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睿 《新闻采编》2000,(6):37-38
纪实创作是相对艺术创作而言的,它主要是利用生活本身的真实来搞创作,而不像电视剧、散文、广告、MTV等利用艺术的想象和构思来进行艺术产品的创作。纪实创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没有人物,没有叙述,没有事件,就没有能立住脚的片子。人与叙事在纪实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所谓历史  相似文献   

2.
如今,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多采用纪实的电视手段。但强调纪实,强调自然地表现客观现实,绝不是无目的自然主义的表现。纪实的手法,只不过是借实录来体现作者的情思。生活的流程、实发的事件、人物的活动都是具体的、实在的、都是可以用镜头捕捉的,如果将其生硬地搬出来,肯定缺乏生气和活力。作者用情愫、情思讲述故事,编织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连线,才能使作品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代DV创作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冶夫 《声屏世界》2009,(10):44-45
中国DV现状任何艺术门类的发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新有创作范式对旧有模式的合理性颠覆,DV纪实类节目的创作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视领域的发展速度是以翻番来计算的,这反映在资金上的巨额投入,电视市场的深度开掘,技术上的不断更新等方面,但由于宣教式专题片和“纪实主义”的深远影响,纪实艺术在观念和创新意识上的脚步走得艰难。2008年的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中的120部DV获奖节目,  相似文献   

4.
"主观与客观"是有关当代生活纪录片创作的一对哲学概念,是纪录片创作无法避开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关系着如何去创作生活纪录片,也决定着它最终呈现的效果。客观是纪录片的一种呈现风格,而主观痕迹也无处不在。主观纪实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纪实手法。对纪录片创作主客观边界的厘定是值得创作者反思的问题,记录者的主观干预不应逾越应有的边界。  相似文献   

5.
纪实摄影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在艺术实践中强调了人的感性能力在艺术中的自由发展。在这一点上,它与画意摄影有着不同的追求。画意摄影是对心灵视野的折射,追求理性的完美,遵循传统的艺术规则,不断地守美理性到极致,创作出许多的经典作品,为人类的摄影文化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而纪实摄影是对直观视野的反射,所追求的是使摄影艺术从传统的理性中摆脱出来,向着感性回归。因为它认为,摄影艺术归根结底是人类感性存在的一种方式,渴求对真善美的表达。因此,纪实摄影并不注重“人工雕凿”,而主张从现场抓取“决定性的瞬间”。作…  相似文献   

6.
强调纪录片创作理念创新的深层原因,是作为一种影视艺术的纪录片自身创新发展.寻求突破的需要,而现实和直接的动因则是对“纪实主义”话语霸权的反思和纠正。  相似文献   

7.
论数字化时代电视节目创作与传播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变革在媒介内容生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传统艺术的某些功能也被技术发明或替代或扩展。数字技术给电视节目创作与传播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本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比特”成为通行货币,一切信息的存在都可以用0和1两种状态来构造,电视节目制作中会呈现前所未有的“交融景观”。本文将从虚拟空间与纪实空间、新媒介与旧媒介、多样化与个性化、传者角色与受众角色等四个方面,大致勾勒囿于这种交融景观逐步显现而引起的电视创作理念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陈浩  李文英 《今传媒》2023,(5):48-51
纪录片是一种视听艺术,视觉影像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DV时代的纪录片创作开始去专业化,走向大众化,更多的纪录片创作者们也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迎来了纪录片发展的黄金时代。4K技术的出现丰富了纪录片的真实性与表现力,拓展了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它的应用革新了纪录片拍摄的影像品质,为纪录片的内容表达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VR技术突破了传统纪录片的二维叙事空间,改变了纪录片的线性叙事方式,同时改变了纪录片的观看模式,让观众成为观影视角的自主控制者和参与者,提高了观众的主体意识。“纪实美学精神”是本文的“落幅”,在今天的技术浪潮之下,纪录片领域并未出现过分的“技术至上”现象,纪录片人要进一步发扬扎实、严谨、虔诚、谦卑、独立的“纪实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西方纪实美学理论重要的代表人物尼科尔斯,以四十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在开创当代纪录片理论研究上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围绕他一脉而成的声音真义、分类界定和伦理关系等纪实美学理论思考,国内外学者相继争鸣,形成了系列学术热点。基于文本分析、国内外片例观摩、理论逻辑推理,在“亲而有间”“变与不变”“和而不同”的中西方纪实美学声音建构再思考中,本文探讨了“声音既是内容又是形式”、类型“框架”选择、伦理关系权衡下的视听组织几项内容,论证了纪实美学创作中同期声纪实性和录制者守约纪实精神的核心地位,分析了纪实美学理论发展、类型和视听突围与时代进展的关联性,强调了纪实美学在当代创作中使用写实和写意视听手法时应更注重声音的表现性,依托于声音纪实性材料和真实性材料做呈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单纯纪实手法拍摄的电视专题在观众看来是十分有冲击力的节目,但是却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缺陷,比如在素材的把握上,瞬间事件的抓拍上,都无法达到设计那样的完美。所以在纪实节目创作的时候,扮演等真实再现拍摄的手法已经成为纪实节目创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真实再现拍摄的时候也有很多方面的注意事项,否则真实再现拍摄的内容过多,有的时候会损伤纪实电视节目本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纪实节目人物的创作模式就是单一的“解说加画面”,这种创作模式往往不考虑镜头时间序列的连续和空间序列的统一,呈现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重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说教性。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创作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手法被运用到纪实类电视节目的人物创作中来,它们的出现令我们的创作耳目一新,使纪实人物更真实、更鲜活、更感人。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创作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走出纪实主义的误区80年代末以前,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即突出主体意图,淡化客观存在,说教意味浓重———这多少延续了“文革”时期“主题决定论”的思想———一部纪录片就是编导的一篇论文;采用的手法,也多是语言灌输式。故而,着眼点更多的是落在解说词的写作上(至今依然有人把解说词的写作水平等同于编导水平的高下)。某些纪录片甚至是先有解说词,后有画面,画面只不过是填充解说词的符号。这种创作方法不仅有悖于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也有悖于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人们呼唤着真实的复归,呼唤着纪实时代的到来。于是,《…  相似文献   

