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我在中学当语文老师的时候 , 曾有一 代个对语文特别感兴趣的学生问我 :“老师 , 郊我发现有的辞典里不能查带左‘阝’和右‘阝’ 组的字 , 要分别到‘阜’部和‘邑’部里才能查到 , 这是怎么回事呀 ?” 了 完我说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 下 知节课我在班上讲,你和同学们一起听。”于是, 这在下节课上 , 我向同学们讲了如下知识 : 现我们平时俗称的左耳旁和右耳旁写出来 部是一样的 , 但其实是由两个不同的字演变过 …  相似文献   

3.
尧逢品 《四川教育》2009,(12):42-42
前不久,我在一个学校听了一节主题班会课《感谢您四班》:在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后,老师深情地说:“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把你想对同学说的‘祝福’写在上面。然后把纸折成‘小飞机’放飞出去。当你拣到别人的‘小飞机’时,请把它拆开,认真地读、认真地体会,把你想说的话也写在上面,折成‘小飞机’,继续放飞……”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跟随省教育代表团到美国进行文化交流,在西雅图华盛顿中学,我观摩了一堂生理卫生教育课。上课了,恬静柔美的女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SEX(性)”,然后,面带微笑问大家:“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性’这个字时,想到了什么?”一个男孩说:“‘性’让我想到男人和女人。”同学们窃笑。一个印第安女孩说“‘性’让我想到生孩子。”有个男孩子冲他做鬼脸。另一个男孩说:“‘性’让我想到床。”同学们冲他扔橡皮,笑闹成一团。一个亚裔女孩勇敢地说:“‘性’让我想到生殖器。”同学们哄堂大笑。同学们说了无数种联想,每说出一种,老师便飞…  相似文献   

5.
幽默甜甜果     
●评分语文老师生气地说:“有位同学不满意我给他的作文评‘乙’,竟自己在旁边批了个‘甲’字,太不自量了。”这时,李明羞怯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觉得您那个‘乙’字写得太好了,可以得‘甲’。”●没作弊化学测验后,教授不满地来到教室,对所有的同学说:“80份答卷,有80份答案。”一名学生在下面嘀咕:“这至少说明我们没有作弊。”●通知语文老师要一位同学口头通知全班:背诵蒲松龄的《狼》一文。这位同学最怕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就趁着教室没人,在黑板上写下“请同学们背狼”几个字后,匆匆走出教室。过了一会儿,进教室的同学…  相似文献   

6.
午饭后,姜旦旦回到小书房,又翻开作文本,看他那已经看了几次的评语:“姜旦旦同学,你的‘说’字为什么都是秃着头?你要知道,大多数‘说’字是要戴‘帽子’的。”姜旦旦还是没有看懂那评语的意思。他想:“同学们都说作文老师写的评语很有意思,我怎么就看不懂呢?”然而,姜旦旦还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轻声地自言自语起来:“‘说’字秃着头?要戴‘帽子’?戴什么‘帽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说”字不放。他看着看着,那“说”字一颠,闪动了几下,从作文本上站起了一个小小的秃头“说”字人!那“说”字人一站起来,就朝着姜旦旦哀求说:“旦…  相似文献   

7.
“0”的身份     
语文老师问学生:“同学们,汉字里笔画最少的是哪个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一!”老师说:“错,是‘0’。‘0’没有笔画。”‘0’是阿拉伯数字……”有同学小声质疑。  相似文献   

8.
<正>教语文的黄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宣布:“咱们来玩一个写字游戏吧。”一听玩游戏,大家立马来了精神。黄老师说:“先请三名同学在黑板上各写一个囚犯的‘囚’字。”本以为黄老师要考大家很难写的字,没想到这么简单,大家踊跃举手。当幸运的我在黑板上写下“囚”字后,黄老师对我说:“请你到教室外面去。”我一头雾水,但还是照做了。  相似文献   

