一抗战爆发,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国统区的进步新闻出版事业一度出现蓬勃发展局面。上海、南京沦陷后,国民党政府迁到武汉,武汉成为抗日宣传的中心,大批革命进步书刊广为流传,主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全民抗战、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和持久战的路线和方针,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批评国民党当局片面抗战和妥协动摇倾向。这对推动抗日群众运动的发展,坚定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和决心,产生很…  相似文献   

20.
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研究,是抗日战争史、中国新闻史、抗战大后方区域史的重要组成。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新闻史,学界对当时国民政府管辖下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瞩目不足。经过对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的仔细研究,文章认为抗战大后方的新闻史研究从历史、时代、学理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