13.
毕茗 《视听纵横》2002,(1):75-76
获2000年度省社教类二等奖的《老房子&;#183;老外婆》以纪实的手法叙述了一位百岁老人在一座百年老宅里的现实生活,以写意的手法抒发了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纪实中融汇着写意,写意中蕴含了纪实,属于纪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综合类的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作为编导,在整个片子的创作过程中始终把意境的艺术表达作为追求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邹晓敏 《视听纵横》2005,(2):106-107
电视传媒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能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但以其有效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将神会生活的几乎全部展永给我们,同时又将其倡导遵从的思想理念融于作品之中,从而影响以至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在创作中,作根据作品的需要采川纪实语言或是艺术语言来诠释作品的主题。纪实语言来自正在进行中的生活,以生活自身的形态作为符号进行编排组合来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5.
曾致 《现代传播》2003,(5):132-133
一、关于二度创作一般说来 ,只有艺术才被人们称之为“创作”。播音和节目主持这两项传播活动的艺术性是客观存在的 ,一方面是由于它们本身都有特殊的准则、特定的规律 ;另一方面它们的实际操作都是富有创造性的。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它依据文字符号而产生 ;而节目主持 ,在大的播音学范畴中 ,它是一种无稿播音 ,即基本没有文字稿件作依据的播音 ,靠“腹稿”或“即兴”创作。相对于有稿播音而言 ,无稿播音的难点在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我们之所以强调播音主持都是二度创作 ,是因为播音这个概念是发展的 ,根据一般的创…  相似文献   

16.
当人们谈论纪实时,总愿意把它与真实联系在一起,似乎纪实就是真实。纪实是真实吗?本文作者认为,纪实不是真实,纪实是一种美学风格,是一种与真实的关系。纪实风格强调纪录行为空间的原始面貌,强调纪录形声一体化的行为活动;纪实的审美不是在冷眼旁观中进行,而是在创作者投入了情感与评价的“参与的观察”中完成的;纪实又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建立在表达层与内容层相一致的基础上;纪实的真正目的,是创作者通过对客体的观照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因而纪实的品格必须上升为思维的品格,并把握好实与虚的关系,才能使创作进入审美层次,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社会审美心态的转移和观众鉴赏水平的提高,电视纪实作品以它的真实性、艺术性一跃成为最具电视特色的电视节目。它通过对生活情况、文化现象和历史事实的纪录,提示了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内含和意蕴,成为当代人审视现实生活的重要窗口。如何通过这个窗口,在电视和观众之间永恒地架设一座相通的桥梁,作为一个电视人,就不能不加强对电视纪实作品创作的探索和研究,真正把握住电视纪实作品中的纪录片和专题片在表现生活上的最佳角度和表现方式,从而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最好的表达文体和方式,创作出令观众满意的作品。那么,作为电视纪实作品的纪录片和专题片在创作上有哪些不同呢?  相似文献   

18.
真实与纪录     
纪实与表现,是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纪录片工作者们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始终探索不止、争议不休的论题,其焦点在于:作为纪实艺术的纪录片,究竟应该是纪实的,还应该是表现的?纪实与表现之间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正是基于这种不同理解,才催生了不同风格的纪录片导演,衍生出不同流派的纪录片,而这一切本质上又都源自于人们对于“真实”的不同认识。 事实上,人们对于“真实”的认识的探索和实践,自1895年电影发明之时就开始了,这一年路易·卢米埃尔执导的《工厂大门》和《火车进…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重要品种,除了具备电视节目应有的新闻性和社会性之外,电视纪录片更以其生动引人的情节、充满关怀的人文意识、体验人生的纪实风格而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开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纪录片,关注纪录片,并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启发下,热衷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那么在记录“生活流程”中,作为纪录片创作者,作为真实人物、真实故事的讲述者,该寻找一个怎样的叙述角色?又该怎样通过对自身角色和地位的把握,来呈现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0.
杨雪团 《视听》2023,(4):6-9
随着1961年电影《刘三姐》的风靡以及前后各种形式的艺术手段的塑造与传播,“刘三姐”现已成为广西壮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叙事文本。与在舞台艺术中不断被演绎的盛况相比,“刘三姐”却在当代电影作品的建构与创作中逐渐缺席。作为一个被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刘三姐”故事的想象性和浪漫性、歌曲元素的表现性、地域风光的展示性等先天为舞台艺术提供了大量适合表现的空间,却也成为更加强调再现真实生活的银幕艺术的创作掣肘。只有找寻到适合不同艺术表现的具体路径,文化与艺术才能实现良好的交融与互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