9.
一天上课,张老师满面春风地快步走上讲台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在黑板这块黑土地上种上‘鲜花’。”“黑板怎么成了‘黑土地’?又怎么种花?”台下同学纷纷议论起来。张老师示意大家安静,并在黑板上写了两行字:“百花盛开万里香———‘花’字组词大比拼。”还讲了比赛规则:用“花”字组词,组两字的、三字的、四字的,例如,鲜花—花仙子—百花怒放,这样的形式为一组,组三组为及格,五组良好,八组优秀,比赛时间为五分钟。黑板也被平分为四块,每组一块。每组都选好一名组长,负责写字。比赛开始了,四位组长在黑板上飞快地写着。同学们谁都坐不住了,…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错误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上《科利亚的木匣》一课,他在板书过程中把“匣”字写成“箱”字了。当时有学生举手提出:“老师。你把‘匣’字写错了。”老师听后连忙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箱’字是老师故意写的.我想看看大家上课有没有认真!”之后.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学生全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睛注视着黑板。整节课气氛沉闷。课后.一学生告诉我说:“老师经常这样.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就说考考我们。真没劲!”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作业中都错用“末”和“未”。我采用让学生多次读、写的方法来使他们牢记,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他们当时是记住了,但下一次的作业中又分不清了。我决定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区别这两个字。在一节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末”和“未”,接着说:“同学们,这对双胞胎长得太像了,我总是分不清它们,下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帮老师辨别一下它们。”这下课堂可热闹极了,学生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小声讨论,有的指手画脚。终于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是这样记的:‘周末短,未来长’。”我请他解释。“老师,‘末’下面一横短,我就…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作文课与平常的不一样———玩魔术。当吴老师在课堂上宣布玩魔术时,我们全班都兴奋得手舞足蹈。老师拿出一副扑克牌,笑吟吟地说:“先请一个同学上来洗牌,看看是不是一副普通的扑克牌。”一个同学被请上去鉴定。鉴定过后,只见老师认认真真地默记了一分钟,说:“我来‘滑牌’,你们喊停,接着我就可以准确无误地说出那张牌是什么。”同学们都不相信,便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手中的牌,只想看出魔术的破绽来。吴老师诡秘地一笑,熟练地用手“滑牌”。他自始至终都对着我们笑,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劲。“停!”同学们大声叫道,吴老师连忙把手中的…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开始写命题作文。为克服学生对命题作文的畏惧心理,我决定从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入手。 第一周作文课,我以“说话与写话”为题,上了一堂作文启蒙课,重点向学生指出:所谓作文只不过是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没有什么神秘,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难。我对同学们说:“不会说话的请举手。”全班无一人举手。我接着说:“同学们都会说话,而且有的学生说得很好,很流利。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会写话,有的还会写得很好,让人喜欢读,说不定将来还会成为记者或作家。”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喊起来:“老师,快出题吧,我们写。”接着我鼓励说:大家的热情值得赞扬,但要写好作文,我们得先“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相似文献   

14.
我在讲“雄狮”一词时,由于雄狮这个手语有的学生不理解,就随手往黑板上写,但一时笔误,把“狮”字写成了“虫”字边。我正觉得不对劲,学生纷纷打手语说:错了,错了……我此时也反应过来,马上改正了,然后自嘲道:“明明是头猛兽,老师却把它变成虫子啦。”同学们都笑了。“唉,这就是现在流行的‘失写症’啊!老师也被感染了,以后真要留神。”“什么是‘失写症’啊?”学生好奇地问,于是我又简要地做了讲解。老师的自嘲既给自己解了围,又教给学生一个新知识,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同样也有犯错的时候。面对失误,老师不妨自…  相似文献   

15.
秦卫星 《山东教育》2005,(10):30-30
教学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忽然,一学生站起,指着小黑板上的内容说:“秦老师,你少写了一个‘第’字。”刹那间,时问如凝固了一般,学生的目光蓦地指向那处,听课老师的目光也随之聚焦于那处。我已无暇顾及自己的一。后悔之情,情急之中,脱口而出:“同学们,对不起,老师太粗心了,少写了一个字,影响了这段课文的完整性,谢谢顾文洁同学的提醒。”  相似文献   

16.
笑逐颜开     
语文课上,李老师让同学们做词语填空练习,有些同学将“笑逐颜开”的“颜”字写成“眼”,变成了“笑逐眼开”。李老师在讲评时风趣地说:“笑得使眼睛睁开了,难道悲伤会使眼睛闭上吗?”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位同学说:“应该写成‘颜’,意思是脸面。”李老师便问大家:“刚才你们笑时,脸面的样子是不是展开的?”这么一来,同学们都无言以对了。李老师接着说:“仔细想想也难怪大家,写错的原因除了将‘颜’(y1n)和‘眼’(y2n)的读音混淆外,主要是这些同学对这个词语的意义一知半解,不知道什么是‘颜’?为什么说‘开’?有本成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17.
黄丽娟 《江苏教育》2005,(1B):47-47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录】余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请同学们一起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生齐说课题:“夏天也是好天气。”余老师问:“如果有人说夏天不好,那么你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生齐答:“‘好’字。”他要求同学们一起试读一遍课题。又问:“如果人们说春天、秋天都是好天气,而你要说夏天也是好天气,那么读这个标题时,应将哪个字的音读得长一点?”生齐答:“‘也’字。”他要求学生再读一次课题。接着,他让学生将上两次读的体会结合起来,重读一次课题(学生将“也”字拖长,“好”字加重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后,余老师请学生大声…  相似文献   

19.
正在给学生朗读金波爷爷写的《尖尖的草帽》: "我停住脚步.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 "老师,老师,我觉得作者多写了几个‘我’字,可以把后面两个‘我’字删掉."宾相凯打断了我的朗读. 许多同学都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是啊,老师您说过的,一句话里有一个主语在前面就可以了,这里都有三个‘我’了."  相似文献   

20.
遭遇尴尬     
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在学生汇报课文主要讲了有关闰土的哪几件事时,随即板书,当“拣贝壳”的“拣”字出现在黑板上时,下面同时出现了几个声音:“老师,‘拣’字写错了!”当时我脸一红,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但我并没有因这几个学生给我带来尴尬而生气,也没有将错字简单地一改了之,而是问那几个同学:“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个字为什么用错了?”其中一个学生一脸得意的神情,站了起来,显得有些激动,说:“我们原先学过,‘拣’字有‘挑选’的意思,而‘捡’表示把东西捡起来,课文中说在海边‘捡贝壳’,所以应用‘捡’字。”我点头微笑,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